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渝腹地经济区块概念出炉

每经记者  涂劲军  发自成都

        西部地区最大经济引擎成渝经济区,正在政府高层密集出台的政策推动下,加速发力迈向实质性操作阶段。四川省政府近日发布信息称,四川正在明确要求围绕重庆的6个城市主动融入重庆都市圈,将重庆视作“经济省会”,并力争分享重庆的改革开放政策。

        这是四川省政府首次从政策层面要求邻近西部惟一直辖市的地区政府从经济上融入重庆,此举不仅消除了多年来人们对成渝经济区处于停滞状态的质疑,而且也显示出,成渝两地快速发展的增长极,正在让两地的区域合作趋势成为必然选择。

        按照四川省的要求,要主动融入重庆的6个城市主要包括达州全市,以及广安、泸州、资阳、内江、遂宁的部分县区市。

        由于自然的经济关系,上述六市与重庆在发展过程中已有诸多合作,成为重庆的“菜篮子”被认为是合作中的一个重要模式。广安市是融入重庆“菜篮子”的典型城市,销往重庆的农产品约占其对外销售的80%,重庆已成为广安农副产品的主要销售目的地和百姓外出务工、经商的主要城市;位于川东北的达州市大竹的优质粮油、畜禽产品、无公害蔬菜等也大量销往重庆,从农产品到工业制品,大竹每年销往重庆的商品涉及15类200多个品种。

        四川在开拓成渝经济区发展新思路时,并不满足于“菜篮子”合作,四川省政府发布的公开消息称,还要成为引入重庆的“车轮子”。

        尽管四川省政府提出腹地经济区块概念在川渝两地引起强烈反响,但相关专家认为,成渝经济区发展前景尚存瓶颈。

        长期研究区域经济合作的中共四川省委党校教授江世银表示,目前行政体制的壁垒依旧不利于区域经济合作,因为政府领导的政绩考核必然要牵涉行政区域内的发展数据,比如GDP。很多时候,政府层面上的人就可能会产生担心,万一一合作,伙伴发展得比我好怎么办?有一些项目,一个市本来就做了很多年的工作,但突然有另外一个市加入,成绩算谁的?所以,区域经济合作要成功发展,行政体制适应区域经济合作的改革很关键。

        重庆市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主任李勇表示,他并不担心政府政策问题,事实上,政府正在扫清障碍。他更多希望企业能够在今后合作中成为主体,而不是政府。

        四川省也在政策协调上作出解释,四川省省长蒋巨峰称,未来要着眼解决问题来建立合作机制,形式服从内容,机制讲求效果,在市级、省级以及市场主体等各个层面都建立与重庆有关方面的协调、协作、协同机制。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责编 祝裕

Copyright© 2014 成都每日经济新闻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7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9004508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2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