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家风 美名扬” 三个好家风故事传递正能量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胖阿姨”冯文花是沪上小有名气的农家乐经营者,她独家烹制的粽子享誉申城。秉持着“勤勤恳恳干事业,行有余力济社会”的治家格言,她在艰苦创业的同时,也从不忘助人为乐,回报社会,是奉贤区知名的“好心人”。

早在她兼营职业介绍所期间,为了给失业者们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她跑过上百家的单位和企业,为300多名本地及外地失业者联系找到了工作,而介绍费是极少的,许多有困难的失业者免受介绍费。他们都说:“我们终于遇到了好心人”。其中有三位失业者,因找不到工作,家庭无经济来源,空闲无聊搓麻将,爱人多次提出离婚,家庭几乎破裂。冯文花得知情况后,一方面做他们的和解工作,另一方面千方百计为他们联系工作单位,想方设法在一个月内为他们找到了合适工作岗位,家庭变得和睦了。他们每逢节日总要带上小礼物登门感谢冯文花,但冯文花以另外的方式将礼物等价款偿还给人家。她常说的一句话:“我为你们找到工作是因为政府政策好,只要你们家庭和睦,就是社会稳定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为政府减轻就业压力方面,冯文花也作出了贡献,她的三次创业中,先后为失业者提供了120多个工作岗位,她看到人人有工作,心里就高兴。

自2003年起,冯文花助人为乐的范围拓展了,她不仅仅限于帮人找工作,还主动帮助特困家庭及孤残老人。2003年至2013年连续十多年,她为庄行敬老院的老人送去了糕点、粽子及日用品,老人们个个兴高采烈,都说胖阿姨是个好心人。2004年秋,她又结对帮助了庄行芦泾村华梅娟的女儿完成了四年的大学学业。当年的初春一天,冯文花在自己的蔬菜门市部前看到一位中年妇女,愁面苦脸的在卖鸡,她主动与这位本不相识的中年妇女搭话,话中了解到卖鸡的妇女是庄行芦泾村人,丈夫患癌症,女儿很快要读大学,家庭经济十分贫困。冯文花当即把全部的八只鸡买下来,叫她早点回家照顾丈夫,并嘱咐她不要过于着急,社会和政府会伸援手的,我也会帮助的。这位女同志顿时感动万分,流泪不止。冯文花当晚就到她家做思想工作,劝她送女儿去读书,并给了2000元。此后每年两次都会分别送2000元给她家作为补济使用,直至女儿大学毕业。如今华梅娟全家转危为安,丈夫的癌症处于稳定好转,女儿大学毕业有工作。

2008年3月的一个偶然机会,冯文花了解到庄行潘垫村金姓人家的三胞胎姐妹的困境。因家庭经济条件差,三胞胎的母亲不辞而别,回到外地娘家至今不归,三姐妹连完成学业都成了问题。冯文花就主动为三胞胎姐妹添置衣物,送去点心,每年两次都会分别送2000元到她们家。三胞胎姐妹很懂事,经常说:“胖妈妈好”。冯文花还会继续资助这三个孩子……

冯文花创业艰难不怕难,困难面前不低头,为社会稳定做贡献是义务,为困难群众献爱心是责任,已在庄行乃至奉贤地区小有名气。先后多年被评为:上海市“女能手”称号;全国巾帼科技致富工程双学双比先进能手荣誉称号;上海市农家乐接待示范户;奉贤区双学双比女能手称号;奉贤区“三八”红旗手;奉贤区先进生产工作者;奉贤区文明市民。还当选过奉贤区人大代表和奉贤区妇联代表。

冯文花经常讲的一句话是:“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我从不后悔”。

离婚的女婿重上门

 

——庄行镇西校村邬引军家风小故事

在奉贤区庄行镇西校村,流传着这样一段佳话:一个已离婚十四

年的女婿,重上原来的丈母娘家大门,悉心照顾身患重病的两位老人。

邬引军今年四十六岁,高中毕业经商,做事认真待人诚信。1994年,与本村姑娘孙连英相识相知相爱,踏上了婚姻的殿堂,第二年生了个大胖儿子,还在南桥镇上买了两套商品房,一家人开开心心憧憬未来。

2006年,一个意想不到的灾难突然降临。小邬在做一个风电项目时,由于轻信合作方而受骗,损失资金100多万元,使他的事业一下子跌至谷底。索赔无门,而银行催其还款的通知书却一张接一张,诚信重义的小邬想到自己虽然受骗亏钱,但欠银行的钱没有理由不还啊。他四处奔走筹钱,由于还款心切,在没有完全征得妻子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将两套商品房卖掉,还清了银行贷款。对此,妻子小孙与他吵了起来,一气之下协议离婚回到娘家,而小邬对妻子的愧疚和歉意与日俱增。

2010年10月,邬引军原来的丈母娘被医院确诊患白血病,必须长期输入血小板才能维持生命。小邬得知后十分不安,他想到离婚前原丈人丈母对自己的关心和体贴,妻子对自己的浓浓爱意,虽则现在与原妻子家已是“刀劈竹子两分离”,但毕竟是自己亏欠了他们,想到此,他感到有责任去帮助他们,尽自己的一片孝心。于是,他不顾家人和亲友的劝阻,鼓足勇气重上已阔别多年的原丈母家大门,要与前妻共同照顾老人,还送上1万元钱作为医疗费。老人每次到医院治疗检查,小邬总是开着车陪同照顾。可是祸不单行,2010年12月头,原老丈人患肠道肿瘤在上海肿瘤医院进行了切除手术。一个房间同时躺着两位重病老人,既要护理他们的日常起居又要定时送医院治疗检查,还要支付巨额的医药费,一时间这个家庭正好比泰山压顶。但小邬没有气馁没有退缩,更加坚定了与前妻共同照顾好两位老人的决心,他隔三差五陪老人去医院治疗检查,付钱配药,忙个不停,夜里也睡不着一个囫囵觉。谁知雪上加霜又下雨,小邬的前妻小孙,在下班路上遭遇车祸,头部重伤,这时的小邬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他不言苦不畏难,想方设法借来了10多万多元钱为小孙治伤。

一家有难八方支援,孙老伯一家的不幸遭遇牵动了西校村民的心,村党支部多次上门慰问,送上补助金,还帮助办理好大病统筹补贴,发动党员爱心捐助。西校村里的手机报上宣传了小邬的孝心后,冯桂花等许多村民陆续到孙家送上慰问金和慰问品。

人间自有真情在,浓浓爱意不尽来。在小邬的悉心照顾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两位老人的病得到了及时治疗,小孙的伤也一天天恢复,但这场车祸还是给她留下了二级智障的后遗症,体质也一落千丈。虽然在法理上已无名无份,但小邬还是主动并坚强地担起了这个困难家庭的千金重担。丈人、丈母、前妻的医药费他一力承担,至今已用去20余万元,并欠了亲戚朋友一大笔债。而他本人却也再无空余资金继续经商,只能在一家快递公司当起了一名起早摸黑、风来雨去的送货员;他还千方百计将丈人家中的8亩蜜梨田维护好,仅2012年他就多方联系,帮助丈人销售了近300箱蜜梨。就这样,原本一个支离破碎、困难重重的家庭,在小邬这个离婚后又上门女婿的全力维持下,又有了欢声笑语和蓬勃生机。

2012年8月,丈母还是没有躲过病魔而离世,但有了小邬在身前的精心照料和身后继续照顾老伴、女儿的庄重承诺,也总算是含笑而逝。原老丈人孙老伯看着3年来为他家忙前忙后、操尽了心的小邬,动情地说:“小邬这个已离婚的女婿,就是我们家的顶梁柱啊!”前妻小孙虽然智力受损,但也处处感到了前夫那金子般的情意,小邬更是下定决心,尽管小孙还时常卧病在床、药不离身,一旦只要前妻身体状况允许,他就再热热闹闹办一次喜事与小孙复婚。2013年7月4日,这对饱经风霜的夫妻正式登记复婚。

邬引军经常说“情义无价宝,家和万事兴”,这个朴实的农民,以他坚强宽厚的肩膀撑起了一个灾难之家,使他们感受到浓浓的人间真情;以他一颗重情重义的孝心,弘扬了中华民族忠孝节义的传统美德。

 

言传身教树家风,孝亲敬老美名扬

——庄行镇邬桥社区李雪荣家庭家风小故事

最近,奉贤区庄行镇邬桥社区传出美谈:奇迹!奇迹!老年护理病房92岁高龄的李雪荣竟然排除了尿毒症,插了近4个月的导尿管拔下来了,可以自主小便了,其他生命体征也基本正常了。小小社区卫生院逆转治愈了大病,还是建院以来首例。

大家都说:“这是报应,好人有好报!”

家住邬桥社区汇中路41号的李雪荣二老是远近有名的“大善人”,李雪荣今年90周岁,夫人徐兰珍今年85周岁,这对长寿夫妻和7个孩子的故事感人至深,在社区广为传诵。他们质朴辛劳的一生,就是围绕“万事孝为先”、“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这两句简单的治家格言。二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万事孝为先的家风世代相传,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几代人子孙,弘扬美德,他们一家为人和善,家风朴实,是我们身边的最美家庭。

历经艰难困苦,积极乐观生活

李雪荣出生西渡灯塔村鸿宝11组,自幼家境贫寒,十多岁就来到邬桥镇上的海盐人士徐家福康酱园做学徒,夫人徐兰珍6岁被海盐何姓人家卖身给徐家做丫环,两人从小历经苦难,长大后经徐先生做主结为夫妇,婚后生育2男1女。大跃进年代,公私合营后,李雪荣夫妇先后到供销社工作,尽管生活贫苦,但不忘赡养长辈,徐先生过世后,还负责侍奉徐家瞎眼老母,让徐母老有所依。李家夫妇一辈子勤俭持家,助人为乐,但他们自己的生活却清贫朴实,至今还住在几十年前单位分的43平米毛坯老公房里,家里还是露石子的水泥地,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好好的床也没有,但是他们心态乐观,知足常乐,这就是他们夫妇的长寿秘诀!

乐善好施慈悲情怀,艰辛养育7个孩子

1971年,徐兰珍的妹妹因产下双胞胎女儿夭折后患精神分裂症,当时已生育三男一女,家中困苦不堪。李雪荣夫妇闻讯去探望时,一看2岁的侄女惠宝赤脚在地,饿得发慌,正在拾鸡粪往嘴里塞,身上又臭又脏,就担心这么下去,这孩子小小年纪也会夭折。在征得妹夫父亲同意后就把侄女抱回家认作养女。徐老夫人含泪给她理发、洗澡、换衣服,买药打蛔虫,不久,圆鼓鼓的肚子变小了,硬是把孩子从鬼门关上救了回来。后又供她上幼儿园、小学、中学,当自己的亲生孩子好生养育。

没几年后,噩耗传来,兰珍的妹妹病情越来越重,因家境贫困致极还要养育三个男孩,妹夫不堪生活重负上吊自尽。老李一家帮忙料理了后事,又把疯妹子和三个侄子带回了家,为这母子四人租房安顿。当初还是计划经济时期,这么一大家子日子苦不堪言。李家三个孩子都非常宽容,4个表弟妹也很懂事,7个表兄妹就像亲兄妹一样一起玩耍、上学。李家夫妇就这样照顾了疯妹子母子4人18年,拉扯三个侄子长大并先后给老二老三成家(老大是低能儿)。如今,养女惠宝和她二哥、三哥三家都是遇拆迁、征地的镇保户,子女有的在企业上班、有的还在上大学,家庭和睦、生活幸福。没成家的老大,一直在李家二老身边,做做家务、陪陪老人,早就融入了这个家庭。

李雪荣夫妇是乐善好施的热心肠。除了救济疯妹子一家,后来生活好转点,但凡哪家亲戚朋友家有造房、急难之事,哪怕是拼拼凑凑的200元、300元,李家也总是尽力伸手支援。学徒小顾在他家搭伙了8年,有几个在镇上读书的亲戚学子也经常性地寄养在他家一年半载,让孩子免遭路途遥远和泥泞之苦。左邻右舍都说“老李家就是个‘养人场’!”,“兰珍真是大慈大悲的在世菩萨!”

长病有孝子,90岁老人奇迹排除尿毒症

老李年前前列腺炎加重,突发尿毒症,但短短的4个月不到,症状排除,医护人员和病友们都惊叹,老人的恢复如此奇迹,除了医疗救治,还是要归功于家属的悉心护理。

俗话说长病无孝子,但看看他们家的儿女,从年前到现在硬是天天这样坚持着。当时,子女们一听说老父亲病了,都第一时间从市区、城区赶回来,全家一起送老人住院治疗,并且包了老年护理病房,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大儿子已退休,自告奋勇负责周一至周四的4个晚上,儿子老三,负责周五至周三3个晚上,女儿、养女、女婿和两个儿媳负责白天看护,四对夫妇保证24小时不离人。子女们还自建护理日志,写明每天吃药时间、剂量、大小便次数、颜色及老人饮食情况等一一记录,以便观察老人身体恢复状况。

因为老爷子患有老年痴呆,住院期间经常高声吵闹,不仅影响周围病友休息,还经常自行拔掉导尿管,护理工一人要看管多人,根本忙不过来。经常性的拔管、消毒、插入不仅老人受罪医生也受累。亲生女老二见哥哥路远奔波、弟弟工作繁忙,长期不能好好休息,就主动请缨值夜班。养女惠宝熟知老人的脾性,她照顾起来是百依百顺、无微不至,老人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她都明白,老李也整天“阿妹、阿妹”不离口。其他三个表兄弟更是知恩图报,这次老爷子病了,忙前忙后,一周要来探望好几次。

善解人意心灵美,媳妇女婿胜似亲儿女

大儿媳每次从市区北站赶来,总不忘买些郊区难找的老人喜欢的水果糕点,小儿媳也是每次都变着法儿亲手做老人喜欢的小菜、点心。有一次,因病房刚拖完的地还湿,小儿媳不小心滑倒骨折,伤筋动骨一百天,她好几个星期下不了地,但没有一句埋怨,反倒时常牵挂着询问老人的身体状况。刚能下地了,又从南桥赶回来照顾老人。一天天坚持下来,医护人员和病友们看在眼里,羡慕在心,都夸老李家的儿媳妇贤良淑德,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自己的亲闺女呢!两个女婿也几乎每天来看望老人,有时候轮班的舅子有事,他们还主动帮忙值夜班。养女之夫是个理发师,给老人理发、刮胡子向来是他包的,他们说:“女婿是半子”。

传承孝亲敬老美德,传播“好家风”正能量

子女们言传身教,一片孝心传给了下一代。大孙女和女婿都是工程师,尽管工作十分繁忙,但也常常带着女儿从市区驱车回邬桥看望爷爷奶奶,还有孙子和女朋友、外孙女夫妇也不时来看望,养女家的外甥生活在周边,照顾老人更是及时方便,挣到的第一个月工资就给两位老人买了毛衣送来,老人暖身又暖心。街坊邻居看着都十分感动,以此为榜样,都夸李家老老小小世代孝顺,家庭幸福,散发着正能量。

 

责编 陈小雨

Copyright© 2014 成都每日经济新闻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7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9004508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2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