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农业5年规划公布 划定糖豆棉生产保护区

10月20日,国务院发布《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将着力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均衡发展、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扩大农业对外合作、增进民生福祉、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等重点任务。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张雯    

每经记者 张雯

10月20日,国务院发布《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将着力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均衡发展、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扩大农业对外合作、增进民生福祉、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等重点任务。

根据《规划》目标,到2020年,全国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国家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农产品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大城市郊区、国有垦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提出将全面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并实施最严格的特殊保护,对大豆、棉花、糖料蔗等重要农产品划定生产保护区,明确保有规模,加大建设力度,实行重点保护。

5年规划重点承托多项任务

《规划》提出,将着力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着力促进农业均衡发展、着力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等重点任务。

数据显示,2015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6%,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3%,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超过52%,农业物质装备技术水平显著提升,这说明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但也要看到,农业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短板,尤其是相对于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来说,而此次《规划》就是针对这些不足,对将来的农业发展制定了一个总的方向。

根据《规划》,到2020年,以高标准农田为基础、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支撑的产能保障格局基本建立;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构建;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基本稳定,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资源化利用目标基本实现。

划定糖豆棉生产保护区

《规划》提出,将对大豆、棉花、糖料蔗等重要农产品划定生产保护区,明确保有规模,加大建设力度,实行重点保护。

在进口大豆连年争夺城池的紧逼下,中国大豆种植面积连年退缩。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统计数据,2015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却进一步萎缩,大豆总产量降至1100万吨左右,创近22年新低。

大豆之外,棉花和糖料蔗也各临各的难处:棉花"三量齐减",棉花产能、植棉意向、纺织用棉三者都在减少,而进口棉在国内长驱直入;糖料蔗,种植成本上升、种植面积下滑,"甜蜜事业"无奈面对收购价逐年下跌。

在这样的窘境下,今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划定大豆、棉花、油料、糖料蔗等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而根据《规划》,按照"协调惠农、着力促进农业均衡发展"的目标,将农业区域按照优化发展区、适度发展区等规划区分,促进区域农业统筹发展。恢复和增加大豆面积,发展高蛋白食用大豆,保持东北优势区油用大豆生产能力,扩大粮豆轮作范围。在棉花、油料、糖料、蚕桑优势产区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

 
责编 姚茂敦

Copyright© 2014 成都每日经济新闻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7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9004508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2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