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的“生态经”:从公益到收益
“沼气发电”一直是蒙牛在搭建绿色生态产业链的过程中最广为人知的实践。蒙牛澳亚国际牧场拥有大规模的畜禽粪沼气发电厂,其中平均每头牛每年能“发电”1000度,如果按每度电5毛钱计算的话,整个澳亚国际牧场凭奶牛发电带来的经济收益就高达500万元人民币。对此,有专家认为,切实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的低碳行为才能是可持续的。
在生产、物流、包装等各个环节,蒙牛采取了一份统计诸多具体的节能降耗措施,其宗旨是通过精益求精的工艺技术,循环使用再生能源。在以科技凸显绿色“好品质”的同时,这种绿色发展模式也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协同进化——影响到奶农改变以往单靠种植农作物为生的生存方式,还走上了“种草-养牛-卖奶”、“养牛-牛粪还原土地-种草”的良性循环之路,为中国乳业的绿色循环发展奠定了一条可行的道路。
鉴于蒙牛在建设绿色生态产业链上获得的成功实践,201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甄选其成为第一个全球合作伙伴。在这个全球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绿色生态盛会上,蒙牛绿色生态园通过对其整个绿色生态产业链的全景还原,与全球分享中国企业的“绿金之路”。
动员中国生态力量蒙牛撬动生态拐点“我们所主张的2.0生态链,比生态经济在传统意义上的生态链概念更加宽泛。”在蒙牛看来,生态经济的主旨是以人为本,也包含着人人皆可生态的概念,社会公众既是生态理念的接受者,又必须是生态行动的实践者。
为了推动绿色与生态理念进一步平民化、全民化,蒙牛连续两年发起 “生态行动 助力中国”全国大型生态公益行动。这项行动已经成为目前国内深具影响力的公益“品牌活动”,先后有姚明、章子怡、张靓颖、田亮、林宥嘉等数十位国内外演艺及体育界明星参与其中。“好习惯的养成并不很难,只要每周步行不少于一次,减轻体重,健康低碳,坚持21次,就会养成自觉的好习惯。”对于蒙牛而言,实现公益承诺、展现企业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在其中获得了相当的“品牌收益”。正如“现代公关之父”艾维·李所言,“凡是有利于公众的事业,最终必将有益于企业和组织”。随着良好品牌口碑的积攒,蒙牛正从中不断获得品牌商业形象的大幅提升。
激活“有偿生态”领航高效生态经济结合企业自身特性,牛奶包装回收作为蒙牛 “生态行动 助力中国”重点向公众推介的生态项目。据不完全统计,仅在2011年3月下旬到4月上旬的半个月内,蒙牛在五座城市发起的包装回收活动共计回收利乐牛奶包装60万个。与此同时,蒙牛企业内部对于废旧包装的处理已经具备了科学的操作流程。在回收物的再利用环节中,废弃包装将与其他垃圾进行分类,为回收单位的后续再浆化处理提供方便。在废旧包装的回收处理模式中,蒙牛通过定期出售清仓,达到经济再循环要求的同时,亦能获得可观收入以抵偿费用支出。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治沙英雄”石光银就曾提出:“要求人们只奉献不索取的观念显然没有以人为本,应该让那些致力于环保者有利可图。”高昂的环保成本、不菲的环保投入让不少有识之士停留在“言胜于行”的生态建设“预热期”。相关领域专家认为,在这种情况下,类似蒙牛等相对具备率先迈入 “生态门槛”能力的“先驱企业”,将会对产业升级及社会生态现状产生重要影响。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广州:020-896602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