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缩冲击重资产和消费企业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王耀龙    

每经记者 王耀龙

“通缩!当前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困难之一是通缩。”近日,国泰君安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在一则报告中表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11月中国CPI同比增长1.4%,创2009年11月以来低点,预期增长1.6%,上月增长1.6%。11月PPI下降2.7%,连续33个月下滑,预期下降2.4%,前值下降2.2%。11月CPI、PPI双双不及预期,显示通缩阴影开始显现,中国还存在进一步货币宽松的空间。对于这样的数据,申万宏观指出,中国面临严峻的通货紧缩风险。

那么,通缩的成因是什么?给市场又将带来哪些影响?

任泽平表示,从当前通缩的成因看,主要是产能过剩、需求不足、信用收缩和大宗商品熊市。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增速换挡期,新旧增长动力正在接续,旧增长模式遗留下来的过剩产能出清缓慢,经济持续下行导致需求不足。

另一方面,部分行业由于受益于生产成本的下降,在通缩环境下可能会出现企业利润的改善。

申万宏观预计中国将再次进入宽松周期,预计未来12个月最多可以有3次降息6次降准。

那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投资者该规避哪些风险,又有哪些板块可以避险呢?深圳市挺浩投资董事长康浩平表示,通缩对市场整体是不利的,但从现在的形势来看,还是要买蓝筹,“今年蓝筹已经涨了40%,2015年应该不会涨这么多了,但还是会缓慢上涨,银行、保险和公用事业都是不错的选择。”

任泽平表示,在大宗商品熊市周期下,未来随着通缩的加重,钢铁、有色冶炼、石油加工及交运设备制造等中下游行业受益于成本下降,景气度将明显提升;石油、燃气和铁矿石等上游行业景气明显下降。未来如果大宗商品熊市触底反弹,行业景气轮动的顺序将反过来。

责编 祝裕

Copyright© 2014 成都每日经济新闻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7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9004508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2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