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业转型瓶颈待解 全屋智能能否提供破局良方?
◎地产商已然认识到,软硬装没有太大差异,而全屋智能则可以赋能精装楼盘。
每经记者 王晶 每经编辑 文多
9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1~8月全国房地产市场基本情况。数据显示,前8个月,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7.1%,商品房销售额下降3.2%。在房地产进入消化存量阶段时,如何才能打破发展瓶颈呢?“智能化是促进房地产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华为终端有限公司全屋智能产品线一位相关负责人日前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道。在他看来,“房地产商需要精装、差异化、智能化,这时候对全屋智能的需求会更加广泛和强烈。”
在很多城市的智能家居体验店,我们可以感受到全屋智能解放双手带来的便利。然而,尽管全屋智能的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在消费市场上的反响仍然平淡无奇。
“过去20年的发展并未能打开市场,产品型号繁多,且只能实现单点智能,即控制窗帘、冰箱、空调等,没有场景化,用户的墙上可能会有很多控制面板,茶几上会有很多遥控器,导致用户在一周的新鲜期过后便失去了兴趣。华为从2021年发布全屋智能解决方案,至今已经实现了不同产品之间的联动和场景互动。”前述华为人士说道。
全屋智能是万亿级产业
全屋智能并非新鲜事物。在全屋智能概念出现以后,大家都在期待一个科幻片式的全屋家居系统。但无论是互联网企业、科技企业还是家电企业等,提供的绝大多数方案基本是以手机、智能音箱等终端为核心入口的家居控制,处于单品智能的阶段。
因此,不同厂商、不同品牌的智能家居设备之间存在互不兼容的情况;智能化单品往往需要繁琐的操作流程,甚至是每个产品在使用前都需要下载专属APP,用户需要在不同APP之间频繁切换,勉强感受“全屋智能”。对于全屋智能使用感不佳的困境,华为人士认为,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形成真正的“系统底座”,无法解决跨终端、跨应用的“数据墙”难题。
过去,大部分厂商之间的合作,都是基于云云对接,不涉及数据的归属问题,但缺点是局限于基础的连接和控制,无法进行更深层次的智能操作。而华为在鸿蒙系统发布后,便开始往更底层的系统层面进行互通互联。
“华为全屋智能与其他厂商有三点不同,分别是:技术自主可控,PLC(电力线载波)技术有线连接以及鸿蒙系统。用户家里如果装了系统化的智能底座,就能改变割裂的体验。并且华为不做家电,因此华为在全屋智能领域与家电厂商之间不存在冲突。而各大家电厂商的全屋智能,没办法做到华为这么开放。”华为人士说道。
谈及全屋智能在消费市场爆发所需的培育时间,华为相关负责人认为,“全屋智能可以千变万化,当有一个痛点吸引到用户,用户慢慢就会产生兴趣,目前全屋智能仍然是一个比较新的产业。”
他还表示:“今年我们发展的目标主要就是培育市场,把全屋智能的认知度提升,无论是面向消费者还是企业、政府客户。”
据IDC机构预测,2022年中国全屋智能市场销售额同比大幅增长54.9%,未来5年智能家居出货量将保持15%~25%的高速增长。
智能化是促进房地产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除了改善用户的体验外,全屋智能更大的作用在于,其可以为房地产行业注入发展的新动能。当前,在“房住不炒”的大前提下,房地产市场正面临转型,房地产开发企业过去的规模扩张亟需转变发展思路。
目前,地产商已然认识到,软硬装没有太大差异,而全屋智能则可以赋能精装楼盘。此前,万科与小冰公司合作打造人工智能“小万”;保利则推出了“全生命周期居住系统2.0—Well集和社区等等;华为全屋智能则已经与绿地、金茂、越秀等地产品牌达成战略性合作。
并且,全屋智能产业因产业链较长、产业带动效应明显,也开始得到从国家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住建领域正构建以“让人民住上更好房子”和“提升住房品质”为核心的新一代高质量住房建设与发展模式。
9月15日,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深圳市关于促进消费的若干措施》,其中,在支持住房消费中,《若干措施》提出推动新建住房全屋智能应用。“支持在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推广应用全屋智能,鼓励新建商品房配备智能家居家电,做好首批5个保障性住房项目全屋智能试点工作,加快在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房普及推广智能家居。”
对于华为全屋智能业务是否盈利时,华为人士回应道:“我们非常健康,今年华为全屋智能的订单会比往年增长很多。”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