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弱复苏背景下的全球股市创新高
美联储领衔的全球货币宽松潮正在走向终结:一旦货币政策开始收紧,股市将逐渐失去宽裕的流动性支撑。

今年以来,包括道琼斯工业指数、标普500指数、德国DAX指数、墨西哥IPC指数、富时大马交易所吉隆坡综指、雅加达综指、菲律宾综指等多个基准股指均创出新高。
如果用一幅图画来描绘今年全球投资者的众生相,画面大概如此:股票投资者笑逐颜开,国债投资者惴惴不安,商品投资者愁眉不展。
全球股市齐创新高背后,究竟蕴藏着怎样的魔力?
这是否又是一次流动性推动下的盛宴呢?事实上,美联储领衔的全球货币宽松潮正在走向终结:一旦货币政策开始收紧,股市将逐渐失去宽裕的流动性支撑。那么,此时依据宽松理由买入股市是否理性?
受益盈利改善+宽裕流动性 全球股市齐创新高
每经记者 杨可瞻
作为最经典的财务指标之一,估值可以衡量一国股市是否过于昂贵,好比扫描条纹码能一睹商品是否明码标价一样。本轮全球股市创新高,其各自估值水平与历史相比究竟如何?历史上是否出现过类似现象,即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股市却集体创出新高?
盈利改善为背后推手/
估值指标可以提供一个合理的判断基础,即股市创新高有多大程度是由盈利推动的。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以标普500指数为例,其最新市盈率(P/E)为15.9倍,略低于自1954年以来的算术平均值16.3倍。
在过去15年内,标普500指数曾先后两次升至创纪录水平,一次是2000年二季度 (网络股泡沫破裂前夕),一次是2007年三季度(次贷危机前夕),两次对应的市盈率分别为29倍和17倍,均高于当前的15.9倍。这意味着,尽管股市创下新高,但相比于过去两轮巅峰期,估值并不昂贵,反而还更便宜了。
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道琼斯工业指数上。其最新市盈率仅为14.6倍,远低于2007年三季度股市峰值时的16.8倍,以及1999年四季度时的25.5倍。据记者统计,自1993年二季度以来,道琼斯指数市盈率的算术平均值为15.9倍,高于当前水平。
而被欧债缠身的德国股市,其基准指数DAX30的最新市盈率为15.5倍,远低于1997年二季度以来的平均值65倍,同时介于2000年一季度(34倍)和2007年四季度(13.8倍)之间。DAX30拥有30只成分股,覆盖宝马、汉莎航空、德意志银行、拜耳制药这样的知名公司。
这一切似乎说明,推动美国和德国股市创新高的源泉,并不仅是流动性驱使,而是企业盈利状况的真实改善,否则当资金推动股市创纪录水平时,覆盖一揽子成分股的指数市盈率也会快速攀升。
为了验证上述推断,《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了追踪500家成分股的标普500指数平均每股收益(EPS),其截至5月9日的当季水平为102.41美元,高于历史上任何期间。相比之下,2000年一季度和2007年三季度对应的EPS分别为51.2美元和89.3美元。
类似地,记者从德国股市历史数据中发现,DAX指数成分股平均每股收益在截至5月9日的当季水平为532.5美元,虽然低于2007年四季度时的584美元,但远高于2000年一季度时的220美元。
这表明,企业盈利大幅增长才是推动美股创新高的真正原因,而企业盈利改善加上欧债危机下配置相对安全的德国资产偏好,共同推动了德国股市创下历史新高。
然而,“企业盈利论”并不完全适用于那些创新高的新兴市场股市。以墨西哥综合指数为例,其最新市盈率为18.7倍,仅比2010年11月时的峰值(19.8倍)低出不到6%,暗示流动性预期仍扮演了重要角色。
流动性弥补经济放缓/
成分股盈利创新高,投资者毫不犹豫地将股市推至前所未见的水平。但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步伐尚不稳健和均衡,部分国家的增长甚至连续放缓,一旦全球经济再陷入衰退,或者中央银行转而开始收紧货币政策,押注企业盈利还会成功吗?
在过去1年多以来,美国经济一直是发达国家中的翘楚。其良好的经济表现得益于楼市和就业市场的双重复苏,资料显示,美国4月失业率降至7.5%,为2009年1月以来最低水平。其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8%,较前季略微上升0.1个百分点
即便如此,当前的美国经济仍不敌上两轮巅峰期时的水平。1999年四季度,对应GDP同比增长4.8%,2007年三季度对应经济增速则为2.5%。事实上,自雷曼银行倒闭以来,美国仅有两个季度的经济增速超过了2.5%,分别为2010年三季度(2.8%)和2012年三季度(2.6%)。
德国更加明显,去年四季度,德国经济同比增长0.4%,连续7个季度放缓,为自2010年一季度以来最低水平,亦远低于上两轮股市的巅峰期水平。2007年四季度和2000年一季度,对应的GDP同比增速分别达到2.4%、3.5%。
也就是说,尽管企业盈利突飞猛进,但国家经济却不如从前,在这种情况下,为何股市还会创出新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历史上并非没有类似先例,美国经济曾在2004年一季度(4.1%)阶段性见顶,自此以后经济连续数年放缓,截至2007年一季度,经济同比增速一度放慢至1.2%。
但这并没有阻碍美国股市狂飙,2004年一季度至2007年一季度,标普500指数从最初的1126点升至1421点,期间累计涨幅26%。几乎同期,全球多个股市创出历史新高,包括德国DAX30指数、恒生指数、上证指数以及韩国KOSPI指数等。
而当时环境与现在刚好相反的是,美国经济连续放缓的同时,全球经济特别是新兴市场却稳步走高;现在则是,美国经济成为了领头羊,全球经济开始集体放缓,尤以新兴市场为主。
其中的逻辑并不难理解。当美国经济连续放缓时,该国房地产尚处于黄金时期,加上与楼市挂钩的抵押证券市场快速膨胀,投资者的乐观情绪被彻底释放,而新兴市场特别是金砖四国经济的腾飞,更为全球热钱找到了合理的去处;现在,尽管全球经济不如从前,但各国央行的集体放水,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投资成本,同时国债市场收益率普遍较低,推动部分资金撤出债券市场,转而追逐回报率更高的股票市场。
这意味着,超级宽裕的流动性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全球经济放缓的负面影响,而美国经济保持稳健增长则提供了最后一层保护,即在最坏情况下可以买入美股“避险”,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提振对其他股市偏好。
彭博资料显示,截至5月8日,反映全球资金成本的3个月期伦敦同业拆借利率(LIBOR)报0.27%,仅比历史最低水平高出3个基点;相比之下,2000年一季度和2007年三季度对应的LIBOR分别高达6.3%、5.3%,远高于当前水平。
◎个案
独特商业模式助“蓝色巨人”股价逆袭
每经记者 杨可瞻
得益于企业盈利的高速增长,全球股市刷新了之前的纪录高点。然而,这些企业究竟通过怎样的方式改善盈利的?类似的秘密隐没于指数背后。
龙头IBM的“逆袭”
在得到一份创新高企业的盈利样本前,我们需要明确哪些企业可以进入这份样本。
《每日经济新闻》统计了道琼斯工业指数30只成分股今年的回报率,再与其指数权重进行平均,发现贡献最大的前三家公司依次是IBM、雪佛龙德士古和3M公司,无一例外,它们都创下了历史新高。
以IBM为案例,这家绰号为“蓝色巨人”的全球信息巨头在今年3月创下了215.9美元的历史新高,纵观其盈利历史可以发现,去年第四财季,公司净利润达到58.3亿美元,约合每股收益5.19美元,为自2010年四季度以来最高水平。
事实上,IBM能实现盈利飞跃,既与其转型密不可分,又得益于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包括在数据分析、云计算、新兴市场以及“智慧地球”等热门增长领域表现强劲,软硬件垂直整合的优势和商业模式也难以复制。资料显示,去年第四财季,IBM整合科技服务、软件、运营系统等业务的收入,均创下自2010年四季度以来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IBM在2012年第四季度的营业收入并非绝对高点,甚至还同比下降了0.6%,该季净利润表现强劲是受益于在主营业务成本和营业开支上的削减。
另一方面,IBM保持了相对健康的现金流。彭博汇总的资料显示,去年第四财季,其经营活动的现金流为63.5亿美元,为2010年四季度以来单季第三高,表明销售向好带来了充裕现金,经营较为稳健。
对于IBM这样一家依赖技术创新和独特商业模式的公司而言,行业内部的收购也是必要的。这样带来直接结果是,融资活动现金流和投资活动现金流可能会大幅下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留意到,去年第四财季,IBM通过增加投资活动和资本支出,致使IBM投资活动现金流接近-41亿美元,为过去两年来第二低水平;融资活动现金流为-37.5亿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29.7亿美元,主要是因为长期借款增加以及股本扩大。
据报道,在过去1年内,IBM至少完成了四宗以上的收购,包括商业分析商StarAnalytics、数据管理商StoredIQ、企业级闪存厂商TexasMemorySystems等。
从长远看,这对股东而言并非坏事,因为融合新的技术可能有效提升利润率,而事实也确实如此。据统计,IBM的当前利润率为48.3%,此前已连续5年提升。分析师预计,2013年和2014年,IBM的利润率将分别提升至49.3%和50%。
医药、地产成美股盈利先锋
好消息是,类似IBM这样的企业,美国并非只有一家。随着多数企业的盈利改善普遍好于预期,美国股市继续走高将持续获得支撑。
彭博资料显示,2月16日至5月15日当季,标普500只成分股中,有442只申报了业绩,这些公司的营业收入比分析师预期平均下滑了0.7个百分点,但净利润却较预期高出5.3个百分点,显示企业通过削减成本等方式,有效地提升了净利润水平。
在十大行业中,电信业的净利润较预期上升最多,接近11%,其次是金融(8.5%)和消费服务(5.8%)。表现最差的是科技,但仍高出预估3.4个百分点。
按盈利实际增速看,标普442只成分股平均增长2.5%,十大行业中有七个行业实现了正增长,排名前四的依次是消费服务(12.3%)、电信(10.5%)、公用事业(10.2%)和金融(9.3%)。
美国的消费服务、电信和金融行业的盈利正以超过分析师预期的速度上升,在消费服务中,零售表现最好,主要集中在食品及药品零售商上,包括全美最大的药品零售商西维斯(NYSE:CVS),其盈利增长近28%;在金融行业中,房地产投资信托表现最好,主要是体现在特色REIT公司上。
相比之下,德国企业的情况不及美国。以DAX指数为例,2月16日至5月15日当季,25只成分股盈利平均较预估高出2.3个百分点,十大行业中六个实现正增长,表现最好的依次是金融 (15.8%)、电信(15%)、和公用事业(7.8%),基础材料、工业、保健和消费服务均令市场失望。
由此可见,尽管美国和德国股市均创出新高,但盈利增长的推动因素却大相径庭:美国股市主要依赖于与消费相关的房地产、食品及医疗,背后推手来自就业市场改善带动的消费复苏;德国股市则多依赖于央行降息等流动性改善政策。
◎推动力
美股创纪录的终极密码:科技创新驱动股指上行
每经记者 罗慧
一直以来,美国的科技创新力量都是其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在这场二战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浩劫中,我们再一次看到了美国的科技创新迸发出的强劲动力。这一次,美国经济是否还能借此恢复活力?尽管答案未知,但至少看起来,投资者对此信心满满。
科技和消费双轮驱动
从行业板块看,本周,科技类股票再次成为了推动美股上涨的主要动力。
彭博统计数据显示,自去年11月以来,带动美股上涨的板块主要集中在金融,医疗保健,基础设施建设和消费品。自今年4月中旬以来,科技板块的表现再次成为市场亮点。就在上周,标普500科技板指数大涨了4.6%,远好于标普500指数同期2.03%的表现,今年以来,标普500生物科技板块指数也已累计上涨了36.42%,远超标普500指数同期14%的涨幅。
而科技类股票之所以能有如此亮眼的表现,主要源自科技类公司的盈利状况稳定,股票回报率高以及增长潜力巨大等因素。
据彭博统计,今年以来,标普500成分股中表现最好的前十大股票中,奈飞(Netflix)公司、美光技术(IMFT)、超微半导体公司(AdvancedMicroDevices)、塞尔基因(Celgene)公司、再生元制药股份有限公司(RegeneronPharmaceuticals)、生命科技 (Life)公司以及电子艺界(ElectronicArtsInc),都属于科技类公司。其中,世界上最大的流媒体(在线视频)播放服务商奈飞(Netflix)公司,以今年高达124.84%的回报率,居最佳股票排行榜榜首。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标普500表现最佳成分股排行榜上,除了科技股,消费股在本轮行情中的贡献也不菲,其中,百思买以115.27%的回报率,位列排行榜第二,而雅芳则以63.72%的回报率,居第三。
美股仍可能继续走高
近些年来,从互联网到移动终端,从3D、4D打印到谷歌眼镜,从生物制药到大脑建模等,一系列的科技创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消费理念和投资偏好。
今年表现最好的标普500成分股奈飞公司,更多是得益于大数据的分析和移动终端的快速崛起。
对此,上海辉立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陈星宇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稳定的盈利以及乐观的增长前景,是科技类股票,尤其是生物科技类股票受投资者青睐的主要原因,这从美国几大生物科技交易所基金的表现也可以看到。”
彭博数据显示,截至昨日,美国最大的四只生物科技交易所交易基金(ETF)今年以来为投资者带来了不菲回报,其中,iShares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基金上涨25.6%,VanEck生物科技ETF上涨31%。
“不过,这并不一定反映出美国经济已经走出危机的阴影。到目前为止,仍有一些经济数据并不太好”,陈星宇进一步表示。
那么,科技类股票对于整个大盘的带动作用能持续多久?陈星宇认为,“由于这段时间科技类股票已经上涨了很多,持续强劲的可能性也逐渐被削弱,但是相比欧洲、日本等其他地区的经济状况,美国的基本面较好,会吸引更多的避险资金回流,因此未来美股的大盘仍有可能继续走高,而这将由板块轮动来带动。”
◎观点
专家提醒:警惕全球股市存泡沫
每经记者 杨可瞻 实习记者 曾慈航
在超低利率、大规模量化宽松的背景下,美国两大股指不断勇攀高峰,与此同时,德国以及不少新兴市场股市同样涨势喜人。上述牛市行情是否能够延续?对此,国内多位专家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达了谨慎观点。
美股近期调整概率较小
本周三道指报收于15105.12点,并在盘中触及15106.81的高点,创下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S&P500指 数 上 涨0.41%报 收1632.69点,其中消费等板块在今年更是涨幅领先。市场好奇的是,美股的新高究竟是流动性政策带来的昙花一现,还是实体经济复苏的必然结果,其后市走向又会如何?
针对美股目前向好的原因与股市前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南华期货宏观总监张一伟。他认为,从经济数据来看,美国经济的复苏迹象很强,这是推动股市上涨的一项动力,此外,有资本从新兴市场向发达国家回流,这也对股市形成了很大的推动力。
持续关注美国经济的中原期货分析师胡纪文则认为,美国经济的缓慢复苏决定了股市的上涨,而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推高了股指的上涨幅度。
他同时表示,虽然美国就业市场持续复苏,但因为就业参与率降低,使得失业率下降,实际就业情况没有数据看起来乐观,实体经济的复苏不是美股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
他认为,目前的股指水平已经存在泡沫,一旦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出现收缩的预期,股指将很快面临调整,但近期出现调整的概率较小。
德国股市或再创新高
不止美国,近半年来,德国股指的走势同样让投资者们感到欣慰。法兰克福DAX指数从去年12月3日的7435点上涨至本周三 (5月8日)的8249.7点,盘中更是突破了8200点的历史性高位。
作为欧洲经济的火车头,德国近期的经济数据显得有些矛盾,一方面投资者信心出现下挫、失业率升高,另一方面,本周二德国经济部公布的数据却显示,经季节调整后,德国3月份的工厂订单环比意外增加了2.2%,远远超出市场预期的下降0.5%,而同比则下降0.4%,也远远好于市场预期的下降2.9%。
德国虽然身处欧元区,但张一伟认为,欧元区边缘国家的竞争力下降,在当前情况下对德国出口有推动作用,而欧盟宽松政策一步步加强也利好德国经济。在他看来,至少在本月内,德国股指还可再看高一步。
德意志邮政银行(DeutschePostbankAG)经济学家HeinrichBayer对德国二季度的经济充满了信心,他表示,“本季度,德国工业具有巨大的前进动力,在一季度出现0.2%的GDP增长后,预计二季度有望出现强劲的增长。”
伴随着欧洲央行本月的降息决议,分析人士对德国二季度经济增长持乐观态度,认为二季度德国经济与金融市场继续出现增长将会是大概率事件。
除了美、德这样成熟的发达经济体,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低于历史平均水平的市盈率支持下,一些新兴股票市场近期同样表现良好。彭博本周的数据显示,反映新兴股票市场的MSCI新兴市场指数上涨0.6%至1052.48点,为近两个月的最高值,其中金融与能源板块的涨幅超1%。
不过,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他并不看好新兴股票市场的后市走势。美国经济向好,从美国流出的资金不像过去那么大了,所以尽管现在流入新兴市场的资金还有,但规模不及过去。谢国忠认为,目前新兴国家的股票市场并不存在泡沫,真正存在泡沫的是房地产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