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商铺租金又跌,商业零售股还能买吗?

根据第一太平戴维斯的最新数据,上海核心商圈购物中心首层租金在第四季度维持不变,为每平方米每天46.4元(人民币,下同),全年累计上涨0.1%;非核心商圈首层租金环比下跌0.2%至每平方米每天16.7元,全年累计下跌0.7%。

每经编辑 杨羚强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转载标明:邦地产

记者:杨羚强

根据第一太平戴维斯的最新数据,上海核心商圈购物中心首层租金在第四季度维持不变,为每平方米每天46.4元(人民币,下同),全年累计上涨0.1%;非核心商圈首层租金环比下跌0.2%至每平方米每天16.7元,全年累计下跌0.7%。

这已经是上海核心区域商铺连续两年平均租金涨幅没有超过1%了,连去年的平均涨幅也在1%内。但是上海恒隆广场等商铺的租金在去年大幅上升,如今上海核心区域商铺租金涨幅只有0.1%,这就说明大部分商铺的租金在下跌。

依照目前商业地产评估所普遍使用的“市场比较法”,商铺的租金是评估一个商场价值的重要参照物。如果出现商铺的租金持续下跌,并且整个物业市场的成交价格也在下跌的现象,商铺资产的贬值确定无疑。

一直被机构看好的上海本地零售商业股,正在遇到资产价值减值的压力。申银万国在去年11月发布的针对百联股份的研报就强调,百联股份所拥有的商业地产的价值优势。研报提到,百联拥有物业总面积258万平,自有物业占比60%,自有物业保守重估300亿;公司在购物中心、奥特莱斯等新型业态经营能力全国领先。

在上海拥有商业物业最多的百联如此,其他商业股更是如此。上海零售商业企业的估值从来就是和拥有的商场比重正相关。

在过往几十年间,中国的零售商业已经慢慢失去运营商业的能力,转而成为商业、物业的投资者,或者是“二房东”。赚品牌的专柜租金,或从营业额中抽取佣金,才是他们的主要赚钱方式。

很多以百货商场为主要业务的零售商业上市公司,就是持有大量物业的商业地产公司,商业地产的租金收入对其业绩的重要性不言自喻。

上海的商业地产价格下跌,让投资者不免担心,这是否会成为投资者看空上海本土零售股的一个重要动因呢?

 

然而,坏消息并非不只是商场的租金下跌,还有商业地产价值的创造模式。

第一太平戴维斯方面认为,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正在发生改变,他们更认可某些具有品牌价值的商场。

南京路

上海人的消费习惯正发生颠覆性的变化。多年前,上海人爱去淮海路、南京西路逛逛,看看又有什么新产品上市,冲动型消费占主导。

电商颠覆了这一切。现在,上海人爱在手机上逛。实体店的消费更具鲜明目的性,如餐饮、唱k、看电影,或参加各类的培训。

商业地产的价值被彻底颠覆。传统的核心地区的某些沿街商铺,或者某些市中心的商业广场,将因品牌运作能力不足而人气冷清,这必然影响到公司所持有的这些商场的投资价值含量。

和纯粹的商业地产开发商相比,在上海拥有大量商业、物业的零售商业集团在品牌运营方面有一些劣势。如果在南京西路、淮海中路、徐家汇等一些上海核心区域对消费人流的目标购物广场进行调查,可能环贸广场、k11、恒隆、港汇这些由港资商业地产公司开发的物业才是他们的目标消费地。

如何逆转目前的劣势,让消费者忠诚他们所运营的各个主题商场品牌,将是决定这些商业零售股的关键所在,哪怕现在并不被市场看好。申银万国就以百联股份为例分析,公司虽拥有上海地区最优质的零售资源,但在经营效率上仍低于大部分同行,亟需从上而下理清机制实现经营效率提升。

 

点击邦地产微信原文

 

责编 蔡雅芸

Copyright© 2014 成都每日经济新闻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7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9004508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2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