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再现双降利好!A股或绝处逢生(解读及受益板块)

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认为,此举目的是维持货币市场的宽松环境,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利于稳定经济、稳定房地产市场、稳定股市,也利于全球股市稳定。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8月2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以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1.75%;其他各档次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同时,放开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动上限,活期存款以及一年期以下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动上限不变。

自2015年9月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同时,为进一步增强金融机构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的能力,额外降低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额外下调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准备金率3个百分点,鼓励其发挥好扩大消费的作用。

以下为小编为您整理的可能受益于央行双降的相关行业:

一、房地产

国泰君安维持房地产行业增持评级。2015年,板块投资策略是“既要过日子,也要浪漫满屋”;推荐:1)龙头房企全面受益于降息降准和再融资全面松绑,资产负债表边际改善最为明显,推荐:保利地产、招商地产、万科A、华侨城A;2)旧貌换新颜(强调新路径、新机制、新模式):国企改革类、转型类重点推荐:格力地产、天健集团、广东明珠;3)新北京主题:华夏幸福、荣盛发展。

二、银行

国信证券指出,降息对银行经营的影响有两面性:一是扭转经济下滑预期,缓释系统性风险;二是息差下行,盈利空间收窄。从资金面看,降息将提升理财基金保险的吸引力,存款搬家继续深入。利率市场化方面,银行存款的“三角形”均衡利率区间将进一步清晰,存款成本冲击逐渐到位。综合分析,利好因素占主导,银行板块将重启估值修复行情。

三、非银金融

国盛证券认为,对于券商板块来说,央行双降继续释放流动性,目前对证券行业业绩贡献最大的经纪业务最先受益,两市成交量有望攀升;其次降息降低了券商的融资成本,利好两融业务;再次双降意在股市走稳,自营业务再迎春天。推荐标的:华泰证券、国金证券。

对于保险股来说,降息降准利于提振市场士气,降息将扩大保险产品与理财产品的竞争力,保险投资受益,继续享受戴维斯双击。2015年个税递延、健康险税收优惠、投资渠道放开等利好将陆续出台。保险处于安全性高,弹性好周期,作为10倍杠杆的保险股,当前新业务价值倍数约15倍,估值将迎来修复阶段,继续推荐新华、平安、人寿、太保。

四、有色金属

国金证券表示,降息有助于提升有色金属行业与公司的业绩及业绩前景。降息减轻有色金属行业债务与财务压力。有色金属行业是重资产行业的代表之一,资产负债率较高,降息将减少行业和公司的资金成本和利息支出,直接影响公司和行业的利润水平。此外,降息将提振有色需求及前景。降息将有效地刺激投资,提升房地产等市场需求,稳定、提振市场对经济前景的预期,从而提升对有色金属行业的需求。推荐标的:铜陵有色、中国铝业、江西铜业、中金岭南、锌业股份。

五、煤炭

广发证券表示,2008年和2012年降息周期中,秦港5500卡动力煤、大同南郊弱粘煤和柳林4号焦煤累计分别下跌34%、22%和48%,以及23%、12%和9%。不过在降息周期结束后,煤价逐步回升或基本企稳,08年降息周期结束后的1年内以上三煤种累计分别上涨39%、3%和20%,而12年由于煤价已进入下行周期,降息周期后煤价继续回落,不过秦港5500大卡煤价基本企稳。而近期受库存高位,需求低迷影响,煤价仍较疲软,预计降准降息后,资金敏感的房地产、基建投资等有望回升,支撑煤炭行业需求。

央行宣布降准降息 机构及专家解读一览

 

央行宣布自2015年8月2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并实施定向降准0.5个百分点。同时,放开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动上限,活期存款以及一年期以下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动上限不变。

央行称,此次降低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主要目的是继续发挥好基准利率的引导作用,促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促进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和各类市场利率继续下行,巩固前期宏观调控的政策效果。

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称,这次降息降准,并不代表货币政策的转向。我国货币政策的基调仍然是稳健和中性的。从调控实体经济的角度来看,降息降准的目的是在通胀形势和流动性创造机制变化的背景下,维持合理的实际利率和支持适度的货币信贷增速。

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认为,此举目的是维持货币市场的宽松环境,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利于稳定经济、稳定房地产市场、稳定股市,也利于全球股市稳定。

申万宏源指出,今日双降旨在稳定资本市场,以及应对汇市贬值压力,且当前经济情况亦很差。预计此次政策的信号意义更强,降准有助于稳定资金面预期50基点从效果上来讲,大概释放3000-4000亿元资金,主要对冲外占流出,力度偏温和。

光大简评称,双降符合海外对人民币货币政策预期,但可能进一步加大人民币贬值压力。A股受益将连带港股空头减仓(回补),短期有利港股企稳。今晚期指夜市和人民币离岸汇率走势将提供关键指引。

民生宏观解读称,双降主要为对冲外占下滑和经济下行,稳定市场情绪。同时指出,三季度经济破7是大概率事件。

银河证券策略分析师孙建波表示,央行通过降准向市场释放了更多的资金,降息有利于加速资金的流动,货币政策进入再宽松时代。

海通宏观认为,双降启动有助于稳定流动性和宽松预期,对冲市场巨幅波动,稳定金融市场。全球经济发动机周转不灵,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仍大,美联储加息、人民币贬值使得资金面持续承压,维持流动性充足仍有必要,因而未来仍有降准可能。

中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院周景彤刚刚发布央行双降点评称,此次双降有三个背景,有利缓解市场压力。

华泰证券金牌分析师罗毅表示,此次双降有望释放7100亿元的流动性,有利于改善市场资金面。

华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表示,中国已经决定使用更为传统、更加以市场为基础的措施,来提振市场动能,帮助实体经济。政府已经停止使用非传统措施,例如要求机构购买股票、干预股市。使用货币宽松措施提振股市和经济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接受度更高。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宏观经济研究主管章俊表示,央行“三箭齐发”是应对目前国内经济增长疲软,资本外流以及股市暴跌的一揽子组合措施。

汇丰驻香港的亚洲经济研究联席主管Frederic Neumann表示,“在未来几个月”,中国央行很可能至少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00个基点。下调利率应当有助于稳定投资者信心;单靠下调利率不足以提振经济增长。

交银资管高级分析师陈鹄飞认为,双降有利于引导利率和汇率的平衡。他指出,短期内新一轮结构化融资强平风险缓解,A股大概率延续上有顶、下有底的行情。双降缓解了流动性紧张压力,货币利率将稳中趋降,短久期、中高评级仍是交易首选。在当前外汇储备3.7万亿美元、国内存准24万亿左右的背景下,双降有利于引导境内外利率、汇率和汇率预期的平衡,有效避免了金融风险的跨市场传递。

保险系第一家基金公司国寿安保对于央行双降表达了观点。该机构认为,降准、降息有利于稳定市场对于经济增速的预期,有助于化解实体经济失速下滑的系统性风险。在经济增速预期趋稳的情况下,市场底部有望逐渐显现。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此次调整更多是对资本市场波动所进行的象征性安抚,而政策的着力点仍然是面向实体经济,因而,继续降息到有数据以来的历史最低水平,但定向降准所释放的流动性总量有限。在CD发行、结构性存款大量存在、贷存比取消的背景下,取消存款上限不会有什么影响。

国金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马鲲鹏刚刚发布双降点评称,对当前脆弱的市场情绪而言,兑现每一个利好预期是最最重要的,本周大跌两天,与风平浪静、没兑现任何利好预期的周末有直接关系。

马鲲鹏再次重申,现在是买入银行的最好时点、也是最后时点,此时可以以比国家队低30%的成本买入,且是在距离银行估值历史低位一线之遥的位置买入,也在银行板块已破净一周、拉起时机近在眼前的最后时间窗口买入。至今日收盘,银行板块交易在0.8倍15年PB,距去年3月出现的0.7倍历史大底仅一步之遥。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本次降息降准与近期全球资本市场动荡有关,央行的视野也不仅仅局限在国内,双降体现了央行出台政策的决心和力度。

郭田勇认为,此时双降是国内经济稳增长的需要,从经济增长来看,下滑的局面仍然明显的改观,经济的恢复与增长仍然没有企稳,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降息与降准政策对于稳增长,使经济走出低谷有很大帮助。同时,中国央行降息降准也是与全球的资本市场及经济短时间的动荡有关系,央行的视野已不仅仅局限于国内,其对于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也是会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双降也表明央行出台政策的决心和力度,使得政策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研究院首席宏观研究员赵庆明发布双降点评称,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实际利率较大,企业社会融资成本偏高,不利于提高企业投资的积极性,适度降低利率,既有利于促进消费,更有利于企业投资,从而实现经济稳定增长。与此同时,随着国际收支更趋平衡,尤其是当前存在一定程度的资本流出压力下,从维持银行体系流动性稳定的角度,有必要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来对冲央行外汇占款的持续负增长。

赵庆明认为,普遍下调存准率,相对于其他流动性调节工具以及对存款类金融机构来说,更透明,更公平,也更有利降低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且存准率被视为货币政策工具中比较“强劲”的工具,有很强的政策导向性,在当前经济相对低迷的情况下,相比其他工具更有利于提振市场的信心。

责编 何剑岭

Copyright© 2014 成都每日经济新闻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7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9004508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2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