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为了政绩,他们竟想用一团棉纱改变空气质量

西安市长安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以下简称长安区监测站),有环保工作人员为了政绩考量,竟人为干扰环境监测数据,该监测站是国家直管的监测站之一。相关人员采用的方式是用棉纱堵塞空气采样器,从而影响数据结果

空气质量指数是人们日常活动参照的重要标准之一,但是你想过会有人对监测数据造假吗?最近古城西安就发生了这样一件怪事。

在西安市长安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以下简称长安区监测站),有环保工作人员为了政绩考量,竟人为干扰环境监测数据,该监测站是国家直管的监测站之一。相关人员采用的方式是用棉纱堵塞空气采样器,从而影响数据结果。

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从西安市环保局采访获悉,有5名环保部门工作人员参与此事,目前涉事者已被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相关人员3月份已被带走

PM2.5在近年已成为公众最为关心的环保话题之一,与此相关,其他空气质量也备受关注。作为实时监测空气质量的空气采样器,也安装在各地以便实时监测和传输数据。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长安区监测站的相关环保人员竟参与数据造假行为。

按照规定,作为国家直管监测子站之一,位于西安的长安区监测站,不经允许任何人不得入内。但即使如此,该监测站的监测数据还是被人动了手脚。

据华商报消息,2016年2月,长安区监测站回迁至西安邮电大学南区动力楼顶时,时任西安市环保局长安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站长的李某,利用协助监测站搬迁、调试的机会,私自截留了监测站钥匙并偷偷记下了监测站监控电脑密码。随后一段时间,工作人员多次潜入长安区监测站内,利用棉纱堵塞采样器的方法,干扰监测站内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的数据采集功能,造成该站自动监测数据多次出现异常,影响了国家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正常运行。

据知情人介绍,本来空气采样器暴露在空中,探头通过吸入自然的空气进行监测,用棉纱堵塞采样器,就好比给采样器戴上了“口罩”,过滤了空气,这样就不能很好地监测实时空气质量,说明白一点,就是过滤污染空气。数据发生变化后,引起国家监测总站的注意,于是派人前来检查。为防止事情败露,2016年3月,长安区监测站曾有将监控视频删除的行为。

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在长安区监测站求证时,该监测站工作人员表示,相关人员在今年3月份已被带走。

另据新华社报道,西安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证实,确有5名环保部门工作人员参与此事,目前涉事者已被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西安市环保局相关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表示,长安区国控空气监测子站和高新区国控空气监测子站已经被收走,由国家来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而其运维方式则是购买第三方服务,不归西安市环保部门运维管理。

该人士表示,“西安市环保部门下属的所有单位,对那些监测站都没有直接的管理权限,所以媒体公开报道写的很清楚,李某是未经允许私自进入。”

对于被羁押的5人情况,西安市环保局相关人士表示,“据我们了解,前面的调查应该是已经结束,等待正式的审判。”

同时,西安市环保局相关人士称,“这样的事情毕竟发生在西安,我们很痛心,我们的干部犯了错误,甚至涉嫌犯罪。从我们内部来说,我们肯定是有做得不到的地方,有漏洞,我们严格整改。”

法律专家称或涉刑事责任

为何要堵采样器来影响监测数据?这个要从2015年4月全国环境监测工作现场会说起。针对空气质量监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环保部决定用两年时间,开展全国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专项检查。

知情人士对华商报表示,因为政府部门对环境末位的官员有处罚要求,官员为了逃避处罚,给采样器堵棉纱,污染的空气数据就会好看一些。

至于5名涉事者将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该知情人士还表示,目前的法律是从造成后果的严重性来定罪,将采样器堵塞了,造成什么严重后果,这个不好界定。但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环保监测,相应的法律法规也更加完善。

此次环保人员造假一事,也引起相关环保人士以及环保律师的关注。北京市义派律师事务所生态环境公益法律中心执行主任李恩泽认为:如果不堵塞监测仪器,即使是西安的环境质量比较差,相关环保官员至多是承担行政责任,或会被批评教育,甚至是降级处分。

按照新《环保法》第68条规定,存在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包庇,以及篡改、伪造或者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其主要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

但是参与造假,性质就不同。

李恩泽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采访时称,按照新《环保法》第69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如果监测数据不好,西安市环保局长安分局的相关环保官员在国家的环境监测数据上参与造假,是恶意地没有底线。影响监测仪器的正常使用,可能涉嫌刑事责任。还可能涉嫌滥用职权、贪污受贿等其他罪名,具体需要公检法查明事实后才能确定罪名。”他称。

他表示,上述环保官员的造假行为可能带来多方面的影响,“因为这些数据是上传到国家环境监测部门,环保部可能根据这些数据做一些重大决策。但是现在数据造假,可能对决策造成严重误导。”

此外,根据环保部印发、今年1月1日起执行的《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篡改、伪造或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由负责调查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出建议,移送有关任免机关或监察机关依规处理。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构成违法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责编 陈俊杰

Copyright© 2014 成都每日经济新闻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7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9004508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2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