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眼看盘:大涨后勿忘杀跌
每经记者 郑步春
周二(1月12日)A股早盘弱势,但午后以中石油为首的权重股放量拉升,带动股指大涨。沪综指收涨1.91%报3273.97点,深综指涨1.95%报1213.10点。在权重股有所表现时,昨天中小盘股表现依然较强,昨沪综指于上午时白线远在黄线之下,只是在下午两线才渐渐粘在一起。
期指方面传言极多,内容几乎天天在变,门槛也越传越高。笔者看了看,部分传说中的“期指炒作门槛”已近乎变态。不过笔者认为,期指再怎么控制,其性质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另外,当期指交易过一阵子时,门槛必然会渐渐下降,要不然成交必冷清,这也会产生问题。
昨日指标股的表现有明显好转,但投资者绝不能过度追涨,对此类股顶多只能逢低吸纳并逢高派发。昨A股中的中石油表现抢眼,但有点 “虚”。中石油A股收盘大涨4.08%报14.28元,但其H股收跌0.59%报10.12港元。另外,中国铝业也有所背离,中铝H股收跌2.44%报10.38港元,中铝A股却涨1.71%报15.45元。
笔者认为,当A股融券交易成行后,国内外投资者在“A、H股套利”上的机会将更多。比如,融入中石油等A股抛空,同时购入较低的H股。这样的买卖风险极小,收益却不见得小。换言之,市场上金融工具越全面,A、H股差价便越小,这是铁律,任谁也阻止不了。
许多人看好权重股还有个理由,他们认为期指推出后,复制指数的基金或一些其他理财机构在看坏后市时就不必抛股票了,只需放空期指即可。笔者认为,这仅仅是“有时”可行,不一定“时时”可行,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期指或贴水现指过度,此时对冲本身或会有问题;二是我们很有特色的新股发行制度,这使“对冲”的机会成本上升。
我们知道,持股要占用资金,持期货仓单也要占用资金,而这些钱原本可用来申购新股,所以这么操作付出的就是“双份”的打新股的机会成本。需指出的是,该机会成本极具“中国特色”,故经典教材中必无笔者这种说法。
昨日早盘大盘疲弱表面上和周一高开低走后的惯性相关,实际上和昨发行的一年期央票利率20周来首次上升相关。由于市场对紧缩有所预期,所以这次央票利率上行未像上次那样造成股票和期货全面杀跌,对股票市场压制仅维持一小时,对内盘期货市场也未构成太多压力。昨内盘期货市场上午只是稍弱一些,下午略升,但期货在下午的表现远不如股票市场那么强劲。
经济在回升,目前谁都会有紧缩预期,这不是问题。问题是在紧缩时点早晚上会产生分歧。彭博社上周对15位经济学家进行了调查,他们平均预测中国将在第三季度开 始 加 息 。Market NewsInternational周二 (昨盘中)报道称,中投公司资产配置与战略研究部官员彭俊明表示,中国可能在美国之前加息,因为中国面临更大的资产泡沫风险。
笔者认为,存准率意外提前上调,紧缩时点提前,因通胀压力大于人们想象且我国经济增长强于人们想象。大盘方面,笔者认为,A股涨势看似不错,但实际上是有点“虚”的。调控当头,这已相对是较明确的事,拖多久也没人确切地知道,但小心点总没错。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