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友股份亿企赢CEO王安笑:AI Agent能更快撬动付费意愿 改善SaaS行业盈利难症结
2025年,AI的边界不断扩展,税友股份推出行业首个Agentic平台。税友股份亿企赢CEO王安笑表示,Agent比Copilot更高阶,未来3~5年在B端市场两者将并存。他认为医疗、法务、财税是AI Agent合适的应用行业。对于“平方成本魔咒”,税友股份通过业务调优等方式应对。在B端AI Agent商业化需要明确的效果。AI Agent提升用户付费意愿,未来竞争将聚焦于准确率和行业认知能力。
每经记者 叶晓丹 每经编辑 张海妮
2025年,AI(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深化,从通用大模型到AI应用,AI的边界正在不断拓展。业内对AI能力的探讨也从Copilot(助手)切换到了Agent(智能体)。近期,税友股份(603171.SH,股价49.15元,市值199.72亿元)推出行业首个Agentic平台“数智工场”,尝试通过人机协同模式重构财税服务体系。
税友股份2025年半年报披露,公司数智财税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1.95%,数字政务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6.60%。对效率和准确率的双重诉求,使得AI在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税务规划等环节的应用需求迅速增长。
但当前,AI Agent仍面临“平方成本魔咒”等行业痛点,财税领域的AI Agent是一个好的落地场景吗?AI Agent能改善SaaS(软件即服务)行业国内用户付费意愿不强的问题吗?基于上述问题,近期,《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专访了税友股份亿企赢CEO王安笑。

NBD:我们注意到,AI领域的热词从之前的Copilot切换到了Agent。随着AI技术的不断演进,企业AI落地应用也在加速。您怎么看技术演进速度以及当前Agent的路径发展?
王安笑:我理解Copilot更多是提供一种辅助,它自己不能独立完成工作。而Agent更多是AI技术能力变强、场景固化后,可以独立完成一些工作。从逻辑上来看,Agent是比Copilot更高阶的,因为它能独立完成任务。
而从企业的实际应用来看,并不是已经全面淘汰Copilot,替换成Agent应用了。实际的情况比较复杂,例如我们有一个AI会计的开票应用,基本上可以达到Agent的能力,开票过程基本不需要人工干预,能独立完成任务指令。但在实际操作中,最后的环节还需要人工确认。在一些复杂程度高、零错误容忍率的工作环节中,人仍然是工作的主体,AI技术可以提升效率,但无法替代人,所以在实际应用中,AI应用仍有很多是Copilot的角色。未来3~5年,在B端市场,我认为AI应用仍然是Copilot和Agent并存的状态,只是Agent的能力会不断增强。
NBD:提到财税,大家普遍认知是对数据的准确性要求高。在您看来,财税领域是AI Agent应用落地的确定性方向吗?
王安笑:我个人认为医疗、法务、财税领域是AI Agent比较适合应用的行业。这几个行业背后都有一些共性,比如具有高确定性,有明确的规则边界,同时还有大量实务案例。AI在这几个领域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但又不能完全依靠AI解决所有问题,还需要人工的干预和判断。
因为最后在伦理层面涉及责任问题,AI应用无法替代人类承担责任。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让AI应用完全替代这三个行业其实挺难,因为最后还是需要通过AI和人的配合来落地。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些行业的AI应用中,未来Copilot和Agent预计是一种协同的关系。
NBD:目前在AI行业,大家比较关心的一大痛点是“平方成本魔咒”(指模型性能提升与成本增长呈非线性关系,尤其是大模型训练中算力投入与参数规模呈指数级关联),这对你们来说也是一大挑战吗?
王安笑:这是我们在成本上遇到的问题之一,当然也是行业的一个普遍痛点。我们也在设计上做了一些优化,譬如说行业内对话式通用大模型,是没有边界的,用户基本想聊什么都可以。但在我们的AI Agent中,我们进行了一些调优,根据业务属性、用户对应的问题模块做了一些预训练,通过这些方式来降低所谓的“平方成本”。
当然,目前我们的AI Agent还是以用户体验,或者说准确率优先,不完全是从降低成本的角度来考虑调优。现阶段,我们更希望能抢占市场,让用户有更好的体验。
NBD:AI Agent主要分为通用AI Agent和垂直AI Agent。我们注意到很多企业都在发力面向B端的Agent产品。B端的AI Agent虽然用户体量比较小,但切入的场景往往更垂直、更细分,会不会比C端更快迎来商业化?
王安笑:B端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企业对降本增效的需求比较强烈。而现在大家都在推AI Agent,问题在于,这些AI应用是不是真的能帮助企业降本增效?降本增效可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类是通过AI帮助企业在生产端实现大规模的生产成本下降;另一类就是企业运营管理成本的下降。
其实这些需求在以前都是SaaS企业的“战场”,现在我们希望通过AI Agent数字员工这种角色来替代原来的SaaS系统。让企业的操作更简单,价值换算更直接。但TO B的AI Agent挑战在于推广,因为它们需要有明确的效果,需要市场化验证,校验AI Agent落地应用的准确率。
NBD:这对你们推财税Agent而言,对其本身的模型能力、知识库数据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王安笑:去年我们在通用的基座大模型基础上,推出了自研的“犀友大模型”,构建了“两个知识库”——一个是“行业与企业认知库”,一个是“政策与实务知识库”。这两个知识库的数据是私有化部署的。
NBD:税友之前的产品更多还是SaaS定位,就SaaS行业而言,我们看到国外用户付费意愿强,整体盈利性较好;而国内大多数SaaS企业面临盈利难的问题,AI Agent产品推出来后,国内用户付费意愿会比以前更强吗?
王安笑:我个人觉得还是比较有希望的。最近我们推出AI开票、AI会计等Agentic产品。我们自己能感受到用户的购买决策链路和付费的爽快程度,比以前我们给客户推荐代账软件时的付费意愿更明显。
NBD:撬动用户愿意付费的点是什么?
王安笑:核心在于AI产品推出后,他们可以真实感受到AI降本增效的效率。对企业而言,一旦他们能明确AI产品带来的效果,投入产出比明确,付费意愿就比较强烈。如果和以往一样,只是卖一套软件系统,让客户自己部署和学习,他们看不到效果,可能付费意愿就很弱。
NBD:虽然税友在财税领域布局多年,但这一轮AI Agent市场非常火热,财税领域的AI Agent,会不会迎来更多的玩家?
王安笑:竞争是必然的。因为大模型的能力和进化让大家看到了很多可能性,有场景需求就会有产品创造,我相信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进入赛道的时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出现财税AI产品百花齐放的情况。但最终还是要看客户真实的应用效果。产品概念可能吸引到关注和尝试,但只有真正解决好“幻觉”问题,做到高可靠性和准确率的产品才能真正留住客户。大浪淘沙,最后剩下的才是王者。
NBD:后面比拼的核心是什么?
王安笑:比拼的是AI的准确率和对行业的认知能力。未来市场可能也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甚至AI Agent市场也会出现打价格战的情况。但随着充分竞争以及市场用户教育,最后Agent的竞争还是会回到行业认知模型工程能力以及实际应用效果上。
封面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