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创展低调联姻蓝光发展 迎合二线房企跨界金融野心

双方建立产业基金的合作模式不仅可以帮助蓝光完善财务状况,中植系也将依托蓝光完备的项目体系共同开展包括PPP在内的基建活动谋取利润。

每经编辑 唐洁    

每经实习记者 唐洁

327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蓝光发展官网获悉,3天前,蓝光发展与中植系旗下中泰创展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按照协议内容,中泰创展将凭借自身资金、资源等优势助力蓝光并购重组、投融资和产业运营等,共同设立商业地产并购基金并组建基金管理公司,在北、上、深等一线核心城市收购优质物业资源。

就“中植系”而言,该资本旗下中融鼎新与中泰创展等曾参与过房地产金融业务,比如前不久曾涉足万通地产。借中植系之力,蓝光发展将开启房地产金融战略序幕。

据业内人士称,双方建立产业基金的合作模式不仅可以帮助蓝光完善财务状况,中植系也将依托蓝光完备的项目体系共同开展包括PPP在内的基建活动谋取利润。 

民营资本巨头“中植系” 

资料显示,上述动作已不是“中植系”第一次布局房地产。去年8月份,《中国经济周刊》报道称,恒大收购万科的91.1亿元并非来源于恒大自有资金,而是通过中融信托成立信托计划募集得来。 

今年122日,彼时停牌中的万通地产公告称,其控股股东嘉华控股拟与中融信托进行战略合作,并向中融鼎新转让公司股权。公开资料显示,中融鼎新为中融信托的全资子公司,而中植集团又是中融信托的第二大股东。

记者发现,中植系作为国内民营资本巨头的代表,依托中融信托的平台,通过一级市场的股权投资、增资扩股、定向增发以及收购公司股权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参控的上市公司超过25家,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5000亿元。

根据今年2月份的万通公告,中融信托全资子公司中融鼎新与嘉华控股签署股权转让协议,中融信托将最终持有万通10%的股份。从持股比例来看,中融信托的第一大股东和第二大股东分别是经纬纺机和中植集团,二者持股比例分别为37.47%32.99%,持股差距相近。 

这意味着而一向被市场视为中植系核心的中融信托也开始加大对房地产板块的布局。2017年房地产新一轮调控轮番上演,房地产融资渠道大幅收窄,但相比于其他行业,房地产项目利润率较为稳定。一些券商认为,此次中融信托与嘉华控股战略合作,可以通过资源与业务互补获取可观的项目报酬。 

助推二线房企资本运作 

克而瑞数据显示,去年蓝光发展实现销售收入339.1亿元,在全国房企200强中排名第39位,实现销售面积295.7万平方米,在全国房企200强中排名第43位。相对于去年12家千亿级房企以及11家处于500亿元~1000亿元规模的房企,蓝光发展的销售规模仍显偏小。

39日,蓝光发展豪掷5.5亿元拿下重庆九龙坡大杨石组团 D 分区D5-3/03D8-2-1/04号地块一幅地块,合计45.7亩。这仅是蓝光发展去年以来加速全国化拿地扩张的一个缩影,其中部分地块耗资不菲。

西南证券分析师朱国广等认为,蓝光发展借壳上市后,从2015年开始向全国布局,现已初步完成全国五大区域布局,成都地区收入占比已从2015年的60%下降到2016年上半年的34%。目前是蓝光房地产业务收入增速拐点,未来2~3年将快速放量。

但受当前楼市调控及上市房企再融资收紧等的影响,蓝光发展的资金链状况并不宽松,曾先后发行两期约40亿元的公司债,且通过股权质押等方式进行融资。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27日,蓝光发展联合其合作方竞得佛山惠州一幅地,但作为竞得方还需承担广东惠州当地问题楼盘华轩居涉及债务约5亿元。获得得土地之后不久,蓝光发展再次发债融资,比如227日发布公告称其拟在中国银行间市场注册发行不超过45亿元债务融资。

与“中植系”旗下中泰创展联姻,蓝光发展表示,这标志着2017年公司将全面进入金融战略模式,携手重磅级金融控股公司进入新一轮的发展阶段。

记者注意到,中泰创展将凭借自身资金、资源等优势助力蓝光在并购重组、投融资、产业运营等的发展,尤其是医疗大健康、城镇化PPP领域、大消费与综合金融等板块拓展。中泰创展与蓝光商业集团还将共同设立商业物业并购基金并组建基金管理公司,在北、上、深等一线核心城市收购优质物业资源等。

201511月,东方资产旗下地产金融平台东方藏山达成合作,计划在2015年到2016年向蓝光发展项目投资50亿元。但此后,外界并未看到双方公告合作进展。

蓝光发展一位内部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2月下旬,他们内部曾召开了一个金融战略研讨会,包括海通证券、亿翰智库等专业机构也参与了其中,主要围绕投资为王、地产基金化、互联网战略、千亿组织及激励机制四大主题展开。

责编 曾建辉del

Copyright© 2014 成都每日经济新闻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7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9004508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2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