中国对美联储加息仍须谨慎应对

3月22日凌晨2点,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公布了货币政策声明,决定将基准利率上调至1.50%到1.75%的目标区间。这是美联储今年以来的首次加息,也是鲍威尔担任美联储主席以来的首次加息。中国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依然属于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范畴,仍可能受到本次加息带来的部分负面冲击,仍须谨慎应对。

每经编辑 莫开伟    

Upload_1521733645572.thumb_head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北京时间3月22日凌晨2点,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公布了货币政策声明,决定将基准利率上调至1.50%到1.75%的目标区间。这是美联储今年以来的首次加息,也是鲍威尔担任美联储主席以来的首次加息。

尽管引发广泛关注,但美联储此次加息并未超出市场预期,这也符合当前美联储制定的“循序渐进”、力求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

根据美联储日前发布的全国经济形势调查报告,今年1月初至2月底,美国经济继续保持温和而适度的扩张,且美联储在提交给国会的半年度货币政策报告中也证实,美国经济稳步增长,将支持美联储继续收紧货币政策。

在新任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看来,全球经济增势稳健,财政政策对经济刺激的积极作用也在不断增强;且美联储对目前经济增长、就业市场和通胀前景的判断并未改变,并表示将像前任一样注重与市场进行沟通,致力于维护既定的货币政策目标或意图,这表明加息将是肯定的,但不会步伐太快、加息太高,保持节奏的均匀。

此次加息是自2015年12月启动本轮加息周期以来,美联储的第六次加息。它对世界经济、尤其是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影响显而易见。中国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依然属于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范畴,仍可能受到本次加息带来的部分负面冲击:

首先,人民币持续升值的趋势可能会受到影响。据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1344.82亿美元,较1月末的31614.57亿美元减少269.75亿美元,环比下降0.85%。2017年1月中国外汇储备跌破3万亿美元,其后连续第12个月回升,此次为首次下降。而美联储加息会不会造成我国外汇储备进一步下滑,会不会降低中国应对金融风险和危机的能力,目前仍有待市场的检验。

其次,需要防范美联储加息对中国经济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中国市场本身流动性基本趋于合理,如果央行为应对资金外流压力实施提高存款准备金、加息等对冲措施,则有可能打破市场流动性平衡,加剧资金供给压力,抑制银行信贷规模,使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下降。尤其有可能推升国内整体的利率水平,抬高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延缓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进程。如此则将不利于我国实体经济恢复经营生机。

二是目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各项经济数据表明我国宏观经济呈企稳回暖迹象,如果央行需要为应对美联储加息风险相应推出紧缩货币政策,不仅可能改变既定的稳健中性货币政策,也会对中国经济整体企稳回升带来不利。

三是全国房地产市场也可能因潜在的资金外流风险而收紧,使更多的中小房企面临美联储加息带来的冲击。而一旦房地产市场陷入疲软,将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带来引爆地方政府债务、制造业不良贷款、影子银行等一系列危机的风险。

再次,美联储加息对中国资本市场也可能产生利空影响。

美联储加息对中国A股虽不形成直接影响,但对美股恐形成打压,短期下跌的概率加大。对于美股,A股向来有跟跌不跟涨的传统,一旦美股下跌A股很容易跟风。

同时,美联储加息利好美国经济,使美国经济对世界资本形成“磁铁”效应,尤其人民币贬值预期一旦形成,将导致热钱流出的风险,国内的流动性面临收缩,不利于A股的走强,并对投资者信心和情绪也将带来负面冲击。

基于此,针对美联储加息,中国政府应做好应对措施:一是要在货币政策上“备足”弹药,增加货币工具箱中的预防性工具,保持市场的适当流动性和调整的灵活性。

二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力度,实现外汇体制市场化包括汇率市场化、资本自由流动,提高应对汇率冲击的能力。

三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和僵尸企业出清速度,优化社会资源有效配置。

四要采取措施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将资金引向实体经济领域,促使实体经济“强身健体”,夯实实体经济增长基础,使其成为一张吸纳美联储加息冲击的巨大“海绵垫”。

(作者为中国不良资产行业联盟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责编 毕陆名

Copyright© 2014 成都每日经济新闻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7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9004508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2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