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产能调控座谈会聚焦“控母猪” 参会头部企业曾表态不新增母猪产能

9月16日,生猪产能调控企业座谈会在京召开,参会者包括牧原、温氏等多家养猪龙头。会议涉及能繁母猪产能控制、限制“二次育肥”及生猪出栏降重等内容,意在调控明年生猪出栏供给。此前官方提出将能繁母猪存栏量调减至3950万头。多家头部猪企曾表态响应调控,不新增母猪产能,有序淘汰低效母猪,合理调控存栏量及出栏均重。

每经记者 胥帅    每经编辑 魏文艺    

对于养猪行业而言,9月16日召开的生猪产能调控企业座谈会备受关注。

9月17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每经记者”)了解到,此次座谈会内容涉及能繁母猪产能控制、强调限制“二次育肥”及落实生猪出栏降重等。

相较主管部门此前多次会议涉及的生猪降重等内容,本次座谈会则强调了能繁母猪产能控制问题。

每经记者注意到,有关部门此前在生猪生产调度会上曾提到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的目标——在现有基础上调减100万头左右,降至3950万头。这一数据来源于《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2024年修订)》,其中提到,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稳定在3900万头左右。

产能控制意在明年生猪出栏供给

每经记者从多方了解到,此次在北京召开的生猪产能调控企业座谈会,参会企业包括牧原股份(002714.SZ)、温氏股份(300498.SZ)、新希望(000876.SZ)等多家养猪龙头企业。除已上市的龙头企业外,双胞胎、铁骑力士等未上市的区域龙头也参加了此次座谈会。

据了解,此次座谈会不仅参会人员不能带通讯设备入场,会后也被要求禁止透露会议相关内容。参会猪企对会议十分重视,部分企业由总裁级别高管参会。

每经记者曾向多家参会企业了解情况,得到的回复大多是“以官方信息为准”。也有个别猪企高管透露了会议的大致内容,涉及能繁母猪产能控制、强调限制“二次育肥”及落实生猪出栏降重等,“涉及能繁母猪(产能),各个省份也有任务”。另外,还有参会猪企的相关人士提到,会议还涉及养猪企业信贷问题,比如要控制企业负债风险等。

能繁母猪产能并非影响今年生猪出栏供给,而是针对明年。卓创资讯生猪分析师孙魏杰向每经记者表示,今年第三季度出栏的生猪,对应着2024年第四季度的能繁母猪存栏量。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四季度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处于2024—2025年以来的较高水平,其中2024年11月达到最高点4080万头。卓创资讯监测数据显示,全国196家中大型样本养殖企业能繁母猪存栏量亦呈现持续增加趋势,叠加中大型企业不断增效降本,母猪生产效率持续提升,2025年第三季度理论生猪供应水平环比增加。根据生猪繁育周期推算,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于2024年11月达到高点后有所回落;截至2025年2月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仍有4066万头,较高点回落0.34%。

此前,有关部门在生猪生产调度会上曾提到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的目标——在现有基础上调减100万头左右,降至3950万头。而3950万头的数据则来自农业农村部2024年印发的《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2024年修订)》。该方案提到,“十四五”后期,以正常年份全国猪肉产量在5500万吨时的生产数据为参照,设定能繁母猪存栏量调控目标,即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稳定在3900万头左右。

多家头部企业表态不新增母猪产能

相比此前的相关会议,此次座谈同样将企业母猪出栏降重的重点放在了企业降母猪产能方面。邀请养猪头部企业参加座谈会,也是希望头部企业带头调减母猪产能。

每经记者注意到,包括牧原股份、新希望、大北农等大型猪企,均在今年8月底至9月初的投资者交流活动中强调会响应国家的母猪产能调控政策。

比如牧原股份就提到,调减能繁母猪存栏规模,有序淘汰低产低效母猪,预计年底将降到330万头。对于明年的能繁母猪数量规划,在当下产能调控方案的指引下,公司短期内不考虑新增母猪。在对生猪出栏体重的管理上,公司近期持续降低均重,预计本月底将降至120公斤。在销售端,此前公司已全面停止向二次育肥客户销售育肥猪,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构建管控体系,从源头进行把控,确保所有育肥猪都能流向屠宰厂。公司会积极发挥产能调控带头作用,促进生猪价格平稳运行,助力生猪产业稳定健康发展。

大北农(002385.SZ)也表示,公司目前正积极响应政策指引,并结合市场及各平台实际情况,合理有序地调控能繁母猪的存栏量及生猪出栏均重。

新希望则提到,从今年5月底开始,公司陆续参加了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畜牧业协会等组织的座谈会,公司认为国家调控政策有利于行业长期健康发展,可避免2024年行情短暂回暖后产能再度大幅扩张导致的长期亏损周期。

具体来看,新希望生猪出栏体重长期控制在118—120公斤,保持稳定。销售规范方面,6月起严格遵循国家政策,通过销售部门也向客户发了相关通知,今后杜绝市场投机行为。能繁母猪存栏方面,2023年至今公司存栏基本没有增长,未来一段时间也会保持当前规模,更多通过提效降本、合规经营维护市场稳定。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封面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资料图

责编 魏文艺

Copyright© 2014 成都每日经济新闻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7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9004508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2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