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分析师数量已突破6000大关,创历史新高;境内债券ETF总规模突破6000亿元 | 券商基金早参
|2025年9月22日 星期一|
NO.1 持续“瘦身”!19家券商裁撤43个营业网点
券商分支机构“瘦身”节奏不减。近期,多家上市券商公告表示要裁撤营业部。8月至今,尽管上证指数连续突破重要点位,投资者交易情绪上涨,但据统计,已有19家券商合计裁撤43个营业网点。另有个别券商在董事会公告或半年报里表示计划新设网点或已完成筹建,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证券公司在新设网点节奏方面十分审慎,更多出于聚焦重点区域的考量。当“跑马圈地”时代结束,券商对分支机构的布局打法正从“规模扩张”转向“效益提升”,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运营”,构建起基于区域市场特点的差异化竞争力。
点评:券商持续"瘦身"反映行业正经历深刻转型。19家券商裁撤43个营业网点,表明传统扩张模式已难以为继。对券商而言,网点优化将提升运营效率,改善成本结构,有利于长期价值释放。证券行业板块将加速分化,头部券商凭借资源优势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中小券商则需寻找差异化路径。整体看,券商业务模式转型将推动金融服务向数字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NO.2 券商分析师数量已突破6000大关,创历史新高
查询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发现,券商分析师数量已突破6000大关,创历史新高。据了解,大型券商研究所以内生培养为主,中小机构则倚重外部引进。券商分析师队伍正加速扩张,但市场蛋糕却在缩小。受公募基金“费改”影响,上半年行业分仓佣金收入下滑超30%,券商研究所转型迫在眉睫,需寻求非佣金类新业务增长点、实现收入结构多元化;同时,部分头部机构的增员速度有所放缓。
点评:券商分析师数量突破6000大关创历史新高,但行业面临严峻挑战。公募基金“费改”导致分仓佣金收入大幅缩水,研究所转型迫在眉睫。大型券商以内生培养为主,中小机构倚重外部引进,但市场蛋糕缩小与人员扩张形成反差。券商需加速布局非佣金类业务,实现收入多元化,部分头部机构已开始调整扩张策略,行业或将迎来新一轮整合与变革。
NO.3 年内新成立指增基金数量较去年全年增长207%
今年以来,公募机构对指数增强型基金(以下简称“指增基金”)的布局明显提速,年内新成立产品数量和规模均超过了2024年和2023年全年的数量和规模。Wind资讯数据显示,年内新成立指增基金已达129只,较去年全年增长207%,总规模达728.43亿元。对比来看,2024年新成立指增基金的数量和规模分别为42只、208.53亿元,2023年新成立指增基金的数量和规模分别为57只、255.46亿元。
点评:指增基金爆发式增长反映市场对被动投资工具需求激增,129只新产品规模超728亿元,远超前两年总和。这表明投资者对低成本、透明度高的投资策略偏好提升,将促进基金公司产品创新,推动大金融板块活跃。同时,资金加速入市为市场注入流动性,有利于提升整体市场效率和稳定性。
NO.4 境内债券ETF总规模突破6000亿元,再创新高
随着14只科创债ETF份额折算,债券ETF最新规模达6074.48亿元,首次突破6000亿元。债券ETF数量达到53只,25只债券ETF规模超百亿,博时可转债ETF规模最大,为597.94亿元;海富通短融ETF紧随其后,最新规模586.47亿元;富国政金债ETF规模第三,规模为457.96亿元。此外,今年以来超3740亿元资金涌向债券ETF,华泰柏瑞、永赢、万家、泰康、摩根资管、银华等多家机构成为债券ETF新玩家。
点评:债券ETF规模突破6000亿元大关,反映市场对固定收益产品需求旺盛。博时、海富通等头部机构产品规模领先,显示资金向优质标的集中。年内超3740亿元资金流入,多家机构布局,预示债券ETF市场扩容加速。此现象或带动固收类产品创新,为股市提供流动性支持,同时反映投资者风险偏好变化,对整体市场稳定性形成积极影响。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