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历史遗迹保护新思路:以设计打破保护与重建的两难?

意大利设计师、建筑师Edoardo Tresoldi表示,“意大利是一个文化遗产丰富的国家,一直都是采用传统的文化语言、因素,通过现代的表达方式来传递面向未来的信息。比起北京、上海这些快速经历全球化的城市,成都更好保留了城市的独特性,未来能延续独特性,用传统语言以现代的表达方式继续城市发展。”

每经记者 杨弃非    每经编辑 杨欢

图源Edoardo Tresoldi工作室官网

利用装置艺术还原历史遗迹原貌,或许能成为遗址的保护与重建角力中的另一种选择。

两年前,在意大利南部普利亚大区小城曼弗雷多尼亚,因地震而毁损超过多个世纪的Basilica di Siponto教堂以另一种方式获得“重生”——意大利设计师、建筑师Edoardo Tresoldi利用金属丝等特殊材料,在原址打造了一座半透明的、有如全息图一般的“幽灵”教堂,一场历史与现代的对话由此展开。

这一创作,不仅为Tresoldi赢得了“意大利建筑金奖——特殊奖委员会奖”,在福布斯杂志评选的2017年欧洲30岁以下30名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中,他亦榜上有名。

昨日(3月20日),作为意大利全球设计日成都站专场分享设计师,Tresoldi再度重温了这一备受瞩目的设计项目。令人好奇的是,他的设计理念,能否为同样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带来新的启示?

每经记者 杨弃非 摄

让遗迹同时保有历史和现代特性

面对城市历史遗迹,要如何平衡保护和改造的关系?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城市都有不同的解答。

当接到意大利文化遗产、活动和旅游部(Ministry of Cultural Heritage and Activities and Tourism)的委托时,Tresoldi面前的Siponto教堂已是一个翻修过的版本——教堂的一半得到了重建,另一半则还保留着废墟的状态。Tresoldi的任务是,在按原方式修复难度巨大、又缺乏史料作为依据的情况下,通过艺术家的视角来重现这个古建筑的风貌。

此前,Tresoldi已做过多个大型的装置艺术项目。这些大多以金属丝编织的人像或动物通常被放置在露天环境中,框架结构的透视感让装置艺术本身与周遭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按Tresoldi的话说,通过让装置艺术“浸入”环境,使风景而非装置本身成为“主角”。

当这些理念被运用在历史遗迹上时,一些新的“化学反应”开始产生。

与用砖瓦进行重建不同,通过构造装置艺术,能够在不破坏历史遗迹的同时,重现其原有风貌。在Siponto教堂的例子中,在遗迹的基础上,Tresoldi做到了某种程度的复原,这不仅传达出教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整个城市的影响,同时,又打造出了一个符合现代审美的地标建筑,成为当地一处特别的旅游景观。

正如Tresoldi所说,装置艺术正是通过设计语言将当代生活与古代生活联系在了一起。由此,遗迹也能兼具历史和现代的双重特性。

“我们不是重建一个教堂,而是表现了历史的某个阶段。”Tresoldi反复强调。他并没有完全按照原有教堂进行一比一的复刻,比起“假古董”,它更像是利用新的眼光对传统建筑所进行的全新解读。

而在艺术再造后,这些装置不仅可拆卸、还可进行再创作。在Tresoldi的构想中,这个大型的装置艺术并不是排他的,其他艺术家也可以在现有框架内再进行新的艺术创作,使遗迹有了不断变化的可能。

除了功能性,还应考虑文化认同

“我出生于米兰附近的一个小村子里,从小就关注到村庄城镇化所带来的反差。”Tresoldi说,农舍旁的高速公路、废弃的房子中长出树木,不同元素的碰撞构成了现代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将旧的元素与新的需求相连接,此类尝试在全球各地已层出不穷。废旧的工厂被艺术家拿来当做工作室与展览场所、老时代的街区被不断翻新重塑,旧的建筑在新的时代需求下衍生出了新的价值。

Tresoldi注意到,当下人们最为关注的是建筑的功能性和实用性,但作为一个艺术家,他更希望关注建筑的“诗意”,特别是在建筑实体本身的局限下,如何通过元素的碰撞,调动人对建筑的更多想象。

在他此行参观中国当地特色宅院时,令他印象深刻的是,这些院落在满足功能性的同时,对建筑美学也有独特的讲究。“中式院落中天井和宅院的关系,它呈现的是一种建筑的美学,而不仅是为了满足某种功能性的需要”。

再比如,重建Siponto教堂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它代表了当地居民的身份感、仪式感以及对当地文化的认同感,功能性是非常微弱的。尽管没有能实现重建,但他的装置艺术,已足够唤回当地居民对这个当地文化和传统承载地的记忆。

反过来说,以创新的方式来表达传统的文化符号,也能成为城市文化在发展中实现传承的一种方式。“意大利是一个文化遗产丰富的国家,一直都是采用传统的文化语言、因素,通过现代的表达方式来传递面向未来的信息。比起北京、上海这些快速经历全球化的城市,成都更好保留了城市的独特性,未来能延续独特性,用传统语言以现代的表达方式继续城市发展。”他说。

责编 杨欢

Copyright© 2014 成都每日经济新闻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7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9004508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2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