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冲击”已来?人工智能迎来“iPhone时刻”

跑得快的“打工人”已经开始利用提示词(prompt)赚钱了。而在AI学会更好“输入”之后,我们又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应对AI的“输出”?

每经记者 石普宁    每经编辑 唐元    

3月15日,OpenAI发布GPT-4;3月16日,百度旗下的类ChatGPT产品“文心一言”发布;3月17日,继革新搜索引擎后,微软再放大招,发布新一代Office办公套件Copilot;3月22日,微软再推出AI生成图片功能;同日,“谷歌版ChatGPT”Bard低调上线;3月24日,OpenAI再度加码,宣布ChatGPT将上线插件测试……

仅看3月中旬以来,各路“神仙打架”接连上演,我们是否正在经历AI所带来的“未来冲击”?

不知道你是否有和我一样的深切体(焦)会(虑),但不可否认的是,AI带来的潜在风险已经进入众多人的视野。

“AI现在已经能和人类竞争,并将给人类社会带来深刻的变革。”这是3月29日,由图灵奖得主约书亚·本吉奥(Yoshua Bengio),埃隆·马斯克,《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等人联名发表的公开信中的论述。他们还呼吁“所有人工智能实验室立即暂停比GPT-4更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的训练,时间至少持续6个月。”

图片来源:futureoflife.org

回过头来看,人们的焦虑很大程度上是从ChatGPT这颗“深水炸弹”开始,人工智能的想象空间被迅速打开,而首先受到冲击或者说被应用的落地场景在于内容创作。

如果说GPT-3.5是“小荷才露尖尖角”,那么3月15日发布的GPT-4则展现出“搅局者”的破坏力。

从相关产品发布的时间粗线条来看,跑得快的“打工人”已经开始利用提示词(prompt)赚钱了。而在AI学会更好“输入”之后,我们又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应对AI的“输出”?

作为内容创作者,我们一边“焦虑”,一边寻求最佳的答案。

人工智能迎来“iPhone时刻”

对于人工智能近期的动态,业界反响极为强烈,虽然表述各有侧重,但AI的“iPhone时刻”(即AI行业已经到达了像iPhone横空出世时为手机行业带来的革命性颠覆的时间点)来临已成为一种共识。待插件测试上线之后,“应用商店(App store)”出现的说法旋即出现。

情绪高涨者如英伟达,其GPU芯片是AI算力的重要支撑。在3月21日举办的“英伟达GTC开发者大会2023”的开幕主旨演讲中,英伟达CEO黄仁勋四次用“iPhone时刻”形容当下AI的发展。

而开头播放的一段视频似乎更是展现出AI的无所不能:编程、建模、材料打印、动画捕捉、蛋白质结构预测……当然,整部视频的脚本、配音以及配乐的谱曲也都是由AI完成。

英伟达宣布推出四款全新推理GPU,分别擅长AI视频、图像生成、ChatGPT等大型语言模型的推理加速、推荐系统和大型语言模型的AI数据库 图片来源:财联社

而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也表示,GPT是他一生中两次革命性的技术展示之一。“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微处理器、个人电脑、互联网和手机的发明一样具有根本意义,它将改变人们工作、学习、旅行、获得医疗保健和相互沟通的方式。”

而如果说这还只是业界大佬的主观判断,那么以下两份来自OpenAI和微软的研究报告,则试图从科学实证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揭开人工智能对内容创作带来的大变革。

前者题为《GPTs是通用技术:大型语言模型对劳动力市场潜在影响的早期观察》。内文写道,“80%的美国劳动力会发现,其至少10%的工作任务将受到ChatGPT影响。雪上加霜的是,研究发现,需要用到编程和写作技能的工作受到GPT技术的影响较大。在各类职业中,受影响最大的包括翻译人员、调查研究人员、诗人、公关、作家、设计师等。”

微软发布的《通用人工智能的火花:GPT-4早期实验》厚达154页,直接在摘要点明:“鉴于GPT-4能力的广度和深度,我们相信它应该被合理视作一个通用人工智能(AGI)系统的早期(但仍不完整)版本”。

图片来源:网页截图

个人创业者已经“吃到了螃蟹”

除了“焦虑”的业界大佬们,一些个人已经赶早“吃到了螃蟹”。

最典型的路数就是——卖教程,也就是教大家如何使用人工智能,“不是你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你一定会卷入进来,或许后面会成为像Word一样人人必会的技能。”

据每日人物报道,32岁的制造业从业者余孟洁(化名)表示,趁着在大厂介入前,自己两三个人做的ChatGPT应用的小课,一个月下来大概赚了十几万。与此同时,也有受访者表示只挣到了1.46美元。

市场皆因需求而起,万千“打工人”无非是渴求一份简单落地的“操作手册”。

而在这其中,教人如何和AI聊天,也就是如何准确输入提示词(prompt),逐渐浮现为一种商机——虽然有观点认为,随着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提示词的优化在未来将不再成为一个问题,但目前来看,不懂的人比懂的人多得多。

提示词的作用是什么?好比佳酿源于上好原料,一段优质的提示词,往往能够让人工智能表现出最佳的性能,产出超乎想象。

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以从去年底走红的AI绘图应用Midjourney为例。翻开小红书,以 “Midjourney 提示词”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便会出现大量的教学贴。

例如,一门标价为998元的“AI绘画超资深课”,涵盖“3周13节+加餐”,“发布24小时,150/300席位极速达成”。在课程的介绍中,内文再次强调会写prompt的重要性,“行业的未来属于PE PA(prompt engineer, prompt artist)”。

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不仅如此,已经有创业者推出了提示词的集散交易中心,典型平台如PromtBase。据官网介绍,用户可以在PromtBase上买卖应用在DALL•E、GPT、Stable Diffusion和Midjourney平台上的提示词,售价大多在1.99美元到6.99美元之间,平台会在其中抽成20%。

目前,该网站综合排序第一的提示词之一为“ChatGPT提示词生成器”,标价2.99美元。有趣的是,其概念主打“这是你需要买的最后一个提示词。迅速生成你想在ChatGPT上使用的任何提示词。”除此之外,“光速写就电子书”“现代Logo设计”“高品质卡通猫狗”等提示词都榜上有名。

图片来源:PromtBase网页截图

如何应对“未来冲击”

写到这里,焦虑已经慢慢升级,我们是否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未来冲击”(该词由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创造,指短时间内,改变来得太多也太快)?

就笔者本人的经历而言,GPT-4的横空出世确实造成了一定的喧哗与骚动,让人感觉有些“绷不住”。

第一,在极大突破输入和输出的字数限制,并再次提升了准确性后,一旦提供的要素齐全,GPT-4能够轻松完成一篇常规的新闻报道。再者,等推出插件测试之后,GPT-4将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时间限制,有望结合当下发生的热点话题进行新闻采写。

而此时,我的脑海不由得抛出下一个问题:人工智能是否会剥夺内容创作的“光环”或“乐趣”?

去年10月,在以不打草稿现场作画并坚持手绘而著称的韩国艺术家金政基去世后,社交媒体上很快便出现了带有其鲜明风格的AI绘画作品。帖子下方的评论倾向认为,这并非是对其作品的致敬,反而是对其作品的“盗窃”。

“艺术家不仅仅是一种‘风格’。他们不是产品,而是一个个呼吸着、体验着的人,学习、感受和成长,并创造艺术。”漫画家Kori Michele留言道。

网友将金政基的作品投喂给AI模型Stable Diffusion生成的作品 图片来源:知乎

类似的观点,在近日举办的一场王安忆与余华的对谈上同样也可以看到。

“如果AI可以写作,我们作家干什么?写作是有乐趣的。过程是不可替代的。” 谈及AI对文学的挑战时,王安忆称。余华接过王安忆的话,强调道:“生活不按常理出牌,是我们打败AI的唯一途径。”

总的来看,就如有的观点认为,我们已经召唤出了一个外星智能。我们对它了解不多,只知道它非常强大,为我们提供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礼物,但也可能破坏我们文明的基础。

但另一方面,OpenAI的联合创始人和首席科学家Ilya Sutskever则为我们带来了更为乐观的一面,他强调,人工智能不吃人,“只要我们以正确的方式构建我们的AI系统,AI几乎任何情况下都会对人类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帮助。”

但笔者仍想留个疑问:正如许多科幻小说中所描述到的场景一般,如果是由AI来出牌,这个世界又会发生什么?

注:本文在写作过程中,未使用GPT-4进行协助;文中时间均为北京时间)

封面图片来源:PromtBase网页截图

责编 唐元

Copyright© 2014 成都每日经济新闻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7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9004508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2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