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国面积最大、最年轻的直辖市。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今年逆势而上的“重庆速度”已成为全国经济中的一抹亮色。
不过,这个最年轻的直辖市GDP增速领跑全国的同时,在新三板市场上的成绩尚未同步于GDP的骄人增速。截至2016年8月21日,重庆的新三板挂牌数量在9个1.5线城市中仅高于沈阳。
提起重庆经济格局,万亿国资矩阵尤为醒目。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重庆民营经济活力仍有待进一步挖掘。
据重庆市国资委披露数据,截至“十二五”末,重庆所有国有企业资产由1.7万亿元增至4.5万亿元,市属国有重点企业的资产总额则由1.2万亿元增至2.6万亿元,在全国国资版图中位列前茅。
重庆困惑之二 :投资圈子文化尚未形成 业内:在重庆做私募有“孤独感”
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为中小企业步入资本市场搭建通道,重庆早在2009年便有所行动。
公开资料显示,重庆在2009年便筹划设立股份转让中心(OTC),领先全国多地提出与全国场外市场对接,然而这一先发优势却未得以保持,目前,其新三板公司在数量和市值上均落后于同等水平城市。
“为什么浙江、广东的新三板公司数量、体量都很大?
重庆困惑之三:1.42%研发支出比低于全国水平 科教短板制约“双创”发力
在新三板市场上,高新技术企业占据半壁江山。一个地区的科技实力,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科技实力,从某种程度上看,可以通过当地新三板的发展情况来体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国家知识产权局曾在一份报告中提到,在战略性新兴行业中,重庆市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尚未显现。而研发支出这一指标则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重庆的科创现状。
破解之道 :政府掏钱为中小企业购买资本服务 产学研结合带动创新力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多方采访中注意到,重庆对于目前在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中所存在的短板已有洞察并持续在采取行动。比如在今年重庆市两会上,《关于着力打造西部创新中心》就被作为“一号提案”发布,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重庆市中小企业局局长尹华川表示,在推动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方面,今年重庆进一步加大了扶持力度,不仅提供“一条龙”服务,而且还帮企业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