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二次创业”的机会来了?

广东省自贸办主任曹达华日前公开表示:将推进广东自贸区扩区,为汕头经济特区等地争取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新平台。作为全国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之一,汕头近年来的发展明显滞后,这一次,它能否抓住机会?

每经记者 梁宏亮    每经编辑 刘艳美    

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如果将广东比喻成一只鸟,那珠三角就是鸟的“头部”,粤东、粤西是“两翼”,粤北山区则是“尾巴”。从经济体量看,这只鸟显然存在严重的“头重脚轻”问题:数据显示,2017年,广东GDP总量达8.99万亿元,但近80%都集中在珠三角地区。

2018年上半年广东各地市生产总值及增长 图片来源:广东省统计局

可以说,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发展的最大软肋。

怎样才能让翅膀“硬”起来?在去年12月发布的《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2017-2030)》中,珠海、湛江和汕头被确定为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

作为粤东地区的龙头城市,汕头头顶“经济特区”光环,坐拥沿海地理优势,却一直发展得不温不火,人均GDP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经济特区中,也只有汕头尚未设立自贸区。

不过,广东省自贸办主任曹达华日前公开表示:《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所确定的122项改革试点任务已完成119项,完成率达97.5%,改革试点任务基本完成。下一步,将推进广东自贸区扩区,为汕头经济特区等地争取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新平台。

这一次,汕头能抓住机会吗?

被遗忘的经济特区

论开放历史,汕头其实一直走在前列。

自1860年开埠以来,汕头一直是近代中国商贸最为发达的港口城市之一,被视为“岭东之门户,华南之要冲”。改革开放后,1980 年8月,汕头作为全国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获批设立。

不过,实事求是地说,汕头前20年积累了许多先进经验,但后期发展明显滞后,甚至大家都慢慢忘了它还是一个经济特区。

图片来源:广东省政府官网

从“经济特区”到“自贸区”,可谓汕头的“二次创业”。早在2014年,汕头就曾发出“申报自贸区”的声音,如今,这个声音正变得日益强烈。

今年初,广东两会,汕头市濠江区委书记吴文兵提交《关于设立广东自贸区汕头片区的建议》。其中谈到,依托汕头保税区,通过推动临港经济区向自贸区转型升级,支持粤东地区加快振兴和发展。

随后的全国两会,包括林建岳在内的21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提案,建议汕头联合粤港两地,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建设汕头自由贸易港。

正式申报始于今年6月。当时,“高起点申报自由贸易区”被写入汕头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报告。同时,汕头成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并正式向广东省递交建设自贸区的申请。

汕头的行动得到了广东省的积极支持。今年8月底,广东省自贸办主任曹达华专门带队赴汕头调研。在一番考察过后,曹达华在座谈会上表态:广东省自贸办将做好“服务员”,全力配合汕头做好自贸试验区申报工作。

在谈到汕头申报自贸区的优势时,汕头市商务局局长刘文华将其总结为四点:作为首批经济特区,有改革开放的先行优势;具有独特的华侨优势,拥有丰富的华侨华人资源;在对外投资、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方面,汕头发挥了很大作用;汕头是广东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正在全力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专注打好“侨”牌

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原来的经济特区——深圳、厦门、珠海、海南相继获批自贸试验区,唯独汕头未能入围。在如火如荼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地处粤东的汕头,同样只能远远观望。

但在广东全省经济版图中,汕头肩负重任,显然不能被落下。

图片来源:广东省政府官网

今年7月,广东省委书记李希赴汕头调研时强调,要推进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全面提升城市功能,打牢产业基础,加快成为牵动粤东发展的强大支撑、重要引擎。

此前,汕头市商务局局长刘文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我们十分清楚地意识到,国家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没有自贸区)这是汕头的一个短板,如果这个短板不赶紧补上,就会在开放的新浪潮中越来越落后。”

而要申报自贸区,汕头最重要的一张牌,就是“侨”牌——统计显示,在中国约5000万海外华侨华人中,潮汕籍侨胞就占到1000多万人,遍布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

由著名实业家和慈善家李嘉诚参与创办的汕头大学 图片来源:汕头大学官网

经济学博士、中国经济研究院院长白津夫认为,汕头有遍布海内外的侨资侨力侨智,但没有主动利用侨资侨力侨智打好“侨牌”,这是汕头发展亟需补上的短板之一。

为打好“侨”牌,目前,汕头已经建立起一个重要载体,就是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其中,金融产业是试验区发展的重点。

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曾谈到,金融产业作为华侨试验区九大产业之首,特别是跨境金融,应成为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产业共建的发力点。

能否突破“惯例”?

虽然汕头建设自贸区具体细节尚未披露,不过,汕头市委书记方利旭此前曾对媒体透露,汕头将主动作为、不等不靠,提出“模拟自贸区、比照自由港、融入大湾区”的做法。

不过,汕头想要加入自贸区“朋友圈”,远的不说,首先就面临如何突破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图片来源:广东省政府官网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观察,在全国12个自贸试验区中,除海南外,其他11个自贸试验区的空间范围都在120平方公里左右。尤其是第二批和第三批自贸试验区,其面积都未超过上海自贸区。

很多自贸区专家和官员都曾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谈到,上海之后的自贸试验区(除海南外)之所以都遵循面积不超过120平方公里的“限制”,至少包含两层考虑:

一是希望后续自贸区从范围上不超过上海自贸区;

二是希望自贸区能够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区域范围,这样也有利于总体把控自贸区这块“试验田”的风险。

这条不成文的“惯例”,也许是摆在汕头面前的一道隐形难关。目前,广东自贸试验区实施范围116.2平方公里,在各大自贸试验区中面积相对较小,但如果汕头加入进来,广东自贸区总体面积将大概率超过120平方公里。

120平方公里的物理空间,会不会成为汕头加入自贸区的阻碍?现在,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责编 刘艳美

Copyright© 2014 成都每日经济新闻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7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9004508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2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