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文明论坛|于宏源:“一带一路”合作推进工业化进程同时需兼顾环保问题

从气候变化和环境角度来看,一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例如中亚或者其他地区国家,其实最大的问题并不是碳污染,而是怎么能够减贫,更好地实现城市化。

每经编辑 周程程    

论坛现场

每经记者 周程程

2017年8月25日至27日,由太和智库发起主办,每日经济新闻战略合作的首届“太和文明论坛”的“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分论坛”上,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比较政治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于宏源表示,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资源或者大宗商品,可以促进这些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并推进其工业化进程,与此同时,还需要关注气候变化问题,形成能源消耗和低碳合作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于宏源表示,从气候变化和环境角度来看,一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例如中亚或者其他地区国家,其实最大的问题并不是碳污染,而是怎么能够减贫,更好地实现城市化。

于宏源举例说,“一带一路”沿线有些国家矿产资源占国民经济支柱很大一部分,例如蒙古。

这种情况下,于宏源表示,中国需要思考应该怎样做,未来如何继续对“一带一路”做出贡献。

于宏源指出,中国在全球能源和大宗商品消耗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比如说铝、铝土矿、铜、煤等许多大宗商品,中国都是最大的进口国或者消费国。而拥有上述能源、大宗商品的国家和地区有很多,对中国来说,其实资源来源很多样。

于宏源表示,近些年,中国能源方面的合作伙伴也出现一些变化。印尼、蒙古一直是中国的合作伙伴,去年又增加了对马来西亚、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进口,使得一些国家在中国的资源、能源结构进口占比发生变化。

于宏源表示,中国消耗资源进口模式的改变,能够和其他国家一起推进工业化进程,促进这些国家工业化、都市化进程保持平衡。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于宏源坦言,对于这些能源资源丰富的国家,环保问题确实也是需要重视的地方。

“我们一方面批评他们环保方面做得不够好,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发现他们需要钱,需要这些矿产资源能够进行国民经济的发展。”于宏源表示,城市化进程、工业化进程都需要这些钱来拓展。在此基础上,这些国家也希望能够推进他们环境、社会的发展。

于宏源建议,在全球政府层面合作体制下,各国应该携手,共同寻求、促进资源、气候变化、环保之间的发展平衡。

责编 陈星

Copyright© 2014 成都每日经济新闻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7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9004508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2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