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Work先裁员7%再招聘500人 这家全球独角兽公司想干嘛
曾经,风投的热情让众创空间遍地开花,但随着创投增速放缓,众创空间的运营也面临巨大的挑战。
每经编辑 蔡雅芸
每经记者 蔡雅芸
据彭博社近日报道,全球最大联合办公空间WeWork计划裁员约7%。
WeWork新闻发言人称,“WeWork仍在加速增长和扩张,预计现在到年底之间还会新增数百名员工。最近的行动是公司人才评估流程的一部分,目的是确保我们能够拥有合适的团队与公司的重要计划保持一致。”
曾经,风投的热情让众创空间遍地开花,但随着创投增速放缓,众创空间的运营也面临巨大的挑战。
WeWork:先裁员7% 还计划招聘500人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Mattermark统计,WeWork目前有超过1000名员工,而在去年初还只有230人。除了这次的裁员计划,WeWork今年还计划招聘500人。
在美国商业杂志《Fast Company》近期的报道中,《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看到WeWork的扩张计划。根据一份去年8月外泄的投资者演示稿,在2015年已经新开40个工作空间的基础上,WeWork计划到2018年新增地点超过336个,并在几年内实现26万新注册会员、3.4万人入住Welive。
4月4日,WeWork推出了Welive共享生活住宅空间,第一处Welive于1月在纽约开始内测,并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开设68处Welive。
在彭博社的报道中可以看到,由于创投领域的增速放缓,WeWork此次裁员或在于要重新评估自己的开支。
同时,WeWork位于上海的新店“静安WE”将于7月1日开业,记者向新店了解到,目前工位大部分已经租赁出去,最低费用为个人工位每月2900元,其中包涵了网络、咖啡等其他费用,新店总面积约三千余平方米。
作为中国的第一家门店,WeWork 从 2015 年下半年就开始和德必集团接触,并在今年 1 月正式确定入驻德必集团旗下的“静安WE”。
尽管WeWork宣称将裁员7%,但也同时表示招聘工作最快将在下周重新启动。记者就具体细节向其美国总部及上海公司邮件问询,但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复。
两极分化:有人欢喜有人忧
都是联合办公空间,优客工场的扩张速度同样惊人。从2015年4月开始,优客工场已经进入国内16个城市。截至目前,优客工场已经有7个项目开业,分布在北京、上海、南京、西安4个城市,按照毛大庆的计划,2016年优客工场将陆续开业35个项目。今年3月12日,优客工场宣布成功完成A+轮融资约2亿元,估值近40亿元。
沐浴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春风,加上风投的步步相随,根据《中国众创空间发展蓝皮书》的数据,到2015年,各地的众创空间数量已经达到了500多家。近一年来,得到政府授牌的众创空间从400多家攀升到2000多家。但有的公司扩张速度极快,有的空间经营惨淡或濒临倒闭。
从深圳“地库”倒闭到孔雀深圳创客空间的濒临“倒闭”,记者从上述报告书中看到,众创空间目前存在政绩指标化、缺乏行业管理、区域发展不平衡、盈利模式单一、资金匮乏、缺乏人才等问题。毛大庆曾坦言,看到有人说中国3000家共享办公只有1000家能活下去而感到很吃惊,面对众多挑战,众创空间的过度扩张和无差异化竞争才是最大的风险。
以厦门一地的众创空间现状看,80%的众创空间为民营企业投资,2015年有11家众创空间拿到了政府的补贴,其中有8家75%以上的收入来自于政府的补贴,并且基本上不盈利。
而且,包括优客工场在内,众创空间都不以工位租金为盈利主体,甚至工作租金仅占总收入的2%,而盈利主要依靠投资收入、服务收入和房屋物业收入。
有业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WeWork此次裁员7%的动作并不大,连互联网行业在内的很多公司每个月的流失率都在15%以上。
截至目前,WeWork已完成F轮融资,是由北京私募股权公司弘毅资本及其母公司联想控股领投的4.3亿美元,目前公司估值160亿美元,在全球独角兽俱乐部中排名第7,名义上成为全球估值第6的非上市创业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