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零售本质”两难

每经记者  徐洁云  发自上海

    上周,媒体曝出陈晓说的一段话,立即引起国美电器的高度紧张和公众舆论的高度关注。

    陈晓认为,国美从总部到大区,再到分公司,甚至门店和柜台都成了收费点,除了总部敲定的年度合同,供应商还要向国美各层次领导交费,导致不堪重负。

    其实,各种合同外收费在业内从来都不算新闻,这已经成为了国美甚至全国电器连锁业十多年的缠身旧疾。

    早在2009年下半年,国美曾掀起一阵“取消进场费”运动。不过,最后被国美官方和供应商群体理解的却是另一个  “挂羊头卖狗肉”的概念——取消合同外收费。而即便是这一概念,仍受到家电供应商们的热烈期盼。取消合同外收费,至少能让各类收费在合同中说个明白,不再是一本糊涂账。

    但当时国美正处于  “黄光裕入狱”事件带来的巨大冲击中,一度走到资金链断裂、供应商断货挤兑货款的边缘。而现在,陈晓出局,气氛已完全不同。

    “实际上,前年的新政在执行上也有较大折扣,陈晓出局后,这一政策更是彻底落空了。”一位白电业高管如是评价。

    即便没有国美内部斗争,供应商们的渠道费用之痛也不会消失。业内明白,国内的电器渠道本质上并不是真正的零售商业,而是一种商业地产模式。这就决定了渠道赖以生存的并不是零供价差,而是尽可能多地从供应商处获得通路收益。

    近年来,渠道业者频频畅谈“回归零售商业本质”,改善供应商、渠道、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如苏宁电器开始着力推进  “明码实价”,但总体并无显性进展。

    被电器连锁业热谈的渠道扩张,或许会给供应商带来更多烦恼。渠道疯狂扩张,本身需要成本,来自供应商的费用,自然成为扩张的资金源头之一。

    按照公布的计划,国美、苏宁分别设立了480家、370家的新开门店目标。一位供应商说,国美正在全面清算陈晓主政时期遗留的政策,全面回归“黄氏风格”,甚至“赌气”式地疯狂扩张。苏宁显然也不愿掉队。

    一个悖论由此而生:欲改变行业规则,必须有规模;要扩张规模,必须争取更多费用。

    此外,优质的店址所剩不多,这就意味着,供应商在新增门店中的收益很可能递减。但是,他们被要求的各种店庆、选位、促销费用,依然一分不少,并不含糊。

    看来,在渠道商业模式未改变之前,零供关系全面厘清与和谐恐仍是难事。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联系电话:021-60900099转68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广州:020-89660257
责编 祝裕

Copyright© 2014 成都每日经济新闻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7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9004508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2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