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加码城市“宜居度”:打造社区商业消费新场景 构建社区优质生活服务圈

日前在北京举行的第六届中国民生发展论坛上,成都“创新探索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新模式”项目入选“2018年民生示范工程”并获得第一名。组委会评价道:成都从抓细抓实入手,满足人民群众高水平、多样化的生活需求,“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实现了城市有变化、市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同,有创新性、典型性”。

每经记者 余蕊均 杨弃非    每经编辑 杨欢

001-006x_large.thumb_head

天府新区麓山小镇每月举办两场以文创生活产品交易为主题的“麓市”品牌集市 成都市商务委供图

城市的核心是人。面对1604万常住人口、超2000万实际管理人口,成都如何提升城市宜居度?在4351个社区里下功夫一定不能少。

日前在北京举行的第六届中国民生发展论坛上,成都“创新探索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新模式”项目入选“2018年民生示范工程”并获得第一名。组委会评价道:成都从抓细抓实入手,满足人民群众高水平、多样化的生活需求,“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实现了城市有变化、市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同,有创新性、典型性”。

记者注意到,去年9月,成都举行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大会,明确要加快转变特大城市发展治理方式,探索构建国家中心城市治理体系,努力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在随后举行的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大会上,成都再次明确要推动城市发展从工业逻辑回归人本逻辑,加快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

城市需要以社区为基础,积尺寸之功。据了解,目前首批10个社区商业消费新场景示范项目已基本建成,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居民生活消费升级的新需求,根据最新印发的《成都市打造社区商业消费新场景 构建社区优质生活服务圈工作方案(2018~2022)》(以下简称《工作方案》),2019年将逐步扩大范围,铺开社区商业转型提质示范推广工作。

“我们希望通过政府作引导、市场为主体进行资源整合,塑造共生共荣的社区优质服务新生态,构建功能完善、方便快捷、覆盖全域、布局均衡的社区优质生活服务圈。”成都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对标新理念

日前,记者走访多个示范项目后发现,在成都这一轮社区商业转型提质过程中,“国际化”已然成为高频词。

一方面是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进程,社区内外集聚了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无论是从服务能力还是转换为经济效益的角度,都对社区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如何运用国际先进理念,实现社区商业的国际化。

对标学习无疑是一条有效路径。不久前,成都赴新加坡取经现代服务业发展之道。在新加坡总部大楼内,仁恒置地成都公司总经理黄中兴道出了近期的苦恼:作为成都高端楼宇的代表,公司曾率先引进多家高端奢侈品品牌,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变迁,昔日的优势逐渐衰退。他希望能尽快实现“内部循环”,其中一个重要切入点就是仁恒配合商业楼宇打造的高端住宅——引进满足其高端需求的服务业、体验店,或许能够为企业找到造血的源头。

在新加坡,这种社区和商业的融合共生展现得淋漓尽致。在重要的金融区Tajong Pagar,既有该国最高的建筑Guoco Tower,又有低矮的、受政府保护的排屋——在GuocoLand Group的高级销售执行员武剑奇口中,这种“高低错落”的天际线正是在一体化规划下实现的新加坡特色。

“在成都,再多做几个国际社区也不为过。”黄中兴表示,“关键是,在产业方面,不管是总部经济、高科技资源还是教育资源,它们要形成产业链,需要政府有意向地规划,才能做出高品质的城市。”

位于成华区的“成都339”似乎找到了一个国际化的切口——“时尚夜消费”。据四川省川塔发展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孙雷介绍,339曾经历过一段痛苦的时期,2015年商店开店率不到40%,随后,在SPACE酒吧的带动下,两家知名酒吧相继入驻,这让他们看到了夜经济的发展潜力,于是,他们开始调整业态,从吸引年轻人和外国人入手,打造了符合国际化需求的临河商业,同时引进拾野自然博物馆、永辉超市等业态满足社区居民需求,现如今339的开店率已达90%。

“整个商业体中,服装类的零售业占比已大大下降。”孙雷说道,现在339进入了一个良性运行的模式——白天咖啡厅与餐饮业、晚上博物馆、午夜酒店分别起到引流作用,“不夜城”的模样开始显现。

更多的探索还在继续。作为地处春熙路商圈和兰桂坊中间地带的传统老街,锦江区镋钯街已经看到了国际化的迫切需求,关键在于如何实现商业特色与国际化需求的融合。

其负责人表示,街道建筑的“成都风格”是吸引外国商家的一大优势,社区正在加快推进街道围墙拆除并增加绿化,打造更具“国际范”的生活空间,让居民和国内外友人都能各得其所,真正符合英国旅游指南杂志《Time Out》对其的嘉奖——“全球最酷50城市街区”。
 
引进新业态

如果说“提供便利”是社区商业需要达到的“基本线”,如今,更多的社区将目光对准了多样性和独特性,希望通过探索新的消费模式,形成对人的不可替代的吸引力。

一个例子是,各类新零售“网红”在成都中心城区“攻城略地”的同时,盒马鲜生选择了“走出去”布局,在温江区商业综合体“德昆·新天地”落子“全国首家走出中心城区的实体店”,并于今年4月底开业。

如何评价引入盒马鲜生的效益?“德昆·新天地”项目负责人表示,去年6月,停车场一天的转化量大概只有2000辆,现在一天可以达到5000辆,“新业态的到来为大家提供了新体验,能够促成新的消费”。

商业的核心始终是人,面对不断升级变化的需求,新业态的进入十分重要。采访中,金堂毗河湾社区相关负责人直言,目前社区商业以传统的餐饮零售为主,据统计,这类业态占据成都社区商业形态的80%以上。同质化、可替代性较强的商业形态难以调动消费热情,久而久之,人流量并没能充分转化成商流。

回顾商业发展历程,每一次商业创新,总能掀起新一轮消费高潮。将新业态引入社区,不仅能激活社区消费力,还能为社区发展带来活力。

在新建社区青羊优品天地商业街区,目前已汇聚了包括以CSA(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理念打造的有机农产品专门店尚作ONE DAY、专注3C产品的京东之家线下专卖体验店,同时,还将引进珠宝定制与咖啡体验集合馆、场景化书店等更多新的业态。

打造尚作ONE DAY之初,尚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龙淼特别留意到优品天地商业街区的一个特点:作为新建社区,新居民需要一个场景来打破钢铁森林带来的隔阂,实现交往。他找到的突破口是“健康”和“美食”——在尚作ONE DAY中,购买行为大部分被放至线上,而在这个两层楼的建筑内,大量空间被用于举办花艺、花道、美食和烹饪活动。

“将有机农产品作为社区的连接点”是龙淼的初衷,这样的理念也调动了居民的消费热情。据他透露,到目前为止,公司在成渝两地的销售额达到2亿元人民币。

在青羊优品道京东到家专卖店负责人毛华垚看来,随着社区商业的发展,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培养新的消费习惯变得愈发重要,他们除了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优势做好售后服务外,还将充分利用大数据,为社区居民提供高匹配度的产品,“在新的比拼中,商家能提供什么样产品、把服务做到哪种程度将是竞争力的体现”。
 
推进便利化

《全球城市史》作者乔尔·科特金曾说:“哪里更宜居,知识分子就选择在哪里居住,知识分子选择在哪里居住,人类的智慧就在哪里聚集,人类的智慧在哪里聚集,最终人类的财富也会在哪里聚集。”

如何体现“宜居”?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王凯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宜居其实是身边一些设施的完备和品质的提高,比如“去哪儿买菜”这样的具体问题。在他看来,所谓“宜居”都是细节问题,需要从人可感知的空间去琢磨。

如何通过社区这个基本单元实现宜居?成都的想法是,通过科学合理地确定服务人口规模和服务保障半径,科学地研判人口结构、消费习惯、生活特性,加快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建设。

根据《工作方案》,成都将支持城市供水、燃气、供电、公共交通、医疗卫生和教育等政务和公共服务单位以购买服务或共建方式在社区便利店、超市设置终端设备和系统,扩大服务种类和覆盖面,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便利的政务和公共服务。

同时,还将支持金融、快递、票务、旅游和维修等商业服务项目叠加到社区便利店、超市,扩大便利店商业服务叠加覆盖面。

对此,廖力蜃深有感触。这位成都麓镇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执行总监亲历了天府新区麓山小镇“从无到有”的过程——2005年她刚到公司时这里还只是“一个农家耕地和灌木遍及的山坡”,两年前也只是“山脚稍微热闹一点”,去年则出现了“肉眼可见的变化”,随着公共配套逐步完备、业态日渐丰富,加之天府新区人流量的增加,山腰、山顶的人气也都有了明显提升。

廖力蜃告诉记者,目前小镇入驻商铺达70余家,年度客流超过40万人次,除基本的生活零售外,还能提供特色餐饮、健康医疗、运动健身、国际品牌酒店、艺术村、美术馆和会议中心等内容。“能不能吸引人来,还是要看我们能为大家提供些什么。”她感慨道,“现在我们不只服务小区业主,还能满足周边,未来还要继续在服务业态、服务质量上下功夫。”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轮社区商业消费新场景的打造中,社区纷纷加码“便民功能”。温江区光华社区党委书记周亚丽介绍说,依托建成的社区活动中心、商住小区、院落超市等聚集场所,社区配置了“7x24”小时自助服务超市,提供政务便民服务。

 

责编 杨欢

Copyright© 2014 成都每日经济新闻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7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9004508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2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