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个“AI脑”售价飙十倍!马斯克已下场,阿里、美团等大厂前高管正涌入,这个万亿级赛道火了

2024年,AI玩具赛道迎来爆发式增长。深圳、东莞等玩具产业带率先入局,电商平台数据显示,AI早教玩具市场销量环比增长达6倍。国内头部厂商如汤姆猫、实丰文化等纷纷推出AI玩具产品,科技巨头如字节跳动、乐鑫科技也通过合作或推出开发套件的方式参与其中。此外,一批来自阿里巴巴、美团等科技巨头的前高管涌入这一赛道创业。AI玩具被视为当前AI技术最有可能快速跑通的消费级方向之一,行业正处于由技术、内容、IP重构竞争格局的“定义产品”关键阶段。

每经记者 宋美璐  毕媛媛    每经编辑 陈俊杰    

2eic4iblTAWEWNHM4FIf1wxvwfVwibMq4uWX3WI7WBGguW46q4ibMXZLXFLJjicMEzOAyPicWDU037FxUGKFgS6dqibxA.jpg

科技巨头竞相入局AI玩具!

OpenAI宣布与玩具巨头美泰合作,马斯克推出AI伴侣,字节旗下火山引擎推出AI玩具的开发套件“喵伴”,百度智能云推出AI魔法星……

与此同时,阿里、美团等大厂高管辞职创业,也瞄准了这个新兴赛道,AI玩具正迅速成为创业与资本追逐的新风口。

从毛绒挂件到机器人,从教育娱乐到情绪陪护,爆款产品尚未出现,行业仍在等待“临门一脚”。一场关于AI玩具的赛跑才刚刚开始。

大厂高管加入创业潮 供应链、投融圈高度关注

每天打开社交平台,几乎都能刷到新的AI玩具产品。“今天是这家,明天是那家,各种各样的新产品轮番登场。”汤姆猫董秘欧阳梅竹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感叹,“我的小红书上,每天都有好多私信,问能不能给我们产品做代理、做渠道”。在刚结束不久的CBME全球母婴展上,汤姆猫仅有一个小展台,却吸引了上千位行业从业者主动加微信、关注小红书,“很多渠道商表示想合作,把我们的产品推向海外”。

2eic4iblTAWEWNHM4FIf1wxvwfVwibMq4uWO9z6EP4z2YQicnicWkht3oBnnkrT5Xib4SY4hiapXakN1hmj1A1kPauWeg.png

汤姆猫机器人入驻新华书店 图片来源:汤姆猫官方公众号

AI(人工智能)玩具,正掀起一场由市场自发点燃的“创业热潮”。

2024年初,深圳、东莞等玩具产业带率先爆发,大量传统工厂转型入局,哪怕只是简单接入大模型芯片的毛绒玩具,也能成为电商爆款。电商平台数据显示,今年AI早教玩具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1月AI技术带动产品销量环比增长达6倍。在供给端,已有超过百个商家积极布局相关产品,预计今年将涌现大量多样化的商品供消费者选择。

高需求、高单价、高利润,AI玩具正成为玩具产业寻找新增量的关键点。

起初该赛道主要由中小创业者推动,但进入2024年下半年,这一趋势逐渐改变。国内头部厂商陆续入场,汤姆猫推出基于自有IP(具有商业价值的创意内容和品牌)的AI陪伴机器人,实丰文化与百度智能云合作推出新一代AI玩具“AI魔法星”,字节跳动火山引擎扣子大模型团队和乐鑫科技共同推出适用于AI玩具的开发套件“喵伴”,国际玩具巨头美泰与OpenAI达成合作。此外,特斯拉、上海电影等跨界玩家也都参与其中。

当原本观望的巨头们开始下场,说明赛道已经走过了最初的雏形阶段,走向定义产品的时刻。

更具代表性的是一波“大厂高管创业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市面上已有数十家颇具规模的AI玩具公司,BubblePal、友爱兔、爱小伴等品牌相继在市场崭露头角。梳理这些品牌背后的人物图谱发现,一批来自阿里巴巴、美团、微软等科技巨头的前高管正涌入这一新兴赛道。

2eic4iblTAWEWNHM4FIf1wxvwfVwibMq4uWVC6XVHhX98OpdibDaVVLkm3EW5DibJcKFpqvYtP5nibZ8r7iaGBaJ5Zxog.jpg

风口尚未真正爆发,但资本已感知到了其中孕育的能量。汤姆猫AI产品在一级市场融资过程中的路演,吸引了诸多投资人到场。“大家都在看,都在问AI玩具、AI陪伴方向。”欧阳梅竹透露,汤姆猫品牌在抖音、小红书上登顶品类第一后,多家平台主动邀请参与大促活动,并承诺流量扶持。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随着大模型爆发,迪士尼、孩之宝、美泰等头部品牌也在尝试运用机器人技术和AI技术为经典IP注入新生命。乐森中国区市场负责人蔡泽锋透露,乐森与变形金刚、巴斯光年等IP合作时,IP方甚至会返采乐森的产品,或者邀请乐森参与品牌IP官方展会。“我们通过机器人技术真正把IP做活了,成为了有生命的玩具。”

据IT桔子数据,AI玩具赛道已经吸引了96家投资机构的参与,包括字节跳动、联想创投、京东科技、可口可乐、赛福投资基金、金沙江创投等头部投资方。尤其2024年以来,融资数量和金额均大幅增长。

从产品端的快速迭代,到供应链和创投圈的高度关注,AI玩具“热”已蔓延至整个行业生态。

2eic4iblTAWEWNHM4FIf1wxvwfVwibMq4uWcGp44GN8eyO5xNO5CAjJObFpuWbUZc1bYaGFtW1JvkZiaKeID0KhCFg.jpg

轻硬件产品 AI最易跑通

多位AI玩具领域的创业者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行业真正“走起来”是在大模型逐渐开源之后。“尤其是DeepSeek等开源模型的出现,让模型成本持续降低同时也更加智能化,这才有可能真正走向C端。”欧阳梅竹说。

相较于TO B的企业级应用,AI玩具作为To C端落地的轻硬件产品,被视为当前AI技术最有可能快速跑通的消费级方向之一。国内AI技术的快速变革和普惠也为AI玩具产业发展提供了足够强的底座支撑。

记者同时注意到,尽管部分拥有大模型的科技巨头并未直接入局AI玩具赛道,却也在通过生态合作的方式积极布局。字节跳动便是典型代表,曾凭借内部中秋礼品“显眼包”引发外界关注。不过,火山引擎相关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明确表示,“后续不会做AI玩具类产品,但会围绕AIoT终端与合作伙伴共建生态”。

今年6月,火山引擎推出AI硬件全栈解决方案,以自研的嵌入式SDK为核心连接,架起了一座从终端到云端的桥梁。同时,乐鑫携手火山引擎扣子大模型团队打造的智能AI开发套件喵伴,可实现全双工语音交互、多模态识别与智能体控制,构建更具沉浸感的人机交互体验,适用于玩具等需要大模型赋能的语音交互类产品。

2eic4iblTAWEWNHM4FIf1wxvwfVwibMq4uWAytlLht7pLMjfibLMgte1yBS3DFcDZ8csJrCdyje4xQQwrDG0aylmJA.jpg

乐鑫科技和火山引擎扣子大模型共同推出的AI开发套件喵伴 图片来源:飞睿科技视频截图

技术在下沉,产品在提速。跃然创新即将在8月发布新品CocoMate,其底层架构便与火山引擎深度合作,采用端到端技术,语音输入可直接生成情绪响应,大幅减少响应延迟。“当模型能理解情绪、持续对话,‘让玩具开口说话’的梦想才真正具备商业化条件。”跃然创新市场负责人钟文杰表示,“端到端是非常革新的一个技术,AI玩具行业的应用我们的新品会是第一家,但大家都已经陆续开始应用该技术”。

欧阳梅竹认为,当下大模型的能力对AI玩具来说已经完全够用,甚至要限制大模型的能力,使对话更简练直接。“当下行业离真正爆发只是缺一个爆款产品验证,当有个百万台销量的产品出现时,行业将会发生变化。”

“现在能看到大家都在进场,但比赛远未到好看的程度,比如谁又破纪录了,谁又赶超谁了。”欧阳梅竹用跑步比赛比喻当前的AI玩具行业,她表示当下处于参与者都在新闻电视上看比赛,但还没到要冲进场馆去抢运动员的热度的阶段。

欧阳梅竹注意到,大众对AI玩具的理解仍较浅,很多家长关注的依旧是“会不会讲故事”,尚未意识到AI玩具背后的“互动共创”“个性成长”“长期陪伴”价值。另一方面,许多产品仍处于“模型套壳”低阶阶段,未能实现对模型更深度的调优和场景适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调查发现,行业已经开始尝试连接更针对玩具行业的大模型,关注长久记忆、多模态交互、电容感应、伦理安全等问题。

“当前的大模型都是普适的,针对玩具细分领域的较少,而对于陪伴,尤其是儿童陪伴,面对涉黄涉暴等不良内容,面对敏感问题时的引导和作答等都非常重要。”蔡泽锋表示,当下市场需求已经推动技术端在做一些适配的垂直模型。 

定义产品 各显神通

就像在马车时代人们无法想象汽车一样。即便今天已有大量玩家奔跑入场,市场对“什么是真正的AI玩具”依然没有明确的定义和共识。

“有技术的没有IP,有IP的没有技术。”蔡泽锋道出了当前AI玩具的行业现状。在AI玩具赛道上,技术、内容、IP三要素缺一不可,行业也正处于由这些要素重构竞争格局的“定义产品”关键阶段。此外,目前市面上AI玩具形态不一,毛绒玩具、智能故事机、机器人并存。应用方向上,教育、娱乐、陪伴也呈现出不同玩家的押注分野。

“现在还属于市场较早期教育用户的阶段。”钟文杰称,但随着技术成熟,AI玩具产品已经从功能导向到更加聚焦和细分的场景。从早期的聚焦于儿童玩具赛道,衍生出三个较为清晰的市场方向——AI儿童玩具、AI宠物和AI机器人(小具身智能机器人)。

作为主打“陪伴”路线的厂商,欧阳梅竹强调,未来被市场筛选出来的产品一定不是毛绒玩具搭载一个AI芯片,而是能够细微感知用户情绪的产品。“玩具市场的特殊之处在于,使用者是孩子,但购买者是家长。要赢得这个市场,需要的不只是技术,而是对家庭用户情感需求的深度洞察。”她指出,这种理解力背后,是大量数据积累和长期用户服务经验,而这正是许多技术公司所欠缺的能力。

“传统玩具的陪伴是静态的,知识和情感不会更新。但AI玩具不一样,它记得你昨天说过的话,也知道你上个月喜欢什么,它会把你的生活、兴趣、个性融合学习并不断进化。”欧阳梅竹指出,AI陪伴类玩具的真正变革,在于它不只是“会聊天”,而是能够“陪你一起长大”。“行业不缺技术,缺的是技术匹配市场的能力。爆品的出现,一定不是模型有多强,而是产品能否真正‘懂人心’。”

在她看来,如今正是“抢占用户心智、获取数据训练模型”的窗口期。“谁先掌握用户,谁的数据越多,模型调得越好,内容就越精准。”正因如此,当前AI玩具厂商普遍将大量资源投入到营销端,通过“先打量、再优化”的策略加速产品打磨。

技术壁垒较高的机器人方向,则关注玩具动作更准确,表情更细微,反应更灵敏的技术升级。在机器人领域拥有近20年积累的乐森,认为技术是其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也在积极尝试AI在产品端的应用。据介绍,其最新和迪士尼合作的巴斯光年,包含23个自研高精密人工关节、75颗微型芯片、超迷你伺服马达等技术,实现巴斯光年眼球及唇部的微表情动作反馈,用户还可通过内容平台“乐森世界”实现智能化交互。蔡泽锋表示,“这些技术能力,是传统玩具厂商短时间内难以超越的”。

机械编程技术的成熟,让过去只能“手掰”变形的机器人实现了自动变形,而AI的加持,则让原本仅能离线操作的机器人具备了实时交互能力。“我对它说‘靠近’,它就能调动全身关节向你走来,这就是AI训练赋予的能力。”蔡泽锋表示,AI玩具的出现,有望重塑整个传统玩具行业的运行逻辑。

在产品属性方面,乐森认为未来的AI玩具一定是娱乐、陪伴、教育为一体的产品。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玩具就应当回归娱乐的属性,过度承载教育、养老等功能可能反而会模糊产品定位。

2eic4iblTAWEWNHM4FIf1wxvwfVwibMq4uW4o2oZFwPbibv18PSQJuUU3aDhbHGUBvIL40riaTLkAGazxlxYibq1NnXQ.png

巴斯光年玩具总动员版 图片来源:乐森官网

万亿级市场 AI玩具浪潮将从中国涌起?

“AI陪伴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需求巨大,现在已经是雨后春笋般地冒头了。”欧阳梅竹说。

万亿级市场背后依赖的是全球玩具市场的庞大基底。据华安证券研报,2023年全球玩具市场规模达7731亿元,预计2028年将增至9937亿元。其中,中国市场2023年规模1049亿元,占全球14%,预计2028年增至165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9.5%。

相比传统玩具,AI玩具在价格、毛利率与商业模式上的差异尤为显著。2024年抖音电商数据显示,传统玩具中0~30元商品贡献主要销量,10~300元贡献主要GMV(商品交易总额),10元以下竞争尤为激烈。而AI玩具的售价则普遍高出数倍甚至数十倍,喜羊羊与灰太狼普通款售价69.9元,AI智能款售价399元,是普通款的5.7倍,汤姆猫普通故事机售价69元,AI陪伴机器人则高达1799元,为普通版的26倍。

在毛利率方面,AI玩具优势更明显,行业毛利率约70%~80%,个别甚至超过90%,远高于传统玩具。交互更多元的AI玩具,定价空间就越大。“让玩具说话很容易,但要让它在被触摸时轻轻将头靠过来,就需要全身电容技术。”欧阳梅竹说道。被称为“富人玩具”的日本品牌LOVOT已经凭借全身电容等拟人化感应能力,将产品卖到了超过3万元/台。

这意味着,一旦产品成功,AI玩具将带来更高的单品盈利空间。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预估,未来在广东电子信息、AI产业化应用等优势加持下,以“AI+潮玩”为代表的多个AI玩具新赛道可为广东玩具产业拓展超1000亿元的产值增量。深圳凭借完善的产业链优势,聚集了全国14.4%的潮玩企业,成为行业发展高地。

当前AI玩具形态多样,企业正尝试将其延伸至全年龄层,未来或出现“玩具版泡泡玛特”与“家庭陪伴机器人”两大方向。“到最后,竞争核心不仅看产品硬件,还有对用户认知和产品服务的能力。”欧阳梅竹表示,“未来主流的玩具公司,很可能慢慢都会涉及到AI玩具”。

而在这场全球角逐中,中国无疑是最具爆款潜力的土壤。

华安证券研报显示,中国是全球玩具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以产量计,生产制造全球约七成的玩具,尤其是我国毛绒玩具生产占全球毛绒玩具市场约75%的份额。以消费规模计,中国占据接近全球玩具市场六分之一的份额。中国传统玩具产业链较为成熟,当前AI玩具形式主要是毛绒玩具外壳+AI机型盒的简单组合,要求的制作工艺和技术水平较低,可实现较快生产落地。

一家国际玩具厂商的工作人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他们非常看重中国市场。

在欧阳梅竹看来,中国很可能跑出第一个爆款AI玩具。“AI玩具本质上是一个技术应用场景,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应用市场。”中国用户基数庞大,具备跑出C端爆款的土壤。另一方面,AI玩具依赖大量用户数据持续优化,中国的活跃用户和广泛应用场景为模型提供了充足的训练空间。

中国不仅是AI玩具的巨大消费市场,更正在成为全球AI应用创新的重要策源地。或许下一个全球级的AI玩具品牌,就将在这里诞生。

责编 陈俊杰

Copyright© 2014 成都每日经济新闻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7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9004508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2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