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相继爆出天然气涨价消息 倒逼全国价改
天然气价格的调整直接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国家历来十分慎重,对调整居民用天然气价格有严格的程序规定。
近期,多地爆出天然气涨价消息,从4月起长春天然气价格每立方米价格由2元上调到2.8元;4月1日,邯郸市居民用天然气价格由2.20元/立方米调整为2.40元/立方米。4月9日,有消息爆出,天津、南通等地也将召开听证会,拟上调天然气价格0.33元/立方米和0.2元/立方米。
面对天然气涨价,大部分市民早有心理准备。大家认为,涨价是必然趋势。近日,记者在北京一家银行柜台业务大厅内看了这一幕,一位正在排队缴费的老太太向银行工作人员询问:“我老伴说让多买点气,听说今年已经有好几个地方涨价了。”
“这事我们也不知道。”银行工作人员无奈地笑道。据银行的工作人员介绍,自今年年初以来,经常会有年长的“水电气”缴费客户向银行工作人员求证“水电气”涨价消息。
实际上,3月27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已经正式对“天然气价格将大幅上涨”的传言表态,明确表示“天然气价格将大幅上涨”的消息完全不实,“纯属无稽之谈”。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国家发改委的回应表明,天然气价格不会大幅上涨,但各地按照相关规定,综合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还有居民承受能力,并经过听证会之后,在此前相关规定的范围之内可以自行涨价。
厦门大学能源研究所主任林伯强表示:“国家发改委只是说4月份不涨价,但地方政府经过听证之后自行涨价是正常的。现在看,全面涨价已成必然,地方调价可能倒逼全国性天然气价改。”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实际通胀率仅有2.6%,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通胀目标设在3.5%。“3.5%的通胀目标为资源产品价格改革留出了空间。”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此前表示,中国经济发展受到能源、资源和环境的约束,如果不用价格工具进行调整,经济将难以持续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推进包括天然气在内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是必然确实,但天然气价格的调整直接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国家历来十分慎重,对调整居民用天然气价格有严格的程序规定。尤其地方如需调整居民用天然气价格,必须事先召开听证会,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来源:证券日报)
国内天然气价格涨声一片 业内称或推高通胀预期
进入四月,各地天然气“涨声不断”,长春、苏州、天津、南通等地先后宣布提价或拟提价,涨价幅度多在0.2—0.5元/方之间。业内人士认为,此番天然气涨价多为2010年的补涨,对居民实际生活成本增加不大,但可能推高通胀预期。
经过此轮调整,许多地区的城市燃气公司已进入盈利区间,天然气生产商和进口商的积极性将有所提高。业内人士预计,未来上游及管输领域的气价也有望进行调整,从而对燃气生产企业、供应企业以及相关油气装备、服务企业形成利好。
还2010年欠账?
四月伊始,已先后有多个城市宣布天然气提价或拟提价。
长春市民用天然气从4月1日起由每立方米2元调整到2.8元。4月9日,苏州市宣布居民生活用管道天然气价格拟从现行的2.20元/方调整至2.48元/方,涨幅为12.7%,目前价格调整方案已进入到汇总各方面意见并修订的阶段。此外,天津、南通也计划于4月9日召开听证会,拟分别上调天然气价格0.33元/立方米和0.2元/立方米。
“对于管道气用量大户的工业、电厂用户来说,天然气0.2-0.5元/方的涨幅会导致成本压力大增;而民用、车用等用户个体用量小,受影响也相对较小。” 卓创资讯分析师指出。
据苏州市统计局报告,此次调价方案对居民年均天然气增加的开支约在47.04元-50.40元/户之间,占居民户均年消费性支出的比例为0.072%-0.077%。
2010年6月,国家发改委曾统一提高国内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格0.23元/立方米,同时要求各地尽快理顺下游天然气销售价格。但当时仅有部分地区工商业气价进行了跟调,多地民用天然气价格并未调整。
“2010年调价没有到位,导致很多地区天然气价格一直有欠账。此番调整有助于理顺天然气价格,避免天然气低价运行带来的一些问题和安全隐患,最终将有利于整个天然气产业的发展。”中国石油(8.61,0.00,0.00%)大学天然气领域研究专家刘毅军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刘毅军认为,此次涨价对居民而言主要有两方面影响:一方面,用气成本将上升,其中日常生活燃气如烧饭、洗衣等用气成本上升不大,但采暖用气由于用气量较大,成本上升会较明显。另一方面,天然气涨价易推高通货膨胀的预期。“天然气贴近居民日常生活,一旦气价上涨,容易给人们造成其他生活用品价格也会上涨的印象。这种影响尽管不如成本上升那么明显,但一旦形成,则更加不易管控。”政府应对涨价幅度、时间节点、程序、原则等交代清楚,引导民众形成一个良性预期。
生产商积极性长期不高
天然气价格轮番上涨的另一头,则是这一资源品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
数据显示,我国从2007年开始成为天然气净进口国,且年进口量不断增加,对外依存度已由2010年的11.8%上升至2012年的28.9%。中石油研究报告预计,2013年我国天然气进口总量将达到53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3.8%。2013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将达到165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1.9%,对外依存度也将进一步上升至32%。
去年冬季,由于天然气供暖需求激增,“气荒”在多个地区蔓延,太原、石家庄、济南等地相继出现天然气供气紧张状况。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在提高天然气价格的同时,济南、甘肃、西安、成都等一些地区正在投建天然气储备调峰项目,以便在高峰供气或出现紧急情况时,提供应急天然气供居民使用。
“资源品并不是福利品,低价难以永久化。天然气价格提高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刘毅军认为,天然气长期低价不仅造成供气企业亏损,也会形成一些安全隐患,“一方面,企业需要正常盈利,但盈利手段需要规范;另一方面,提价给一些困难居民用户带来的成本上升,也需政府给予特殊照顾和制度安排。”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指出,政府可以在改革的同时,通过以公平和效率为原则的补贴设计,减少改革的影响。如兼顾不同地区和不同用户对价格的承受能力,对经济相对欠发达省份的城市门站气价采取适当的优惠,对民用和农用天然气进行补贴,尽量减小天然气提价对居民和农业的影响等。
“随城镇化的推进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天然气在我国的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除需求增长过快外,另一重要因素是,长期以来偏低的天然气价格,导致资源企业开采积极性不高,供给难以跟上。因此,推动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激发企业积极性是解决我国天然气供需失衡的重要途径。”国泰君安分析师指出。
“此次涨价是在完善天然气市场价格机制道路上势在必行的选择。天然气价格的上调有助于调动天然气生产商和进口商的积极性。在天然气价格机制完善之前,地方天然气价格上调可能会持续。” 金银岛分析师王鑫表示。
产业链齐受益
天然气产业链自上而下可分为勘探生产、长输管道、下游应用三个部分,涉及价格主要包括出厂价、管输价和城市输配价。此番调价对于该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的影响程度不一。
此轮涨价集中在终端用户价格上,可以改善终端燃气供应商进销价格倒挂的情况。天然气终端销售方——城市燃气公司无疑最直接受益。刘毅军指出,经过此轮价格调整,许多地区的城市燃气公司已进入盈利区间。相关上市公司包括长春燃气、陕天然气、深圳燃气、大通燃气、大众公用等。
尽管此次涨价并未涉及上游及管输领域,但长江证券认为,随着终端燃气供应商盈利好转,势必带来新一轮井口价的调整,因此将有可能改善中国石油等燃气供应商的亏损状态,且井口天然气供应商的受益程度要大于终端燃气供应商。
国泰君安认为,天然气价格市场化的另一大受益者来自油气装备及服务业。该行业景气度与油企勘探开发投入正相关,而勘探开发投入又主要受油气资源价格影响。油气装备将受益于天然气价格的市场化,其中又最为看好稳产增产设备及服务、LNG产业链及下游气体运营等领域,上市公司包括惠博普、杰瑞股份、富瑞特装、通源石油、吉艾科技等。(来源:中国证券报)
天津发改委:四月份天然气价格不会涨
推动CPI上涨的还有水电燃料这些居民生活必需品。3月份,水、电、燃料价格同比上涨2.2%。其中天然气价格备受关注。在一些城市陆续调高天然气价格后,今天下午,天津也举行了天然气价格调整的听证会,一起到现场看一下最新的情况。
天津市发改委价格处副处长马特表示,这是我们常规的工作进程,与其他城市的涨价没有关系。
按照天津市此次讨论的方案,居民生活用管道天然气价格每立方米拟由现行的2.20元调整到2.40元,上调0.20元,上调幅度9.1%。对上游调价每年购气增支的差额部分以及上下游气价调整不同步而增加的成本,由燃气企业消化承担。会议上,几乎全部代表都表示,同意这个涨价方案,只有一名代表提出,能不涨就不涨。
天津市市民孟霞表示,我个人是能够承受的,每个月涨两三元钱。但是别的消费者不见得都能够承受,还有困难人群呢。
会上,很多代表也提出,希望参考电价机制,采取阶梯价格。对此,天津发改委也表示将给予充分考虑。而关于价格调整实施的时间,记者也询问了发改委相关人士。
天津市发改委价格处副处长马特说,我们要汇报给市里,今天只是听意见,4月不会涨。(来源:央视)
各地天然气排队听证 专家称涨价或无法避免
昨日,天津召开天然气价格听证会;本应在同日举行的江苏南通听证会则以谨慎起见为由,延期举行。长春、邯郸天然气价格上调有蔓延到更多地方的趋势。
一名业内专家对记者称,按照市场供需和未来趋势,国内天然气的趋势无疑是涨价,至于怎么涨、何时涨,保障困难群体的生活是政府在涨价的同时应该一并考虑的问题。
按照天津听证会的方案,每立方米天然气将上涨0.2元,居民生活用管道天然气价格每立方米计划由现行的2.20元调整到2.40元,涨价幅度9%。
因故延迟召开听证会的南通,基本上也是涨价方案。南通拟定市区居民用管道天然气基本销售价格每立方米上调0.33元,至2.53元/立方米,涨幅达15%。
南通物价局在网站发布通知称,民用管道天然气价格改革听证会因故延期。物价局解释称,由于最近网络上有关天然气价格问题的议论很多,出于慎重考虑而延期开会。
江苏苏州则已于3月召开天然气价格听证会,根据方案,苏州市区居民生活用管道天然气销售价格拟从现行的2.20元/立方米调整至2.48元/立方米,涨幅为12.7%;居民生活用管道煤气价格由现行的1.10元/立方米调整为1.24元/立方米,涨幅也为12.7%。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获悉,苏州天然气价格方案已进入汇总意见并修订的阶段,下一步将上报政府相关部门,最终提价时间还没确定。
苏州、天津以及延时召开听证会的南通,拟议方案中,天然气价格上调幅度最大的为南通,达到15%。
按照我国天然气价格管理体制,国家对出厂价和门站价实行政府指导定价,销售价格由各地经过听证程序调整,不过价格听证会只是听取居民意见,并不决定最终价格。
实践中,每次国家发改委对出厂价进行调整后,各地都会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销售气价。因为民用天然气涉及民生,地方在调价时一般比较谨慎,这造成出厂价变动后,地方不调整气价的情况。气价随着消费的增长,呈上升趋势。
天然气出厂价最近一次调整在2010年,当年5月底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从6月1日起上调陆上天然气出厂价每立方米0.23元。此后也有地方并没有上调当地居民用气价格。
苏州、长春当地在解释此轮气价调整方案时均有类似的理由,即两地在2010年天然气出厂价调整后,没有相应调整当地气价,造成企业亏损负担。
不过,因为各地距离气源不同,相距产气区的距离不同,各城市的气价一向不统一。
长春管道民用天然气价格从4月1日起,每立方米由之前的2元上调到2.8元,涨价幅度40%,是此轮涨价幅度最高的城市,而且在目前举行和已经调价的城市中,调整后的气价也最高,调价前的价格则处于较低水平。
与长春同日调价的邯郸,民用天然气价格由2.20元/立方米上调至2.40元/立方米,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由2.60元/立方米调整为2.85元/立方米,每立方米上调0.25元;车用天然气价格由3.15元/立方米调整为3.56元/立方米。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林伯强主任认为,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增长快、对外依存度不断升高使得目前定价方式不合时宜,应该抓住天然气占能源消费结构和居民消费比例低的时机,推动价格改革。
所谓的价格改革,即是反映天然气资源的稀缺性,以更加市场化的方式形成价格。按照目前国内天然气价格水平,这意味着价格要普遍上涨。北京、长沙、徐州等城市在去年底陆续不同程度上调了居民天然气价格,目前各地方案也以涨价为主。(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评论:推进资源价格改革何必畏首畏尾
■仇 智
今年以来,资源品价格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呼吁已久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终于在不久前尘埃落定,拉开了资源品价格改革的序幕。而近期多地纷纷上调天然气价格,大有倒逼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态势。此外,水、电、煤的价格改革也初显眉目,资源品价格改革在全面推进中。
但从以往的进程看,资源价格改革进展一直比较缓慢。以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为例,盛传了3年之久,才千呼万唤始出来。目前,天然气价格定价改革试点也已经一年有余,但进展缓慢,以至于不少地方已经按捺不住。
政府在推进资源品价格改革中,总是担心改革后对物价的影响,担心居民难以承受,一再推迟改革推出的时间,一再强调会选择在物价涨幅较低的时期。
应该承认,这样有利于减轻改革阻力,让改革顺利进行。但是资源价格改革是走向市场化不可逃避的环节,这样的畏首畏尾不仅不能改变任何现状,反而会让更多矛盾累积,最后更难解决。因此与其这样畏首畏尾在等待中蹉跎,不如尽早推出改革,然后一步一步解决矛盾。
推进资源价格改革,理顺价格机制是提高资源品利用效率,保障资源品供应的重要措施。不仅如此,还有利于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大趋势。
长期以来,国家为了控制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对于水、电、燃气等资源品的价格进行控制,导致了我国资源产品的价格长期居于偏低水平。这种扭曲的价格水平造成了资源浪费和低效率产出。
虽然早已意识到当前的资源品价格体制存在问题,但由于这些资源品价格在物价占据重要位置。在CPI的构成中,居住价格是仅次于食品价格的第二大物价影响因素。石油、天然气、水、电力等资源品价格改革必然会对居住价格产生影响,进而推高未来物价水平。
但是,也应该看到,长期而言,有效的市场化价格机制会降低成本,缓解价格压力。而且,政府可以在推出改革的同时,通过以公平和效率为原则的补贴设计,减少改革的影响。
今年以来我国的通胀水平相对比较温和,3月CPI同比涨幅已经回落至2.1%。同时,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也相对处于低位,在这个时候进行资源市场价格改革,带来的价格上升对CPI的冲击不会那么明显,机不可失。(来源:证券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