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美国上市 阿里入股助胜局

昨日(4月17日)晚间,微博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IPO发行价为17美元,此次上市募集资金为2.86亿美元,最终微博估值约34亿美元。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叶书利 发自北京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经记者 叶书利 发自北京

昨日(4月17日)晚间,微博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IPO发行价为17美元,此次上市募集资金为2.86亿美元,最终微博估值约34亿美元。

上市首日,开盘跌破发行价,报16.47美元,截至今日0时08分,涨至18.83美元。

回头来细看微博上市背后的主要推动者——微博董事长曹国伟讲述的资本故事,引进阿里巴巴,从而改善其财报,为此番IPO奠定了基础。

此外,微博也在积极布局支付、互联网金融等领域进行生态化商业尝试,不过面临的挑战不少。

业绩改善成IPO主要推手

昨日晚间,微博最终以17元发行价登陆纳斯达克,处于之前预计的17~19美元的低值。

对此,曹国伟在电话会议中解释道,近段时间,美国科技股正面临比较大的调整,这对科技公司上市是不利的,如近期在美上市的科技公司,发行价都偏低。在这种大环境之下,“发行价在之前的定价区间内,我们还是感到比较满意”。

对于微博选择此时上市的商业考虑,市场层面普遍认为,主要缘于两个推动力:一方面,时下美国资本市场对中概股IPO的窗口打开,从而为相关已准备好的中概股公司提供了赴美上市的大环境,如京东、阿里巴巴等皆利用此窗口期启动赴美上市。另一方面,新浪2013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微博在该季首次实现赢利,营业利润为300万美元。财报的首次赢利,为微博提供了抓住美国资本市场对中概股IPO窗口期开放的能力。

走好引阿里入局这步棋/-

去年第一季度,微博商业化尝试并不顺利,导致其营收压力也日益增大。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根据新浪2013年第一季度财报相关数据汇总后发现,微博去年第一季度调整后净亏损额达1840万美元,成为其母公司新浪亏损的主要源泉。而其竞争对手腾讯旗下的微信正一路高歌猛进。

在成长压力面前,2013年4月29日,阿里巴巴通过其全资子公司,以5.86亿美元购入微博公司稀释摊薄后总股份的约18%。微博招股书内容显示,今年3月14日,阿里巴巴已向微博提出申请,将行使当初交易中规定的股份增持权,最终将其持有的微博股份提高至32%。值得注意的是,彼时阿里巴巴的另一件大礼是一张未来3年给微博3.8亿美元的营销支票。这张支票对于当时处于商业化试探中的微博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

对于双方携手合作的内在逻辑,曹国伟表示,一方面,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阿里巴巴系可以助推微博的商业化变现步伐。此外曹国伟补充说,两者合作带来的数据交互和支付等领域的合作想象空间极为重要。另一方面,微博可以成为阿里巴巴一个流量入口,为急需流量的阿里巴巴系服务。此外,微博符合阿里巴巴的移动化转型和社交环的补缺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入局后,微博的财报开始走好。记者综合新浪相关财报数据后发现,去年第三季度来自阿里巴巴的微博收入达到2380万美元,环比增长近20%;在去年第四季度,该笔收入冲高至约2850万美元,约占微博总收入的四成。根据当初3.8亿美元的合作框架,2014年与2015年,阿里巴巴还将为微博带来超过3亿美元的收入。

构建闭环化生态/

通过引进阿里巴巴,阿里系电商平台上的商户资源顺势成为了微博商业化过程中“2B”端的主力军。在此背景下,为了打造生态闭环化运作,去年7月微博获得了第三方支付牌照,从而意欲打造 “浏览-兴趣-下单-支付-分享”模式,即在社交中完成商业化闭环。

实际上,在IT界,通过布局支付领域完成生态闭环构建的思路较为普遍,比如近日百度推出百度钱包、此前腾讯强推微信支付等皆出于生态闭环建设逻辑,不同的是各自的生态定位。对于微博来说,此次IPO后的两大工作重点分别为:一是在引流端,强化微博生态内的用户量及活跃度,提升流量和进一步巩固自身在社交入口端的地位;另一方面将继续推进商业化,以实现流量变现。

责编 祝裕

Copyright© 2014 成都每日经济新闻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7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9004508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2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