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亚洲竞争力年度报告:中国竞争力稳增 亚洲企业投融资环境恶化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胡健 李泽民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胡健 李泽民 发自北京

昨日(3月26日),《博鳌亚洲论坛亚洲竞争力2014年度报告》在北京发布。尽管中国经济增速下滑,但仍然是引领世界经济的重要动力,且宏观环境有改善迹象。这在报告中有直接体现。

报告对2013年亚洲经济体整体经济实力竞争力进行了评估,评估对象为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内的37个亚太地区经济体。根据排名结果,中国竞争力逐步增强,中国内地在37个经济体中排在第9位,较2012年度上升一位。

报告称,中国经济增速基本没有受到2013年新兴市场金融动荡的影响,中国内地综合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原因是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和社会领域的持续进步。

不过,报告认为,2012年以来,亚洲经济体经济增速继续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尤其是新兴发展中经济体,经济运行的内在风险也日渐显露。

随着美国经济企稳向好,世界经济出现了明显的复苏迹象,但报告认为,这次复苏靠的是大量“体外输液”或“注射强心针”等货币政策手段。

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亚洲经济体在艰难应对宽松货币政策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各自的经济政策,形成了本年度亚洲企业独特的发展环境。

其中,投融资环境更为恶化是亚洲企业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报告称,在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影响下,这些经济体的央行不得不肩负起同时推进经济增长和治理通货膨胀的任务,货币政策陷入两难境地。主要体现在:如果收紧银根治理通货膨胀,就使金融环境普遍恶化,企业难以融到所需资金,甚至出现“钱荒”现象,企业融资环境将恶化;如果保增长放松银根,就会导致通货膨胀高企,带来引发社会动荡的风险,并因民众购买力下降而使企业产品销售环境和投资环境恶化,无法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报告还特别指出,更为严重的是,由于产品销售规模下降而生产要素价格提升,使企业融资环境更为恶化,只是把“钱荒”情势相对延缓而已,等于“饮鸩止渴”。

资本市场规模的发展趋势是印证亚洲经济体金融环境恶化的最好实例,从2010年初至2013年11月25日,金砖国家中俄罗斯、巴西和中国A股市场都出现下跌,分别下跌1%、24%和33%。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翻阅报告时发现,这份报告中特别提到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都面临着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相似的问题,即外债规模较高或中短期外债的比例较高。

报告称,2013年全球经济复苏趋势确立,但增长动力已经由新兴经济体主导转向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并驾齐驱的态势。

责编 祝裕

Copyright© 2014 成都每日经济新闻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7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9004508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2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