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亮频频点赞成都万科老大,你以为真相是什么?
一年前,张晋元初掌成都万科“帅印”时,言语间多少还有些“战战兢兢”的味道。而今,万科总裁郁亮也要对他频频点赞了。那么,成都万科怎样了?
每经编辑 杜冉乐

转载请标明——
出处:邦地产
记者:杜冉乐
张晋元
一年前,张晋元初掌成都万科“帅印”时,言语间多少还有些“战战兢兢”的味道。而今,万科总裁郁亮也要对他频频点赞了。那么,成都万科怎样了?
1月28日下午,成都万科新年品牌战略发布会在“亚洲最大的单体建筑”洲际酒店举行,上千人与场,这是万科进入成都16年来,头一次搞这么大动静,颇有点出人头地的架势。
万科在会上首次发布了UP系住宅新产品,这个新产品试图让万科“城市配套服务商”的定位能够“理想照进现实”。另外还推出了“乐享生活汇”,以及未来事件与购房金融两大创新平台。
张晋元在现场引述了任正非、雷军的名言,感慨即使世界瞬息万变,唯一不变的是客户思维。
整个2014年,万科逆市回归成都楼市前三甲,尤其是乐跑赛让成都人感受到运动的乐趣。郁亮大喜,对成都公司的公开表扬自然少不了。不过,过去在麦肯锡做过高级咨询师的张晋元很会说话,总把成都的光环让给万科总部。
三大神器亮瞎楼市
2014年初,成都万科首次推出了“TOP”系高端产品,2015年初又向外界解密了“UP”系新产品。
张晋元说,万科要做“让人尖叫”的产品。这让人觉得万科已经不是一家纯粹的开发商,而是想做小米那样的粉丝生态圈。
与张晋元同为清华建筑系的科班生,成都万科设计总监杨锐说,“UP”系代表万科产品竞争力的提升,从可变户型到分段式装修,从打造全龄化社区到全民生活系统。
全龄化社区,顾名思义,就是从儿童到老人都适合生活的社区。万科为儿童准备了攀岩墙,青年人有极限运动区域,还有老人户外无障碍区域,由万科倡导的“乐跑”也划分了儿童区和老人区。
杨锐认为,一般企业只会满足现时需求,而优秀企业却会引导、预判和发掘潜在需求。
以住宅起家的万科在“王石时代”,更多地强调住宅的工业化与产业化。如今斗转星移,互联网的颠覆让万科在“郁亮时代”更关注定制化的客户需求,所以有了“UP”系。
杨锐透露,万科UP系会是万科主流住宅产品的发展方向,首个即将落地的项目已命名为“万科城”,坐落在成都城西北的犀浦,客群主要是30岁左右的精英阶层。
约250亩的万科城并没有按“招拍挂”的传统路线走,而是通过低调的并购股权“曲线”所得。张晋元说,现在公开市场拿地争夺太激烈了,以后万科会更多采取收购拿地与合作的模式。
与UP系新产品一并出炉的是,成都万科终于把“城市配套服务商”的概念兑现了,推出了1.0版本的“乐享生活汇”,说白了,就是为业主建立云健康档案的分级医疗以及教育、养老等服务。这些与万科去年就开始打造的“消费体验地产”战略一脉相承。
经过一年的互联网发酵再思考,万科不满足于创新产品与配套,要让全民“动”起来。于是,一种类似期货的“四V空间”未来事件交易平台出炉。
看着眼熟。客户与产品生产环节如果能够搭起桥梁,岂不和小米的用户参与感没什么两样了?成都万科营销总监谭莉也说,万科未来产品都可能“由客户说了算”。
白银时代,客户变得稀缺。如果万科只是让全民“动”起来,还不足以说服客户买房。万科联手银行,自创神器“万融通”平台,开始众筹买房。不过,与去年绿地等众筹模式不同,万融通的主导权在万科,且去掉了中介平台。
“草根式”万科创新萌芽
谈到创新,张晋元简短地说,“凡是大方向的,包括万科未来十年战略都是集团制定的,我们做的事情是在总体战略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做一些新的尝试。”
张晋元给人自信、坦率、谦逊与低调的印象。这一年里,成都万科新帅,与王石合影、海归背景、科班出身、爱跑马拉松等关于他的各种标签,就在业内传开。
上任三个月后,张晋元于去年4月初首次与媒体见面,交流会地点不在成都万科,而是在当地一个前卫艺术聚集地“东郊记忆”的一个酒吧里。对于角色的转换,张晋元比喻说,来成都像开一艘“驱逐舰”,跟着总部这艘“航空母舰”打仗,现在更直接地面对客户和市场。
2014年,成都万科集中推盘15个,号称历史最多的一年。但楼市持续低迷。张晋元大手笔创新营销,制造噱头,从“365天售楼部不打烊”,到夏天全市“夜售”模式,再到万科购房中心和万享会020平台,在张晋元的“整合营销”思路下,成都万科在楼市低迷期反而成为“话题王”和“销售狂”。
去年9月,万科“乐跑”赛燎原成都,郁亮也到场“领跑”。不到1个月,郁亮以万科30周年川渝媒体会再访成都,陪同大员还有万科高级副总裁兼成都大区首席执行官莫军等。
会上,郁亮与记者同席、同乐,不止一次表扬张晋元,称赞他在成都仅仅待了几个月就能打成一片,言外之意似乎更多地在称赞张很懂媒体公关与公司营销。
翻看履历不难发现,张晋元进入万科之前,曾有过IBM、麦肯锡咨询的从业经验。通过“乐跑”赛可以看出,万科把政府、媒体、业主、产业链上下游绑在一起,这绝对是一部很有头脑的营销生意经。
面对郁亮和莫军的溢美之词,张晋元曾说,成都的创新并不是成都的,而是整个万科的。他说万科是一个学习型企业,有大量的学习、交流和分享,很多东西都是共同创新的结果。
郁亮在旁频频点头……
张晋元还说,“其实,很多万科兄弟公司都在摸索类似的事情。但是,这些都是基于当地的市场需求在做,所以各地会表现得不一样。”
行业人士认为,与部分房企龙头的“自上而下”式创新并快速复制策略不同,万科最早拥抱了互联网,并更深层次地理解了“客户精神”,这才有了万科大胆放权一线公司。
郁亮常以小米举例,未来是一个参与的时代,房子创新应有客户共同参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