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秘书长陈耀:“东慢西快”不稳定 协调发展仍是总思路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秘书长陈耀认为,我国经济发展“东慢西快”的态势并不稳定,“十三五”期间,“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仍然是区域发展的总体思路。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王辛夷    

每经记者 王辛夷 

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发布。对于未来五年的区域发展,公报给出了纲领性意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未来五年,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会有哪些调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秘书长陈耀就此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的独家专访。陈耀认为,我国经济发展“东慢西快”的态势并不稳定,“十三五”期间,“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仍然是区域发展的总体思路。

谈协调发展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第一步

NBD:国家发改委之前也透露过,“十三五”期间,东部沿海省市是区域发展的重点,希望通过东部沿海地区的转型升级,来带动全国。本次发布的公报中并没有强调这一点,反而明确“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您怎么看?

陈耀: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转型升级的任务是很重的。从这个角度来讲,东部作为经济发达地区,今后的重点是结构提升、效益提升、创新动力提升。而且东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速度较快,在全国各个区域中要起到引领作用,从转型升级的方面来考虑“东部率先”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我认为这并不能理解为要改变东部增速慢的趋势,更不能给人感觉是国家区域发展重点又要转移,现在“四大板块”的分法仅用了两个五年规划,很多任务还没有完成。

所以“十三五”期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仍然是要坚持协调发展,促进落后地区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缩小发达与欠发达地区的差距,坚持四大板块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NBD:公报中所说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中有一条就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并且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脱贫,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为什么特别强调这一点?

陈耀:首先要知道,我国大多数欠发达地区才刚刚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地区仍相当贫穷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区域差距依然较大,高收入地区人均生产总值(GDP)与低收入地区的比值至少在5到6倍以上,而发达国家一般约为2到3倍。

我们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是第一步,其次是使人均收入尽可能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谈主体功能

新兴产业贵在精而不在多

NBD:本次发布的公报中提出“主体功能约束有效”,您怎么看待这个表述?

陈耀:这是针对现在区域发展中的同质化问题。主体功能区战略是与四大板块战略相辅相成的,但是推进非常缓慢,国土空间开发的无序无度状况还未根本扭转。各个地方都搞一样的东西,哪个行业赚钱大家就都去,甚至是不适合自己的或者是不擅长的产业也要做。

事实上现在还是这个问题。现在要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也出现了一哄而上的现象。各个区域应结合自己的比较优势,在分工上进一步细化,产业内、产品间、产业链的不同缓解都需要细化。

新兴产业不一定都是要全面推进的,应该抓住一些地区,好好开发他们的基础和禀赋,选择一个领域做细做好。比如说新能源汽车,现在大家都在搞整车,其实也可以各有分工,有的做电池,有的做设计,这样大家都更容易做好。所以说“十三五”时期还是要进一步深入推进主体功能区战略,使主体功能区规划政策能一项一项得到落实。

责编 王可然

Copyright© 2014 成都每日经济新闻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7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9004508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2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