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预算内投资增至5000亿 核电、特高压等五类投资首现政府工作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五个投资“新星”,水电核电、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油气管网、城市轨道交通。这其中,油气管网、城市轨道交通已经在“十二五”期间进入了11大类国家重大工程包,并在2015年分别实现投资15585亿元和236亿元。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王辛夷    

每经记者 王辛夷

“我国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有许多短板,产业亟需改造升级,有效投资仍有很大空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3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今年要启动一批“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

和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作对比可以看出,有效投资在“十三五”开局之年的地位更加凸显。

传统项目方面,2016年要完成铁路投资8000亿元以上、公路投资1.65万亿元,并且再开工20项重大水利工程。

除此以外,“十三五”规划的重大项目还包括水电核电、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油气管网、城市轨道交通等。值得注意的是,总理点出的这五类投资,均是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有效投资为有效供给打下基础

2015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实际增长12%,在工业和房地产投资增速双双下滑的情况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比上年增长17.2%,对于稳增长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在过去的一年里,铁路投资完成了8238亿元,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8万亿元,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了21%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铁路、公路、水利投资仍然稳投资的重头戏,但同时讨论今年的投资目标时,李克强特别强调了“有效”二字。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王军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分析,有效二字尤为重要,意在优化投资结构,提升投资效率。“现在的投资在下一个时期就会形成供给,现在进行有效投资,也是为今后实现有效供给打下基础。”王军说。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不仅仅针对一年的工作,也蕴含了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五个投资“新星”,水电核电、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油气管网、城市轨道交通。

这其中,油气管网、城市轨道交通已经在“十二五”期间进入了11大类国家重大工程包,并在2015年分别实现投资15585亿元和236亿元。

除此以外,核电、特高压输电都在“十二五”时期受到了诸多争议,核电项目更是基本停摆。王军认为,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这些项目,将会在“十三五”期间成为重点投资方向。

中央预算投资比去年增加224亿

扩大有效投资离不开资本的支持。本次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中央预算内投资在去年4776亿元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到5000亿元。

王军认为,投资对于拉动经济增长仍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时期,稳定有效投资,对冲下行风险,政府必须发挥引导作用。

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提出政府不唱“独角戏”,要更大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更多领域。

一年间,铁路、医疗等等领域均陆续放宽了民间资本准入门槛,并建立了中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融资支持基金。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再次强调,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用好1800亿元引导基金,依法严格履行合同,充分激发社会资本参与热情。

李克强同时提出,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以市场化方式筹集专项建设基金,推动地方融资平台转型改制进行市场化融资,探索基础设施等资产证券化,扩大债券融资规模。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当前通过发债的方式吸纳社会闲置资本,可以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弥补财政缺口,从长远看还可以熨平经济周期,一举多得。

责编 王可然

Copyright© 2014 成都每日经济新闻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7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9004508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2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