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家新基金公司同日获批!老牌私募朱雀转战公募
证监会最新公告显示,朱雀基金和同泰基金均在9月15日获得核准设立基金公司的批复,今年以来,已有8家新基金公司拿到“通行证”,获批数量超过去年同期,且大多为个人控股。
每经记者 黄小聪 每经编辑 叶峰
“私转公”又添新成员,近日,2家新基金公司--朱雀基金和同泰基金同时获批,其中老牌私募朱雀投资在经过了2年左右的等待后,即将迎来公募新跑道。
在朱雀和同泰基金获批之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已有8家新基金公司拿到“通行证”,获批数量超过去年同期,且大多为个人控股。
2家新基金公司获批
证监会最新公告显示,朱雀基金和同泰基金均在9月15日获得核准设立基金公司的批复,其中朱雀基金注册资本为1亿元人民币,股东分别为朱雀股权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朱雀辛酉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出资比例分别为65%和35%。
同泰基金注册资本同样也是1亿元人民币,股东则包括了刘文灿、刘韫芬、上海蓝尚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马俊生和王雪梅,出资比例分别为38.2%、32%、20%、4.9%和4.9%。
回顾这两家基金公司的申请历程,朱雀基金于2016年9月递交申请材料,并于2017年6月收到第一次反馈意见,此后便没有再更新进展直至此次获批;而同泰基金同样也是在2016年9月递交材料,同样也是在2017年6月收到第一次反馈意见,随后未再更新动态直至获批。
从这两家基金公司来看,朱雀基金显然名气要更大,作为老牌私募,其“私转公”的过程一直也备受关注,特别是在重阳投资撤回公募申请之时,关于这些老牌私募是不是都会撤回的声音也一直在业内议论,显然从此次获批来看,朱雀最终还是从私募转战公募。
按照相关规定,朱雀股权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应当按承诺完成现有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的了结工作,并不再新增开展该类业务。也就是说,对于“私转公”的公司来说,一旦获批,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做好业务和人员的转换动作。
朱雀投资相关人士也向记者表示:“后续先要做好私转公的工作。”
而从此前几家“私转公”的基金公司来看,据记者了解,业务的转换是重中之重,私募的业务转到公募,一种是选择先结束,另一种则是采用专户平移,但是期间有可能涉及到一段时间不能申购赎回等情况,因此客户也要进行一番抉择。
对于朱雀来说,“(我们)力争转为公募专户。”上述相关人士进一步说道。
获批数量已超去年同期
另外,从今年以来新基金公司的获批情况还可以发现,今年的获批数量已经超过了去年同期,达到了8家,而去年同期为7家(包括人保资产获批公募资格)。
财汇大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获批的基金公司,除了上述这两家,其它的按照获批时间排序,分别为华融基金、蜂巢基金、中庚基金、湘财基金、惠升基金和明亚基金。
而从这些已获批的基金公司还可以注意到,自然人控股的基金公司占了绝大多数,除了券商系的华融基金和湘财基金,其余基金公司中,持股占比最高的均为自然人,朱雀基金的第一大股东虽然为朱雀股权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不过如果穿透来看,朱雀股权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最大出资人为李华轮。
随着这两家基金公司获批,市场上开始有审批进程加速的声音,不过记者同时也从业内听到了如果是新申请的、可能会有所放缓的说法,但该说法还未进一步证实。记者注意到,从今年5月份之后未再看到有新提交的关于设立基金公司的申请。
从基金管理公司设立审批表来看,如果剔除新批的这2家,目前在排队中的基金公司还有44家,在这其中,今年还会不会有获准批复的新基金公司呢?记者将继续给予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