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微论:老有所养 不能只是心愿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韩冰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韩冰 发自北京

2013年末,一条关于桃江县桃花江镇“老人连续自杀,只为不拖累子女”的微博,让人们深感震惊。

《三湘都市报》报道显示,用自杀的方式寻求解脱,已经成为当地老人心中比较好的生命终结方式。报道显示,有关机构对200例自杀未遂老人的分析结果显示,自杀老人的家庭人均收入普遍偏低,贫困是导致老人自杀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心灵孤独,无人关爱,也是许多老人自杀的原因。

如果能有良好的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如果不是对病痛、对生活保障、对精神孤独的恐惧和无助,这些老人或许不会做出如此极端的选择。

细数一下,我国目前已经超过2亿人的老年人口,还在以年均800多万的速度快速增长着。谁来保障、怎样保障这些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GDP约1万美元,而据新华网报道,我国去年人均GDP仅为6700美元。在这种“未富先老”现状下,一方面,社会养老保险问题重重,超过2.6万亿元的个人账户空账怎么解决?另一方面,养老服务机构床位不足,社区养老、居家养老尚不完善,养老服务业发展如何“破冰”?

呼之欲出的养老保险顶层设计如何真正解决这些问题?饱受病痛、贫困、孤独折磨的老年人能否安享晚年?希望“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不只是一个心愿。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说,应该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尽快建立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责编 祝裕

Copyright© 2014 成都每日经济新闻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7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9004508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2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