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银行上半年住房贷款出现负增长

每经记者  裴文斐  发自上海

    楼市调控令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承压。

    昨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已披露中报银行数据统计后发现,作为零售业务占比最大的贷款业务,12家上市银行今年上半年个人住房及商用房新增贷款4182.3亿元,同比少增近3000亿元,部分银行甚至出现负增长。

    与此同时,在个人住房贷款承压形势下,个人经营性贷款异军突起,多家银行出现大幅增长势头。

住房贷款少增3000亿

    “我们现在已经不做住房贷款了。”民生银行沪上一支行信贷经理告诉记者,“我们要把额度空出,让给盈利更高的个人经营性贷款。”

    记者发现,受楼市调控冲击,一些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增势放缓。根据银行已披露中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12家上市银行银行

(工商银行(601398,SH)、建设银行(601939,SH)、农业银行(601288,SH)、中国银行(601988,SH)、交通银行(601328,SH)、浦发银行(600000,SH)、中信银行(601998,SH)、兴业银行(601166,SH)、民生银行(600016,SH)、华夏银行(600015,SH)、深发展(000001,SZ)、南京银行(601009,SH))个人住房和商用房贷款总额达5.29万亿元,其中,上半年新增贷款4182.3亿元,较去年同期新增7132.37亿元,少增了2950.7亿元。

    其中,12家银行中,个人住房贷款增幅下降最快的是南京银行。该行去年上半年住房贷款增幅为72%,而今年上半年增幅仅为16.23%,下降了55.77个百分点。

    中信银行去年上半年住房贷款增幅为31%,而今年上半年增幅仅为6.59%,下降了24.41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一些银行个人住房业务出现负增长。其中,兴业银行今年上半年住房贷款为1775亿元,去年年底为1782亿元,下降0.39%,与去年上半年增幅16%相比,下降了16.39个百分点。

个人经营性贷款异军突起

    虽然住房贷款增幅明显下滑,但是个人经营性贷款却异军突起,记者发现,公布个人经营性贷款数据的三家银行(工行,农行,民生),涨幅都在15%以上。

    个人经营性贷款,是借款人以个人名义向银行申请的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贷款。经历了房贷紧缩后,个人经营性贷款成为各大银行的新战场。

    “对于我们来说,个人经营性贷款申请便捷是最吸引人的。”一名中小企业主对记者说道,“如果申请企业贷款,银行对企业资质要求非常高,很难通过。”

    “个人经营性贷款则宽松很多,只需房产抵押,一份购销合同,个人相关材料齐备,就可以申请贷款,而且一般2周内就可以办妥。”

    “金额也很足,最高金额一般可以达到1000万,充分满足我们的融资需求。”

    个人经营性贷款增幅较突出的属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民生银行今年上半年,个人经营性贷款金额为2076亿元,相比去年年底1589亿元,增幅达到了30.61%。

    “对于中小企业贷款,一般贷款利率要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20%~30%,可以保证银行利润。”

    “即便有个别不良贷款,银行的损失也不大。一方面,单笔中小企业贷款额相对较小,另外中小企业数量基数庞大,银行办理的户数越多越可以分散风险。”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广州:020-89660257
责编 祝裕

Copyright© 2014 成都每日经济新闻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7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9004508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2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