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眼看盘:“国际板”预期略升 可持蓝筹股避险
每经记者 郑步春
周二A股表现平平,B股异常强势。收盘沪B股指数暴涨5%,最高涨幅近9%,深B股指数收3%稍多。上证综指收涨0.41%至2650.31点,深综指涨1.24%至1135.55点。300指数涨0.54%,9月期指涨0.16%。在B股暴涨的相关消息方面,中金公司出报告说,中国正计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国际板,此举可能导致A股与B股合并。
B股暴涨可能会引发A股投资者预期混乱。一方面,带B股的A股受其影响而涨,这对股指有正面作用,而当股指上升时,人气一般也会提升;另一方面,B股上涨和 “国际板”相关,而这又被多数投资者理解成利空,至少也会理解成中短期内的利空。
联想到最近我国加快开放债市及新股发行进一步改革等消息,上述AB股合并预期可能并非毫无来由,市场多数投资者断不敢认为这仅是谣言,至少会半信半疑。
一般而言,敏感的投资者会从债市开放和新股改革中嗅出 “国际板”的味道,而当有了“国际板”预期时,哪怕该预期并不十分确定,投资者对AB股合并的预期必然也会提升。
当未来有了“国际板”,B股或成为多余,这倒是真的。但笔者认为AB股合并或有个不合适之处,就是人民币升值因素。如果取消了B股,那么许多持有美元并炒作上海B股的投资者就可能向商业银行结汇,这些外汇最终多数会流向央行,央行也只能“苦着脸”接货,如此会加剧我国调控货币增量的难度。
因此笔者认为,保留B股市场其实是既有利也有弊的。不妨假想一下,假如我们非但不取消B股市场,反而进一步扩容B股,这至少在短期内是有利于宏观调控的,因这能将流入我国的一部分美元“晾”着,化压力于无形之中。
不过,如果管理层认为 “国际板”重要性及紧迫性要远远高于“对抗人民币升值”这一因素,那么最终“忍痛”取消B股的可能性仍然是存在的。未来投资者可密切关注相关方面消息,不宜想当然地认为AB股必然在短期内合并,因为毕竟此事会有上述副作用。
A股中地产股大涨,该板块上涨还带动久未表现的钢铁股上涨。昨新浪网报道了上周深圳新房成交量创四个月最大增幅,这可能是以万科为首的地产股上涨的动能之一。地产股是本轮反弹涨幅较大的板块,该板块的继续上涨对稳定股指大有好处,不过,如果楼市由量化进一步演化为价涨,那么最终对股指可能构成压力,因这种情况下管理层一定不敢进一步放松流动性,且农产品等物价上涨势头或更难抑制。
昨内盘工业品期货和相关股票走势有些背离,当有色金属、钢铁等资源股多数上涨时,铜、锌、铝等均冲高回落,且于尾盘跳水。另外,当农业股多数强势时,农产品期货却多数下跌,不少品种同样出现尾市跳水迹象。笔者对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一时搞不太清楚,但也提醒投资者注意。据笔者看,内盘商品期货市场屡有领先于A股指数走势的案例,也就是说,当期货走弱后,A股接下来调整的机会应该会稍大一些。
后市方面,由于昨日股指走势大受B股传言干扰,所以该因素在短期内多半仍会起作用。如果相关部门立即否认此事,股指一般仍将维持近期偏强格局,中小市值次新股仍可能表演;如果管理层不置可否,那么市场必对传言作进一步反应,这种情况下小市值个股走势或偏弱一些,而蓝筹股走势或相对好些,因国际板投资者必更倾向于买蓝筹股。
操作上,在消息暂不能确定时,不妨先将涨幅较大的次新股转移一部分至低估的蓝筹股,如此一来,一旦股市走坏,或“国际板”真来了,损失也可能相对小些。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联系电话:021-60900099转68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