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申明浩:“科创”是湾区发展的重要动能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制造业产业中心之一,东莞也曾被赋予“世界工厂”的美誉,申明浩认为,大湾区制造业要上下游联动发展,当前制造业主要是下游有相对优势。

每经记者 刘晨光    每经编辑 陈俊杰    

世界上有几个著名湾区,美国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与日本东京湾区被称为“三大湾区”,我国粤港澳大湾区也逐渐崛起,成为世界重要湾区群体一员。

而随着我国经济稳步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对工业转型升级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10月17日,在2019大湾区国际科创峰会(BATi)上,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院长申明浩表示,湾区经济发展一个重要动能就是“科创”,世界其他几大湾区也都是以“科创”为中心。

申明浩阐述大湾区科技出海 每经记者 刘晨光 摄

从“前店后厂”到聚焦“科创”

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公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确立了大湾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近几年,高质量发展是国家经济运行的重要方向,在申明浩看来,规划纲要的出台实际上就是处在我国从高速发展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

申明浩认为,此前随着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大湾区区域经济合作主要经历了两个时期。其中一个是“前店后厂”模式,申明浩表示,彼时粤港澳合作,开启了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个引擎,“前店后厂”模式推动香港把制造业大部分转移到珠三角地区,珠三角成为世界工厂,香港成为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航运的枢纽和中心。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前店后厂”逐渐推动了服务业的合作,这也是申明浩所言的第二个阶段,加强了服务贸易自由化。申明浩认为,香港服务业发达,内地制造业也需要服务业给予支撑,“有一个微笑曲线,加工制造是在低端,左端上边是研发设计等一系列服务业,右边是零售、物流、电商等一系列服务业,所以服务业的链条很长。”申明浩说。

如今来到了大湾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申明浩认为,一线城市尤其是广、深、港、澳等大湾区的中心城市,所共同的诉求均为“科创”。他强调,世界发展最好的最顶尖的区域,例如其他三大湾区,都是科创中心,“科创”是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能。

“科技出海”四要素

在世界经济版图上,我国的制造业依然是重要一极。申明浩介绍,2017年数据显示,我国的制造业总产值是美国的2.58倍,很多产品已经占到世界多数份额。他认为,现在我国制造业的总量地位,相当于1840年的英国制造业占世界总额比重的水准,拥有扎实的基本面。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制造业产业中心之一,东莞也曾被赋予“世界工厂”的美誉,申明浩认为,大湾区制造业要上下游联动发展,当前制造业主要是下游有相对优势。不过相比于世界其他主要湾区,粤港澳大湾区的科创能力还有一定差距,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事实上,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过3次大规模转移,其中我国主要作为第三次产业转移的承接方,第四次的序幕也已经渐渐拉开。在申明浩看来,未来我国产业结构转型会出现一定红利,非洲、东南亚部分国家基础设施较差,大部分都属于工业化初期、中期的阶段,而我国处于工业化后期或者服务业阶段,存在着一定的势能差。

在这种背景下,很多企业会出海投资,到底哪些产业需要走出去,申明浩建议主要分为产能富裕、优势发挥、要素寻求等多个类型,有些企业出海是多个类型兼备。

如果仅仅是简单的工业梯度转移,或许并不能满足当下产业经济发展需求,在科技元素日益被世界各国重视的当下,“科技出海”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这也是湾区经济升级的题中之义。

申明浩认为,“科技出海”应该包含四个要素。其一是时机选择,包括时间如何分布,分什么阶段;其二是区位选择,主要指去哪些国家投资,进而去这些国家哪些地方投资;第三个方面是行业的选择以及投资的规模与结构,申明浩认为,不同国家对行业的管控有所不同,各自的壁垒有所差异;最后申明浩指出应该注重进入模式,主要是对于合资与独资、新建与并购的选择。

申明浩强调,除了以上四个要素之外,进入壁垒、市场规模、产业配套以及发展水平也都是要综合考量的部分。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对于企业的出海模式,申明浩也进行了总结,他认为主要包含基础设施走出去配套模式、产品走出去带动研发模式、逆向研发(即去欧美发达国家,科技资源集中的地方去设研发中心,包括收购一些研发企业)、以及顺应“一带一路”商务模式变革等四个维度。

责编 陈俊杰

Copyright© 2014 成都每日经济新闻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7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9004508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2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