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败ChatGPT,谷歌Gemini登顶美区App Store免费榜!一根“香蕉”如何搅动AI格局?

近日,谷歌Gemini超越ChatGPT登顶美区App Store免费应用榜,并在多国实现登顶,其“逆袭”关键在于8月底推出的AI图像生成与编辑模型Nano Banana。Nano Banana上线一周完成超2亿次图像编辑,吸引超千万新用户。不仅如此,Gemini的火爆背后是谷歌十年打磨自有算力芯片、整合生态资源的结果。

每经记者 宋欣悦    每经编辑 兰素英    

近日,谷歌Gemini超越ChatGPT,强势登顶苹果美区App Store免费应用榜。

Gemini这一轮“逆袭”的最大功臣,是谷歌8月底推出的代号为Nano Banana(纳米香蕉)的AI图像生成与编辑模型。

它的火爆程度远超想象:谷歌实验室副总裁Josh Woodward透露,Nano Banana上线仅一周,就完成了超2亿次图像编辑,并吸引超1000万新用户涌入Gemini应用。其火爆程度一度导致谷歌内部“TPU(张量处理单元)严重过载”。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实测发现,Nano Banana的图像生成能力的确强大,实现了复杂图像编辑技术的“大众化”,让普通用户能用简单的语言完成以往需要专业软件才能完成的任务。

Nano Banana“出圈”的背后是谷歌十年打磨自有算力芯片、整合全生态资源的努力。凭借谷歌“硬件自主+生态渗透”的双重护城河,一场关于AI时代话语权的争夺战,正借一根“香蕉”正式打响。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郑雨航 摄

Nano Banana一周“吸粉”千万,Gemini登顶多国榜单

一直以来,ChatGPT都是AI应用领域不可撼动的霸主。不过,这一格局正在被谷歌打破。

最新数据显示,在美区AppStore中,谷歌Gemini的下载量已超过OpenAI的ChatGPT,成为免费榜排名第一的应用。此外,在加拿大、印度、摩洛哥等国家,Gemini同样实现了登顶。

市场分析普遍认为,Gemini此轮爆发的最关键因素,是谷歌在8月底推出的新一代AI图像生成与编辑模型Gemini 2.5 Flash Image,其代号为Nano Banana。Nano Banana在图像质量、编辑控制和应用场景上有大幅改进,一推出就受到了用户的热烈追捧。

模型上线一周后,谷歌实验室副总裁Josh Woodward透露,Nano Banana累计完成超2亿次图像编辑,带动超1000万新用户涌入Gemini应用,其火爆程度甚至导致谷歌内部“TPU严重过载,SRE(站点可靠性工程)警报不停”。

蜂拥而来的用户让Nano Banana几乎刷屏了全球各大社交媒体。这一幕,像极了数月前GPT-4o凭借“吉卜力”风格创作风潮的刷屏景象。当时,OpenAI的CEO奥特曼也曾表示,ChatGPT在“吉卜力效应”当周创下了活跃用户、App下载和订阅收入的历史纪录。

如今,Nano Banana正为谷歌复制这一成功路径。DeepMind CEO哈萨比斯在最新采访中也表示,Nano Banana是同类产品中最好的。

应用端的火爆,迅速传递到资本市场。受益于Nano Banana的良好市场表现及其他利好因素,谷歌母公司Alphabet股价近期持续上涨。当地时间9月15日(周一)收盘,Alphabet的市值达到3.05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四家市值突破三万亿美元大关的公司。

华尔街也迅速跟进。同日,花旗集团分析师Ron Josey将Alphabet的目标股价从225美元上调至280美元,明确指出Gemini在广告和云业务中的采用加速,正带来更快的产品开发周期。

实测Nano Banana:图片生成能力卓越,但仍有短板

Nano Banana之所以能引发“病毒式”传播,绝非仅仅是营销的胜利,其核心在于它实现了复杂图像编辑技术的“大众化”,将以往需要专业软件才能完成的任务,转变为普通用户通过自然语言就能轻松实现的操作。

从技术拆解来看,Nano Banana本身具备多个“杀手锏”。

据谷歌官方博客,其核心能力包括——

多图像融合:将不同的图像组合成一张“毫无PS痕迹”、具有新视觉效果的图片。

角色和风格一致性:在多次生成过程中,保持主体对象或视觉风格的统一,能够轻松将同一角色或产品置于不同场景中,且保持原始特征。

对话式编辑: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对话对图像进行更改。

在实际体验中,全球用户用Nano Banana玩出了各种花样。其中,最出圈的就是生成3D手办图片。用户上传自家宠物或自己的照片,下令生成手办图像,Nano Banana就能给出逼真的建模图以及成品图。

记者实测发现,只要上传一张宠物照片,再输入将图片转成手办的提示词,即可生成一张高清逼真的3D宠物手办图片。

https://smcos.cdmgiml.com/tx/others/upload/ai_tool/doc_to_html/200/1811/2025-09/2025-09-16/a4d3d336b94823a5520e6f1642ed522a.png

图片来源:左图为记者供图,右图为Nano Banana生成

多元素拼接这个玩法也十分火爆。用户可以上传一张包含多个元素排布的图片,并给图中物品打好标签,模型便能将其融合成一张统一的图片。

https://smcos.cdmgiml.com/tx/others/upload/ai_tool/doc_to_html/200/1811/2025-09/2025-09-16/099f2d9c500a9c5debcea23d1ea52308.png

图片来源:Nano Banana生成

不过,记者实测发现,Nano Banana也存在明显短板。比如,生成的汉字经常乱码。当记者要求模型生成一张带有“每日经济新闻”几个汉字的海报时,总共六个汉字,Nano Banana“写”对了四个。

https://smcos.cdmgiml.com/tx/others/upload/ai_tool/doc_to_html/200/1811/2025-09/2025-09-16/ff444febca5330e9e2139204ce1e05c7.png

图片来源:由Nano Banana生成

当然,Gemini并不仅仅是一个P图工具,它是一个定位与ChatGPT相同的通用助手。近期爆火的Nano Banana只是其功能之一。

除了Nano Banana,Gemini还集成了诸多能力,比如——

记忆功能:补齐了跨对话的“记忆”功能,可以保存用户偏好,例如“我是素食者,不要推荐带肉的食谱”。

音频上传:Gemini近期终于支持上传音频文件。这意味着用户可以把会议录音、采访视频等直接交给Gemini处理,省去手动整理的麻烦。

Canvas(画布):类似于ChatGPT的画布预览功能,可以将创意变为应用程序、游戏等。该功能近期也获得更新,支持“选择并询问”(Select and Ask),用户可直接点击应用预览中的某个元素,用自然语言修改它。

视频生成:集成了Veo3视频生成功能(预览版)。

Deep Research:提供深度研究功能。

https://smcos.cdmgiml.com/tx/others/upload/ai_tool/doc_to_html/200/1811/2025-09/2025-09-16/9fc473c45a0bab891970e7797731ae76.png

图片来源:Gemini

Gemini登顶背后:谷歌的双重“护城河”

在Nano Banana的火爆和Gemini登顶多国榜单的背后,是谷歌十年打磨自有算力芯片、整合全生态资源的必然结果。

TPU自主:比英伟达方案省20%算力运营成本

谷歌手中握着一张经常被市场低估的“王牌”——TPU。自2015年起,谷歌便开始研发其专为加速机器学习工作负载而设计的定制芯片TPU。

据谷歌介绍,中央处理器(CPU)被设计为计算机的通用“大脑”,而GPU当时是专门设计用于与 CPU协同工作以加速图形、视频渲染和模拟中的复杂任务的专用芯片,TPU则是专为 AI 而设计的。在此后的十年中,TPU的性能和效率不断进步,并逐渐成为谷歌几乎所有产品的AI支柱。

这种“垂直整合”的打法,让谷歌成功摆脱了对英伟达(Nvidia)等第三方硬件供应商的“算力枷锁”,从而规避了全球GPU供应链的瓶颈和高昂成本。

英伟达最新财报显示,其毛利率高达72.4%,这也意味着,依赖英伟达芯片的公司需要为算力支付一笔高昂的溢价,而谷歌凭借自有TPU,自然跳过了这层加价。

分析师估计,与依赖英伟达GPU的公司相比,谷歌运营其TPU基础设施的成本要低约20%。

从App到智能体,Gemini“无处不在”

硬件之外,谷歌正火力全开,利用其生态系统,将Gemini强势嵌入其中。

Gemini并非一个孤立的应用,而是被全面“武装”到谷歌的整个产品矩阵中:在安卓系统上,它接管“Hey Google”语音助手的大脑;在Google Workspace(文档、Gmail、表格)中,它化身智能辅助;在谷歌搜索中,它驱动AI概览(AI Overviews)功能。

谷歌的愿景远不止于此,更要打响“智能体”战役。其“智能体平台”(Agentic platforms)如Agentspace,允许企业客户将Gemini与其内部数据和系统相连接,创建能够自动执行复杂工作流的定制化AI智能体。

谷歌首席执行官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在2025年战略中明确指出,未来的重点是扩大Gemini作为主要用户交互界面的规模,这预示着谷歌正从传统的搜索框模式,向一个更集成、多模态和智能体化的AI体验转型。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编 兰素英

Copyright© 2014 成都每日经济新闻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7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9004508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2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