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239亿元天价拿地,曾规划建设“中国第一高楼”的世茂深港国际中心,如今68亿元被三折收回?

世茂深港国际中心项目,曾规划为“中国第一高楼”,现面临收地化险方案表决。中信信托计划以68亿元收回12宗土地及地上物,但世茂集团认为补偿款不足原价值三分之一且偿付周期长,表示不满并建议协商解决方案。该项目因世茂流动性危机停滞,现处置权归信托计划投资人。世茂已就土地出让问题提起行政诉讼,案件仍在审理中,世茂将依法提出异议,寻求最佳解决方案。

每经编辑 陈梦妤    

图片

每日经济新闻资料图

曾规划建设“中国第一高楼”的世茂深港国际中心,在经历两次法拍失利、以物抵债之后,有了最新消息。

近日,一张关于中信信托·深圳龙岗融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2025年第一次受益人大会的表决文件在网络上流传。文件显示,信托受益人将对信托计划项下抵债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地上物的收地化险方案进行表决。

图片

收地化险方案之一是同意以土地整备方式收回,12宗土地及地上物补偿款合计约68亿元。

据《每日经济新闻》此前报道,该信托计划提到的土地及地上物,即世茂集团在深圳投资开发的大型综合体项目世茂深港国际中心。

针对文件提到的68亿元收回方案等相关信息,每经记者向世茂方面予以求证,但截至发稿未能获得正式回应。

三折收地?

每经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上述受益人大会的通知是714日在中信信托官网发出,而在两天后的716日,世茂集团也向该信托计划投资人发出公开函。

公开函表示:“68亿元补偿款不足12宗土地原价值的1/3,且偿付周期长,建议中信信托、各投资人与世茂携手努力,协商解决方案。”

图片

“暂时还没有收到68亿元收回深港国际中心项目的通知。”718日下午,深圳市龙岗区龙城街道办事处一位人士通过电话向每经记者表示。上述收地化险方案仍在投票表决阶段,最终将在7月底的受益人大会产生结果。

中信信托发出的收地化险方案主要有三项:

首先,授权受托人同意深圳市龙岗区龙城街道办事处、深圳市龙岗区土地整备事务中心以土地整备方式,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其地上物。12宗土地及地上物的补偿款合计为68亿元(包含中信信托西安经开项目对应的一宗地块,有两宗公益用地不予补偿)。

其次,授权受托人依据以物抵债裁定书办理相关手续,缴纳过户税费约2.1亿元,取得新的土地不动产权证后,配合办理12宗地不动产权证注销、土地入库等相关工作,与深圳市龙岗区龙城街道办事处、深圳市龙岗区土地整备事务中心签署补偿框架协议(下称补偿框架协议),约定收地情况、收地补偿原则、土地及地上物移交、各方权利义务等事宜。

根据拟签署的补偿框架协议,自12宗土地新不动产权证注销后2个月内,签订正式补偿协议,补偿款将于自签署正式补偿协议后2个月内支付15%,签署正式补偿协议后半年内再支付35%,不晚于2027131日前付清全部补偿款。

最后,在土地补偿款分配原则方面,取得补偿款后,将按抵债土地及地上物在12宗标的整体评估价值中的占比进行分配。中信信托在扣除相关税费、信托费用后,核算该信托计划可分配的信托利益。

失约“中国第一高楼”

世茂深港国际中心曾是世茂集团在深圳的核心资产之一。2017年,世茂集团以总价239.43亿元拿下龙岗G01046-0095号商业用地,创下彼时深圳土地市场总价第二高纪录。

根据最初规划,项目要建设成为集深港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深港青年合作创业中心、深港国际演艺中心、国际化学校、智能办公、大型商业、公寓等于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其中,配置一栋超高层建筑规划高达700米,超过上海中心大厦的国内最高建筑纪录。

由于项目体量庞大,世茂方面通过中信信托进行融资以维持开发建设。

但受房地产行业调整影响,世茂集团出现流动性危机,世茂深港国际中心的建设也陷入停滞,直至被摆上法拍货架。

如今,该项目的处置权交到了信托计划全体投资人的手中。但是,对于项目将被三折收储的计划,世茂集团仍心有不甘。

上述公开函显示,世茂方面对信托计划召开受益人大会就13宗土地收储补偿及分配方案进行表决高度关注。

公司方面表示,世茂龙岗项目土地出让中,出让人自始未取得600米建设高度规划设计条件,至今也无法明确主塔的建筑高度,导致项目在获得民航批复700米高度以后仍无法取得有效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也无法推动后续开发进程。

对此,世茂方面已于20249月,就土地出让行为、土地出让合同存在的问题,向深圳市盐田区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主张确认土地出让合同无效及行政赔偿所有损失。目前,案件一审历经两次庭审,中信信托也派人参加庭审旁听,并被申请作为第三人等,案件现仍在审理过程中。

世茂方面认为,因行政诉讼尚在审理期间,该方案将影响案件审理,公司将依法向审理法院及政府部门提出异议。“建议中信信托、各投资人与世茂携手努力,建立有效沟通渠道,共同与政府协商项目建筑高度等规划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或退地退款,或项目调规改性后进行开发等,最大化保障各方利益”。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封面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资料图

责编 陈梦妤

Copyright© 2014 成都每日经济新闻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7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9004508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2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