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股权之争火速升级完整版:宋卫平铁腕清人,绿城高管团队深夜抗命
两令发出后没几个小时,到了深夜,被免总经理田强为首的绿城房地产集团管理团队回应发出了针锋相对的一封信,表示拒绝执行该人事任免要求。
每经编辑 杨羚强 施娜
杨羚强 施娜
绿城中国董事长宋卫平和融创中国董事局主席孙宏斌对绿城集团的控制权之争正一步一步升级。
昨天,11月19日,晚上18点,由绿城房产董事长寿柏年签订的免职令和聘任令,在网上流传——被免去的是绿城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田强,取而代之的是宋卫平老部下——原绿城房产的执行总经理应国永。
邦地产(微信号Real-estate-circle)记者当即向上述免职令和聘任令的撰稿者——宋卫平的秘书柳思嘉核实网上信息的真实性,并获后者的证实。然而,两令发出后没几个小时,到了深夜,被免总经理田强为首的绿城房地产集团管理团队回应发出了针锋相对的一封信称,“现有管理团队是受各方股东领导下,唯一的、合法的管理团队。其他任何一方股东单方提出的人事任免要求,现任管理团队是不予采纳的”。
邦地产记者几天前在杭州采访宋卫平时就曾见到过应国永。当时,有媒体记者猜测,应国永是否会回绿城担任高管职位。但宋卫平身边的工作人员否定了这种猜测,表示仅是过来商谈一些事务。
而当时,绿城中国控股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罗钊明、郭佳峰、曹舟南刚刚通过公司内部OA系统发出《风雨与共,砥砺前行——与绿城人书》,内容主要是拒绝执行来自宋卫平团队的有关指令。
11月19日,宋卫平以界面记者记录、他口述的方式,发表了《宋卫平:我的反省与检讨》(见附一),明确了回到绿城的决心。
在上述文章发出十几个小时后,由他秘书撰写,经他审核,并由寿柏年签字盖章的总经理任免命令——绿城房产[2014]28号和29号令就通过绿城OA发布了。


田强追随孙宏斌多年,为其得力干将。7月绿城将管理经营权移交融创方后,田强进入绿城,并担任绿城集团总经理职务。在绿城控制权之争中,田强曾发内部信曝绿城600亿库存难题,受到外界广泛关注。
另一主角应国永为宋卫平旧部,曾担任绿城集团执行总经理。融创入主绿城后,有媒体报道其离开绿城自立门户。
紧接着,由总经理田强、陈恒六等6名副总经理等人组成的绿城房地产集团管理团队深夜也由绿城OA系统发布了绿城房产[2014]30号令。田强以绿城房地产集团的名义,免去行政大臣姜苏东综合管理部行政总监的职位,任命本体建设部总经理尤洪仓兼任此职。这则人事任免书,撰稿人为沈金军,核稿人为刚刚被田强任命的尤洪仓。
而这三则人事任命,都说是自11月19日起生效。
这个管理团队回应称,现有管理团队是受各方股东领导下,唯一的、合法的管理团队。其他任何一方股东单方提出的人事任免要求,现管理团队是不予采纳的。(见附二)
耐人寻味的是,宋卫平曾经的旧部翁晓宁、童晓君、韩波等人也出现在联合署名的绿城高管名单中。
宋卫平想重新掌权,看来没那么简单。从这出你来我往的任免大戏中可以看出,田强并没有走,宋卫平也还未真正重掌绿城。
融创方仍不作公开回应。此前就有媒体报道,孙宏斌吩咐过“大家安心工作,我还在处理”。
除了人事任免之外,新浪乐居还获悉,当晚在绿城总部杭大路1号黄龙世纪广场,宋方、孙方及九龙仓方的高层代表进行了一次会谈。据称应国永、田强出席谈判,主要涉及绿城管理权,老宋要索回上市公司公章,谈判结果未知。此次谈判未论及股权交割事宜。
在黄龙世纪广场底楼,乐居记者见到,大批着制服的保安警戒待命,气氛剑拔弩张。直至晚上20时左右,保安才散去。

融创和绿城的联姻,曾被认为是行业内一段难得的佳话。两家公司各有各擅长的部分,绿城擅长营造,融创擅长销售,加上擅长财务的九龙仓,这样的组合曾被认为是行业内最理想的组合。
宋卫平也曾在5月2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态,绿城和融创的联合,是可以产生1+1=n……的可能性。
然而,这针锋相对的三份任免令的下达,意味着两家公司“姻缘”就此走向尽头,宋孙两人彻底撕破脸,不再是彼此信任的合作伙伴,N种可能性最终变成只有一条走到黑的路,等待双方的,很可能是一场火药味浓重的谈判,甚至是一场诉讼。
附一
宋卫平:我的检讨与反省
绿城受到很多人的关心,今天我想跟大家聊一聊绿城是什么,绿城属于谁,以及绿城的过去、现在与将来。
这是我唯一的选择
今年4月9号,看到绿城销售数据惨烈,还是感到绿城的艰辛。在2011年以后,当时的宏观调控政策,非常精准地把生机摧毁了大部分。如此下去,一半以上的房企要走上不归之路。我们当时犯了一个大错,对于住建部部长的易职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没有预见能力。所以,把公司股份交给生存能力、战斗能力更强的孙宏斌和融创团队。
经过100多天的林林总总,日益觉得这个决定是错的。按照当时的交易构想,股票8块钱左右,卖给孙宏斌是11.46元,是一笔赚钱的买卖,比市价多了19亿元左右。但当时我们对香港的交易法规知之甚少,缺乏了解和认证,使得交易被香港证监会认为暂时不应该进行。
我作为董事长是失职的。作为绿城的首席员工、创始人、二十年的领头人,经过这100多天,我发现把绿城卖给了一个不应该卖的人,致使客户担忧不满,合作伙伴委屈且受到了不合理的对待,致使很多基本承诺以及与地方政府所签协议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虽然5月23号在媒体发布会上,我再三提醒、鼓励甚至劝告孙宏斌,但是100多天发生的负面事件,太多的负面,已经明明白白告诉我,我一定是卖错了。
我至今认为,孙宏斌与他的融创团队,在经营、营销方面是非常优秀的。我也不认为孙宏斌是一个坏人。但是融创和孙宏斌的基因,经过100多天的观察,是明显不融于绿城。
失信,从股权买卖的本身来说,确有失信之处。但这也失信,那也失信,前也失信,后也失信,我该如何选择?我想还是要守住对更多的人、更重要的道理的信用,这大概也是我惟一的选择。
真的很艰难,也非常无奈。
绿城是什么
今天有这个机会,把我对绿城的理解,告诉很多关心绿城的人。绿城是什么?绿城是以商业模式运行的社会公益事业。绿城创办至今,松下幸之助的自传和稻盛和夫的《活法》两本书对公司影响最大。松下说,企业是社会公器,他存在和发展最重要乃至唯一的理由,就是给社会增加福祉。自从1997年认真阅读松下的著述,日渐感到老先生的认知是靠谱的,正确的。所以绿城在我带领下,是非常认真地、偏执狂式地把这个认知运营到企业实践中。绿城是几万人员工、上百万客户和服务对象对生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绿城是一个理想,希望绿城能够成为大同世界的实践者和建设者。这是我们许许多多人安身立命的地方,有阳光的地方,有春花秋月的地方,一个有桂花飘香的地方。
绿城是很多新老同事二十几年的心血、智慧和勤劳,泪水和汗水。绿城是一种可能。在这样有形无形的“城”里,人们相亲相爱,相互予以光明和温暖,为我们的国家和人类贡献一些正能量。我们以微薄之力,认真做那些应该做的事情,并希望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绿城属于谁
绿城肯定不属于宋卫平、寿柏年,更不应该属于孙宏斌。绿城是杭州市的、浙江省的、中国的最好的房企。我们已经连续五年得到了这个行业的业主满意度第一。在今年九月份公布的中国指数研究院满意调查度调查中,我们的总分和其它七个指标全部第一,我们的总分是89.5分,比第二名高出了九点几分。这样一家公司,早就超越了一般的,仅仅为股东盈利的范畴。
绿城已经属于整个社会。绿城属于成千上万的工作者,属于合作伙伴,属于含辛茹苦的工人,属于各行各业予以配合的材料供应商、设计方。更要提醒的一点是,绿城一定是属于全体业主。
在1997年的时候,我已经感悟到这一点。是我们的辛勤、心血、汗水、泪水构成了绿城及其服务。所有这一切给予了全体业主,构成他们的安宁、笑容、快乐、健康、长寿。这样一个企业,不能够仅仅成为盈利的利器。他理所应当地在原有的价值系统和方向上,为更多的人做更多、更好的事。
真的很遗憾。在失去相应的一些管控以后,绿城在倒退,失去了它珍贵无比的价值。主要责任者是我。
绿城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绿城的过去,我们努力做了很多。当然这个过程中有挫折,有失误,尤其是这次卖错人的失误。但绿城的过去从主流基本面上,我想还是有许多可取之处。绿城整体上还是一个很亲切的绿城,可以被喜爱的绿城。它的真诚、善意通过20年许许多多的努力,为业主为城市,为中国城市变得更美丽,为人们生活变得更美好做了很多事情。所以现在的绿城,我们绝对不能让他沦落。
我们当然也不怀疑,孙宏斌先生内心也应该有相应的善意和理想。但他们的表现在经营企业的诸项诉求中,把所为盈利、所谓经营的成功,放在了首选,而忽略了企业所应有的社会责任和行业理想。
衷心希望孙先生和融创能在今后企业的经营发展里,更多地去关注一个企业的综合价值,尤其是社会价值。因为房子的产品非常特殊,是人们一辈子中最重要的商品,他会伴随人一代两代三代,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那些建筑岂止是建筑而已,它肯定是文化符号,艺术符号,肯定影响着人们的言行举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品质。或阳光,或暖色调,或冷漠,或灰暗。
中国房产行业在前二十年是历史的一个机遇,所谓千年的机遇,百年的机遇。
我们清晰看到,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还远远没有完成,三分之二的人口,与真正的完整的良好的城市文明还相距甚远。中国的房地产行业仍将有着远大的前景,所以在当下,绿城要坚持,绿城要稳定,绿城要改变,绿城要发展。
对于一个已向60岁迈进的业者,我深信只要我们的同事们,坚持坚守我们的价值系统,真诚善意精致完美,坚持我们的基本愿景,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务实,更加熟练运用好经营手段(当下是让更多业主和潜在业主来购买绿城产品)。让他们享有更好的居住生活,我相信绿城也应该是一个人才辈出的绿城,虽然我常常抱怨,我们团队的进步和成长过于缓慢,乃至于有怨言甚至愤怒,但我还是愿意相信数万绿城员工一定会涌现出心地纯正、机智聪明、务实苦干的经营管理队伍,有战斗力的队伍。
在得到政府、社会各界、行业里里外外朋友的支持,最重要是得到业主们的喜欢,得到他们的认同,得到他们的参与,得到他们的支持,绿城是可以走下去的。绿城的前景,它的基本面,相信是光明的。
希望以后不会重犯调控综合症,希望以后更加认真严谨约束自己,聚焦更好的产品,更多的保障房,代建房,农民集聚房,尤其为城市的主体——白领们,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造更多的房子,造更好的房子。
这次100多天的折腾,我是之中明显过错、极大过错的唯一需要承担责任人。唉,我以此为深刻的教训,我的心性和悟力还要慢慢提升,或许还有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为这个社会服务效力的岁月,我努力。
<—————————————————>
附二:
绿城集团管理团队联合声明
致:绿城房产集团及各附属项目公司全体同仁
从7月7日起至今,现任管理团队带领全体绿城人呕心沥血、兢兢业业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除了在销售业绩方面取得成绩外,管理团队始终强调、坚持和发展“真诚、善意、精致、完美”的企业理念,坚守绿城品质。现任管理团队中的新成员主要来自上海融绿的核心团队,他们对绿城理念和品质的坚守是有共识的,上海融绿两年来的经营成果中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融绿所辖项目品质上保持和发扬了绿城的一贯水准,更得到了股东双方的高度评价。现任管理团队坚持的“坚守品质、去库存、调结构”的经营战略,众多项目在过去四个月中已经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针对11月19日个别股东以绿城房地产集团公司名义发出的人事任免令,现绿城房地产集团管理团队全体联合声明如下:
1、2014年5月22日,各方签署的关于绿城中国24.313%股份交易的「买卖协议」以及后续文件,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是合法有效的。买方依据前述文件已经全额支付交易对价,另外也依据前述文件组建了新的管理团队。因此,目标股份交易已经实质完成。
2、新的股东会、新的董事会根据「买卖协议」业已组成,并于7月7日任命了新管理团队,得到了各方股东一致认可。
综上,2014年7月7日召开的由股东方——融创代表、九龙仓代表以及集团联席董事长、集团常务副董事长、所有管理团队共209人参加的集团半年度管理会议,一致同意正式聘任现有管理团队负责新的管理阶段的经营管理工作。现有管理团队是受各方股东领导下,唯一的、合法的管理团队。其他任何一方股东单方提出的人事任免要求,现任管理团队是不予采纳的;任何一方股东或个别董事无权单独对管理团队发出任何指令或者意见。个别股东如有意见和建议,应当通过新的股东会、新的董事会进行协商。相信新的股东会有智慧和能力予以解决。
现任管理团队遵循的唯一原则就是为绿城好,过去乃至将来都是如此。在此,我们要求集团全体员工在各方股东作出一致指示意见之前,严格按照目前管理架构、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落实各项日常工作。
绿城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管理团队联合署名:
总经理:田强;
副总经理:陈恒六、翁晓宁、童晓君、韩波、郑甫、王爽;
区域公司总经理:韩波(兼)、王鹏、张强、路鹏
2014年11月19日
综合每日经济新闻、新浪乐居、澎湃新闻
点击阅读原文,专题《绿城恩怨》为您详细回顾了绿城争夺案的前因后果。

每经头条
每经热评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2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