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我国尚未出现食用奶粉不适病例

新规实施后,全项目检测报告必须批批核审,以一段婴儿奶粉为例,检测报告所列项目达到50项。

每经网8月9日北京讯(记者 王雅洁)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接到报告因为吃这个奶粉而有人出现不适的病例。”8月9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卫生计生委新闻发布会上获悉。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微生物试验部主任、研究员李凤琴透露,“肉毒杆菌”事件出现后,按照国家的安排,质检总局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已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并安排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从市场抽样,对有问题的奶粉展开检测。

在上述基础上,国家食品风险评估中心也展开了检测,8月8日,该中心已做了多种奶粉样品。

国家卫生计生委官员则表示,卫生计生委接到国际食品安全当局网络通报新西兰污染乳制品问题的邮件之后,已将有关信息向质检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进行了通报,配合相关监管部门的处置工作。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获悉,按照5月1日起实施的《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洋奶粉进口需过单证审核、现场查验、标签审查、抽样送检、实验检测等“五关”。其中,首次进口的必须提供产品的全项目检测报告。

按照要求,新规实施后,全项目检测报告必须批批核审,以一段婴儿奶粉为例,检测报告所列项目达到50项。核对过50项内容后,还要抽检这批奶粉,抽检项目依据质检总局确定的风险评估项目进行。

“但这50项内容中不含‘肉毒杆菌’这一项。”相关人士指出,由于“肉毒杆菌”并非常见污染物,所以未列入常规检测项目。而且对于肉毒杆菌在乳粉中的限量标准,在中国乃至全世界也没有统一标准。

责编 杨涛

Copyright© 2014 成都每日经济新闻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7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9004508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2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