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快评︱短线交易、申报不实、业绩暴跌,振江股份拿什么挽回市场信任?
7月24日,振江股份(SH603507,前收盘价:23.94元,市值:44.12亿元)披露了上交所对其时任监事董冰的通报批评决定。这一事件再次将公司的治理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就在一个月前,公司还因进出口申报不实被海关处罚,而最新的业绩预告更是显示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超80%。振江股份正面临合规与经营的双重挑战,其稳健经营能力正受到市场的严峻考验。
据披露,董冰的母亲和配偶在董冰任职期间多次买卖公司股票,累计成交股数达3.65万股,交易金额高达122.3万元。这一行为不仅违反了相关规定,也违背了董冰在《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声明及承诺书》中作出的承诺。上交所的通报批评和记入诚信档案数据库的决定,不仅是对董冰个人的惩戒,更是对公司治理缺失的警示。
而就在一个月前,振江股份还因进出口申报不实被江阴海关处罚。海关调查发现,公司在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期间存在多项申报不实行为,包括进口价格申报不实、手册料件内销补税税号申报不实、未如实申报加工贸易单耗等。这些行为被海关明确指出源于“内部管理不善”,最终公司被处以1.8万元罚款。海关处罚书中多次出现的“管理混乱”“沟通不畅”等措辞,揭示了公司深层次的管理乱象。
与此同时,振江股份的主业盈利能力也亮起了“红灯”。公司日前发布的2025年半年报业绩预告显示,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500万元至2250万元,较上年同期骤降81.78%至87.85%;扣非净利润预计为7000万元至9000万元,同比下滑25.33%至41.92%。公司解释称,外汇锁汇等非经常性损失增加,以及新投扩产项目产能未能充分释放,导致利润空间被进一步挤压。
面对合规危机和业绩下滑的双重压力,振江股份必须采取果断措施,从源头上加强治理。公司需要建立更加严格的合规机制,确保所有高管及其亲属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应加强对员工的合规培训,提高其对证券法律法规的认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在业务流程方面,公司需优化进出口申报流程,加强内部沟通与协调,确保申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此外,公司还需加快新投扩产项目的产能释放,优化成本结构,提升盈利能力。
对于投资者而言,振江股份的合规危机和业绩下滑是重要的警示信号。在做出投资决策时,投资者应更加关注公司的治理水平和合规能力,以规避潜在风险。只有当公司真正重视并解决治理问题,才能恢复市场信心,实现稳健经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