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公司市值反超母公司 创新高的大族数控市值为什么能超过大族激光?
8月8日,大族数控股价创新高,市值逼近400亿元,超越母公司大族激光的317.1亿元。大族激光持有大族数控83.63%股份,按持股比例计算,其持有市值达332.26亿元。分析认为,股本结构和主营业务差异是主要原因。大族数控股本筹码轻,业务聚焦PCB领域,受AI产业链需求提升带动。
每经记者 胥帅 每经编辑 董兴生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这句古诗也可以用到资本市场,比如大族激光和它的子公司大族数控。
8月8日,大族数控(301200.SZ,股价93.38元,市值397.34亿元)股价又创新高,已经将大族激光(002008.SZ,股价30.8元,市值317.12亿元)的市值甩到了身后。并且,大族激光所持有大族数控股份的市值也高于其自身市值。
子公司市值胜过母公司,究其原因可以从股本结构和主营业务来看。相比而言,子公司的股本筹码更轻,业务更聚焦。
子公司市值超过母公司
8月8日,大族数控股价又创新高,市值更是逼近400亿元。根据开盘啦统计数据,7月21日到8月8日,大族数控股价区间涨幅98.85%,排名两市第九。大族数控的控股股东正是大族激光,持股比例达到83.63%。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目前,大族激光市值只有317.1亿元,落后于大族数控。按照大族激光持股比例计算,大族激光持有大族数控股份的市值都达到332.26亿元。
这构成了一个有意思的对比。资本市场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这可以从双方股本结构、主营业务两大方面进行分析。
先看股本结构,尽管大族数控总市值为397.3亿元,但流通市值仅有58.16亿元,其总股本为4.26亿股,仅有6229万流通股。2022年上市的大族数控是典型的次新小盘股,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累计持有2044.62万股,累计占流通股比例为35.02%,普通股股东总数不过2.08万。
相比而言,大族激光就是老股票了,总股本达到10.3亿股,截至一季度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也达到15.76万,股本结构明显要分散许多。
再看主营业务,大族数控的主营业务是现在火热的PCB(印制电路板),公司去年年报就提到“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受尊敬和信赖的PCB装备服务商”。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6亿元,同比增长27.8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7亿元,同比增长83.60%。
公司此前在互动平台表示,得益于AI产业链需求持续提升,公司针对数据中心AI服务器、交换机等高多层板及高多层HDI板提供成套解决方案,包括高精度通孔、盲孔、背钻加工设备及高解析度激光成像系统等。
相比而言,大族激光的业务更多元,包括半导体设备、新能源设备等。
母公司持股解禁期就在8月底
实际上,子公司市值超过母公司的案例并不鲜见,类似案例在国际国内市场均有先例。比如,港股市场的药明生物市值曾长期超过母公司药明康德,体现出市场对生物药CDMO细分领域的高估值。又如,美股市场的云计算公司VMware从戴尔分拆后,市值一度反超母公司。
上海新古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怀涛表示,对市场而言,大族数控所在赛道更专业,因而更受资金青睐,这是对技术优势与盈利能力的独立定价。
这些子公司都因聚焦高增长赛道,凭借自身优势快速发展,得到资本市场青睐。大族数控亦是如此,在PCB设备领域优势突出,市值攀升合乎市场逻辑。
他提到,控股关系不等于价值传导,原因在于收益隔离性——母公司仅通过持股比例(如大族激光持股大族数控)间接获益,但母公司的股价取决于母公司主业盈利能力,若其增长疲软,子公司市值溢价难以单独拉动估值。同时,资本市场对母子公司存在估值分化逻辑,大族数控因PCB设备赛道获高溢价,而大族激光受多元业务拖累估值,类似药明生物反超药明康德的案例已印证此现象。更关键的是,子公司市值需通过母公司减持、分拆等实质资本运作才能转化为实际收益,否则仅为账面浮盈。控股权本质是法律权利而非估值保障,母公司股价终将回归其独立造血能力。
此外,记者也注意到,大族激光对大族数控的持股已临近解禁期,根据去年年报,解禁期为8月28日。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41N13543728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