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票缩水,城市拿什么撑腰包?

作为旅游经费中的一项重要支出,门票价格的高低起伏一直牵动着人心。目前已有314个景区降价或拟降价,其中免费开放景区30个,降价幅度30%以上的29个。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脚投票,高票价的“拦路”意味明显制约了旅游消费的增长,景区也是时候摆脱对门票经济的过度依赖了。

还有四天就能喜提国庆七天长假了。

虽然明知是一副人人人人人的画面,但不少上班族还是坚定地选择不宅,抓住今年最后一个法定节假日,到处逛吃逛吃。

相对于连年增多的出境游人数,今年境内游的一个利好在于,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一大波重点国有景区将在十一前降低门票价格或免费开放。

感受一下网友的热情。

↓↓↓

作为旅游经费中的一项重要支出,门票价格的高低起伏一直牵动着人心。我们注意到,国家统计局此前一项调查显示,认为当前国内景区门票价格“太高”或“偏高”的人达72.3%。而根据新规,目前已有314个景区降价或拟降价,其中免费开放景区30个,降价幅度30%以上的29个。

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脚投票,高票价的“拦路”意味明显制约了旅游消费的增长,景区也是时候摆脱对门票经济的过度依赖了。

所以,那些只降3块钱、耍手段假降价的景区,是不是太短视了?

降还是不降?

看到这个消息,城叔是生气的。年少时曾和5个小伙伴们千里迢迢赶到西南地区一个5A级景区,因为天色已晚,不得不在山下农家乐住下,第二天上山才发现门票很贵,所以一行人在景区门口拍了张合影,便转身离开了。

言归正传,我们先来捋一下这回降价的事。

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发文指出当前景区门票价格的一些问题:

一些地方过份依赖门票经济,门票价格“额外负担”过重问题突出;

现行价格机制对不合理定价行为有效约束不够,定价科学性、规范性亟待提高,导致部分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水平被不断推高,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旅游消费增长,不利于发展全域旅游和旅游业转型升级。

为此,要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并要求在“十一”黄金周前降低一批重点国有景区偏高的门票价格。

这里补充一点对门票价格构成的界定,主要是三个部分:

(1)自然、文化遗产等资源保护支出;

(2)为游客提供基本游览服务所发生的设施运行维护、人员薪酬、财务费用等方面的成本支出;

(3)为游客提供基本游览服务所需的固定资产折旧。

而根据国家发改委的统计,截至8月29日,已有21个省份出台了157个景区降价或免费开放措施,25个省份确定了“十一”前拟降价或免费开放的157个景区名单,合计314个景区。

有意思的是,在这314个景区中,有人在大刀阔斧地降,也有人在暗搓搓地不降。

降幅在30%以上的有29个,有的降幅甚至达到80%,金额超过100元,但也有的景区比着3%的降幅线,下调了三块钱,还有个别景区通过其他手段明降实不降。

感受一下来自灵魂的拷问
↓↓↓

事实上,对于门票降价,网友的态度并非整齐划一。杭州人民可以自豪地说:

也经常能看到有人吐槽一些地区在门票上搞小动作,比如这位:

但对比国外“放养”式的旅游景点,国内动辄修一个栈道、还要派出大量人力维护秩序,许多人对门票也表示理解。在此次门票降价大潮中,不乏有担心的声音:

事实上,如果看此次发改委为门票下的定义,“挤水”才是关键,并非要让城市亏本发展旅游业。

为何要挤水?一个例子或许能说明问题——一位朋友不久前到西安旅游,冲着张锦秋大师的名号,去了大唐芙蓉园。两个人,门票花了240元,但诺大的园子并无其他消费点,只是走累了花5块钱买了一只冰棍。

好不容易走到门口的纪念品店,朋友等来的是再度失望:西安有那么多宝藏,自己非常愿意花钱带纪念品回家,但“无从下手”,因为当地的文创产品让人难以get到美感。

秦俑 图据网友

正如许多人说的那样,门票降价,更重要的是带动城市旅游产业的提质发展,把这么多年中国旅游业缺的那部分给补上来。但仅仅是向门票“开刀”,真的能够发挥作用吗?

拿什么填空?


大英博物馆 图片出处:摄图网

在许多人印象中,上一波全球降低门票收入的浪潮,开端于2001年。

那一年,大英博物馆宣布,对场馆内的大部分展览内容不再收取门票。该举措不仅让博物馆访客数量激增70%,也影响了包括法国、美国等地的博物馆与艺术馆纷纷拿出降低门票的策略。

但到现在,坚持者寥寥——在法国,许多博物馆在时任法国总统萨科齐推行“文化民主化”政策半年后回归收费;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将“愿者付费”改为一律收费,更多美国艺术博物馆步其后尘。

瑞典现代博物馆联合总裁Ann-SofiNoring很诚恳地说过,博物馆推行免门票,意愿很强,但可行性太低。“门票一年能为我们带来150万欧元的收入,我们哪里还能弥补这个缺口呢?”她问到。

将免票贯彻至今的大英博物馆,则是成功利用文创产品覆盖门票收入的范本。在2017/2018年报中,对比220万英镑的门票收入,博物馆销售所得已达到780万英镑,成为仅次于基金外博物馆的第二大收入来源。

今年7月,大英博物馆天猫旗舰店上线,商品几乎被“一抢而空”——这与许多国内博物馆淘宝店少有人问津的情况形成巨大反差。

一位成功在第一时间抢到“法老玻璃杯”的朋友说,在国内许多城市旅游时,设计千篇一律的明信片、冰箱贴无法勾起她购物的欲望,而大英博物馆这些审美在线、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一下抓住了她的眼球。尽管一个玻璃杯售价就要108元,她毫不犹豫下了订单。

图据 大英博物馆天猫旗舰店截图

在愈加趋同的文创产品市场,只有提高设计品味才能拔得头筹;同理,要让游客不只是到各景点打卡,需要提供更多新的玩法。当门票下降带来了巨大流量,正是城市拉动旅游消费、构建完善旅游产业的好时机。若能打开思路,旅游还能为城市带来特色产业。

去年冬天,一个运动迷朋友到马来西亚仙本那避寒时顺便在当地考了潜水证。一回国,他就向城叔吐槽起当地的环境:大概2、3平方公里的小渔村,食宿条件都算不上好,一到下雨天路上一片泥泞。但就是这个“巴掌大”的地方,随处能见到前来学习潜水的国人——潜水已经成了仙本那的一个产业,不出几步路就能看到一个潜店,他们还有统一的服务中心、可供共同调配的出海船只……这些潜店价格通常不便宜——3天就能考完的初级潜水证,需要学费将近3000元人民币。

仙本那 图据网友

当然,想发掘出一个类似的“现金牛”,城市也要找对路子。

资源推动了仙本那的特色旅游,但资源并不代表全部——在越来越多中国旅游城市开始发展潜水行业的当下,尽管价格、住宿条件均不占优势,愿意折腾去这些东南亚城市学习潜水的人仍不在少数。

在许多人看来,国内潜水点水质、海底生物保护程度不足是一方面原因,更重要的是,在东南亚许多城市,潜水行业发展更为成熟,也有相应的“圈子”存在,这些都有很大的吸引力。

在同一个领域竞争,如何弯道超车是一回事;在更基础的购物领域,城市也需要面对游客的“双重标准”——在国内,无论面对的是虫草、水晶,还是骑骆驼、骑牦牛,经历过国内旅游城市几轮历练的游客常常表现得兴趣缺缺。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在英国爱丁堡,一件普通的羊绒围巾就能卖到2000人民币以上;在泰国,乳胶床垫更被炒到上万人民币,在这些高价商品前并不缺中国买家的身影。

如何让消费者打开腰包,城市要做的,可能首先是要建立好口碑、树立品牌形象。

说了这么多,城叔觉得心好累,还是在家瘫7天吧。

责编 杨欢

Copyright© 2014 成都每日经济新闻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7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9004508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2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