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一重点布局十大板块优质股

石化板块、消费电子板块、煤化工板块、汽车板块……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来源: 中国证券网

 

 

发改委11月下调汽柴油价格点评

 

发改委发文称自 11 月16 日零时起分别下调国内汽、柴油价格310 元/吨和300 元/吨,相当于90 号汽油全国平均零售价格下调约0.23 元/升,0 号柴油约0.26 元/升,对应汽、柴油价格分别下调了3.5%和3.7%。

本次下调幅度基本符合预期,但时间略晚于预期。11 月6 日我们曾在月报中预测下调将至,幅度约为300 元/吨。根据我们的测算,11 月8 日三地原油22 个工作日移动均价偏离幅度达到-4.2%,已满足调价条件,之后偏离幅度逐步扩大至11 月15 日的-5.3%。此次发改委在满足条件后滞后了4 个工作日后才调价,略晚于市场预期,我们认为这可能是受“十八大”召开的影响,但此次调价仍然比较及时。

本次下调对石化双雄盈利的影响:虽然对Q4 炼油盈利形成一定压制,但Q4 中石化的炼油业务仍有望不亏,主要原因有:1)即使12 月上旬汽柴油价再次下调300 元/吨左右,预计汽、柴油Q4 税后均价环比Q3 仍能上升约270 元/吨;2)10 月海关原油进口均价为111 美元/桶,预计11 月、12 月海关原油进口均价分别为109、105美元/桶(滞后迪拜价格1 个月),那么Q4 海关原油进口均价为108 美元/桶,环比上升6 美元/桶(约276 元/吨);3)我们估计9 月、10 月中石化炼油已经盈利,只要12 月下调幅度不超预期,11、12 月炼油仍有望延续盈利。

预计短期油价走势弱势难改,12 月汽柴油仍有可能再次迎来下调。奥巴马成功连任后市场注意力转向“财政悬崖”,近期虽有中国经济好转、巴以冲突再度激化提振油价,但在市场对“财政悬崖”的担忧下,预计短期油价弱势难改,12 月上半月“4%”调价条件可能再次满足,预计届时下调幅度约为300 元/吨。

积极的调价节奏释放汽柴油价改信号,震荡向下的油价走势有利于新机制的推出。2012 年以来汽柴油价格共计调整8 次,相比2011 年的3 次、2010 年的4 次调价更及时;2012 年以来汽、柴油价格累计上调250、290 元/吨,而同期三地原油22 日移动均价下跌2.5 美元/桶(约115 元/吨),对2011 年调价不到位的情况有所修正。考虑到目前通胀处于低位、国际油价震荡下行,我们预计年内新成品油定价机制(征求意见稿)出台可能性较大。虽对12 年业绩无影响,但将有效推动石化双雄估值回升,重点推荐中国石化。

投资建议:建议买入中国石化,6 个月目标价8.00 元,维持中国石油增持评级。(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

 

2013年消费电子多点开花(荐股)

 

苹果产业链的观点:苹果在新的领域比如智能电视和汽车取得进展之前,苹果的手机和平板的硬件创新动能在减弱,产品差异化减少,受到各种新老对手的围攻,当前的主流供应商伴随苹果的创新动能减弱受压,配件公司需要拓展新的客户。

未来智能终端的差异化减少,非苹果系的智能终端公司发展空间不容忽视,给予多客户的配件公司更多机会,未来的投资关注点不仅仅局限于苹果产业链,非苹果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公司的成长拉动动能值得跟踪。预期2013年先后伴随平板和超级本的启动,他们不仅仅带动相关配件公司,也给触摸屏带来投资机会。

全球智能机2012Q3出货量同比增45.30%,出货量达1.80亿只。预计2012年出货量将达6.5亿台以上,同比增超40%。预估2013年出货量将可超8.3亿台,国内品牌出货量年成长将达50%。苹果、三星、联想、华为和中兴等产业链的公司值得关注,建议关注华为手机的发展潜力及其带来的投资机会。

2012Q4全球平板电脑出货估达4093万台,季增72.7%,品牌出货量可达1.04亿台,成长60%以上,与苹果、三星、亚马逊、华硕和联想相关的公司值得关注。

分析了四款平板电脑的拆解成本及其供应商:苹果iPad mini、Google Nexus、亚马逊Kindle和微软Surface。

安防景气来自和谐社会紧锣密鼓的建设和交通罚款的动力,预期2013年能持续,不属消费电子范畴,我们将另文研究;LED行业上下游差异大,背光子行业得益于LED背光在TV上升显得最景气。

触摸屏行业除了苹果的一贯追求高端触摸屏之外,其它企业都追求低成本的快速解决方案,这是真实的解决之道,2013年需求有望持续成长,行业投资机会存在。

液晶面板行业得益于由于需求上升,产能没有扩充和苹果催生的产品差异化,2012Q3开始全球进入景气上升周期,部分公司订单排到2013年1月份,虽然满产,但是价格上升困难导致增利有限。

从全球半导体销售额月度销售,北美和日本的半导体设备BB值来看,全球晶圆设备支出和一些其它宏观中观指标,电子行业整体处于弱势。看淡周期电子股。

投资建议:给予智能终端产业链的长盈精密、水晶光电、安洁科技“买入”评级;给予德赛电池和顺洛电子“增持”评级;给予触摸屏行业的长信科技和欧菲光“买入”评级;给予京东方“增持”评级;锦富新材是电子行业三季报的亮点公司,给予“买入”评级;也提请关注深纺织和彩虹股份的国产化进展;给予三安光电“买入”评级,给予“东山精密”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供给增加过快;平板电脑、ultrabook进度低于预期。(海通证券研究所)

 

新型煤化工有望迎来真正的投资热潮(荐股)

 

新型煤化工有望迎来真正的投资热潮。我们预期,随着示范项目的标杆效应逐渐显现、关键技术渐趋成熟,未来五年我国新型煤化工产业有望迎来真正的投资热潮。我们预期新型煤化工在“十二五”期间仍将延续“升级示范、总量控制”的政策路径,但示范项目总投资规模将达近5000亿元,较“十一五”大幅增加近4000亿元。

包括煤制气在内的煤炭清洁利用前景广阔,煤制天然气在“十二五”期间将成为常规气源的重要补充。由于中国特殊的资源禀赋,煤炭在能源领域地位无可替代。有序建设现代煤化工升级示范工程,促进煤炭高效清洁利用已经作为“十二五”煤炭工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国家对煤制天然气产业持审慎支持态度,煤化工产业“十二五”规划将有望推出15个新型煤化工示范项目,其中9个项目涉及煤制气,预示着未来几年煤制天然气将迎来可观发展。而近期中石化新粤浙管道成功取得发改委“路条”,无疑又是一大积极信号。需求面看,天然气将受益于节能减排的迫切需要;城镇燃气、天然气汽车、发电及分布式能源等下游产业均有望在未来数年取得可观发展。而从供给面看,进口气源价格高企,页岩气技术瓶颈尚存,我们认为煤制天然气将成为常规气源的重要补充。

新型煤化工大发展下,化工工程龙头公司受益明显。中国化学和东华科技在煤制气领域竞争优势明显,同时两公司在包括新型煤化工在内的各个化工领域均具有丰富的项目经验。虽然公司面临外资、民营企业及石油石化系统企业的激烈竞争,但两公司在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领域均具有丰富的项目经验,在煤制烯烃、煤制芳烃领域的技术储备则将成为长期增长亮点;而在传统化工领域,随着“以优置劣”产能替换的强力推进,公司订单额将保持稳定增长。因此,我们认为即使未来新型煤化工投资力度低于预期,公司仍有望通过市场份额的提高取得可观增长。

中国化学是化学工业工程领域无可争议的领军者,在包括新型煤化工在内的各个化工领域均具有丰富的项目经验,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优于可比公司,且估值水平较低,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东华科技在煤化工领域的技术积淀深厚,考虑到新型煤化工投资放开预期及公司目前充足的在手订单,我们认为公司未来继续成长的空间巨大。公司估值水平与可比公司相当,而ROE显著超出,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中金公司研究部)

 

10月汽车产销数据点评(荐股)

 

投资要点:

10月汽车产销同比增长1.1%、5.3%,前10个月累计销量同比增速3.6%,终端刚性需求较稳定

10月总体销售状况好于企业预期。10月汽车产销分别为158.7万辆、160.6万辆,同比增长1.1%、5.3%。前10个月的累计销量同比增速为3.6%,增速仍延续小幅增长态势。从终端情况来看,由于临近年底,各车企分别加大市场推广及促销力度,力冲全年销售目标。从目前销售情况来看,首次购车及二次购车等刚性需求仍较稳定,预计今年后两月仍将保持低速的增长。

乘用车10月同比增速6.4%,日系车持续下滑

10月乘用车销售129.89万辆,同比增速6.4%,前10个月累计销售同比增速为6.9%。其中轿车10月销售90.51万辆,同比增长5.5%,前10个月累计增速5.7%;MPV销售4.17万辆,同比增速-7.1%,前10个月累计增速0.8%;SUV销售16.42万辆,同比增长12.4%,前10个月累计增速27.3%,SUV市场销售同比增速持续下滑,但仍是乘用车子行业中增长最快的车型;交叉型乘用车10月销售18.79万辆,同比增长9.5%,前10个月累计销量增速为-0.2%。本月日系乘用车销售9.89万辆,占乘用车销量的7.6%,占有率同比下降12.3个百分点。

商用车客车表现较好,重卡仍需等待下游需求好转

10月商用车销售30.71万辆,同比增长1%,前10个月销量累计增速为-8.0 %。其中客车10月销售3.34万辆,同比增长1.4%,前10个月累计同比增长4.8%;货车销售21.54万辆,同比增速6.1%,前10个月累计同比增速为-4.5%;半牵引挂车销售1.59万辆,同比增长-32.4%,前10个月累计同比增速为-28.8%。商用车板块中弱周期性的客车行业需求稳定,增速将依旧保持平稳。货车板块增速有所好转,但总体库存及需求决定了其短期很难有根本性转变。仍需等待下游需求好转。

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上行。日系车销售网络面临人才流失

10月,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58.56万辆,环比上升4.2%,同比增长17.5%,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5.1%,占有率比环比提升2.4个百分点,同比下降了4.3个百分点。10月,自主品牌轿车销售28.32万辆,比上月增长0.8%,比上年同期增长14.9%,占轿车销售总量的31.3%,市场占有率比上月提升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升2.6个百分点,乘用车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达到今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日系车乘用车市场销量同比下降59.4%,降幅较9月有所扩大,更为致命的是目前日系车经销商销售热度大幅降低,优秀销售顾问跳槽率大幅上升,这对于营销网络造成较大的影响并流失部分原有潜在客户,短期内日系车市场销售的恢复难言好转。

建议关注上汽集团、长城汽车、中鼎股份。(湘财证券研究所)

 

电子元器件行业11月份投资策略:低估值是首选

 

类别:行业研究 机构: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投资要点:

电子行业三季度收入和利润增速缓慢回升。申万电子行业全部130家公司的全部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8.27%,环比增长9.0%,行业整体营业利润同比增长59.18%,环比增长19.91%,剔除京东方等获得大额补贴的上市公司,营业利润同比增长11.62%,环比增长15.73%,增速较二季度的同比下降39%有较大幅度的回升但是仍然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全部130家公司中营业利润同比正增长的公司有44家,其他的88家营业利润同比下滑。从环比来看86家公司营业利润下滑,46家上升,整体来看行业多数公司经营利润在下滑。

移动终端成为行业亮点。三季报中环比增速位列前22位的公司中有12家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有关,智能终端成为增长最快的领域。3家面板厂商在3季度收入环比也出现了较快的增长,这与目前行业的热点完全吻合。行业整体增速缓慢,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LED背光快速增长,面板在前期持续低迷以后3季度末到四季度出现逐步回升,面板价格也出现小幅上涨。在22家公司当中,智能手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都在40%以上,增速明显超过行业的18.27%的增速,移动终端持续成为行业的亮点。

经营性现金流小幅改善。行业经营性现金流略有增长,行业经营性现金流在2012年1季度以来持续改善,全部行业的经营性净现金流的增速约为8%,低于收入增长十个百分点,与行业营业利润增速十分接近。

库存收入比下降,行业有去库存的需要。行业库存水平逐季度走高,但是增速已经回落至较低水平,全行业增速在2011年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时候行业库存增速加快,2012年原材料价格基本平稳或处于下降状态,行业库存增速明显放缓。但是绝对数上看,行业库存只有在2011年3季度有小幅回落,从2011年4季度开始一路向上攀升,今年3季度到达历史最高水平,行业收入库存比为三年以来最低,行业有去库存的需要。

显示器材,智能终端以及win8相关产品是景气高点所在。目前下游细分行业中,显示器材的供求较为紧张,行业供求存在短暂缺口,是短期景气高点所在。智能终端和win8新产品也是行业的创新热点,虽然三季度智能手机增速有所减缓,但是智能终端的增速依然超过其他细分子行业,行业整体增速超过25%,国内智能机增速更是超过40%,2013年行业增速依然将保持在30%左右,行业持续高增长也应当给予相应更高的估值。

行业估值和推荐公司。三季报明确之后目前,上市公司全年的业绩基本锁定。进入10月份三季报以后部分电子元器件行业公司股价回落、估值下移,但是目前估值依然较高,我们认为在四季度未来两个月时间估值偏低的公司将会有明显高出其他公司的收益,低估值是未来两个月配置的首选。各公司中法拉电子,大族激光,台基股份属于明显的周期股,增速较低估值也低,目前的估值虽然普遍低于行业其他公司,但是未来抬升的空间并不大。而与智能终端有关的各公司普遍估值较高,我们结合成长性和估值,同时参考明年各股的成长性和pe,我们重点推荐锦富新材,长信科技,瑞丰光电,聚飞光电,兴森科技和欧菲光等。

 

化工:适度发展,重要补充,煤制天然气发展前景可期,首次覆盖并推荐中国化学及东华科技

 

类别:行业研究 机构: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

投资亮点新型煤化工有望迎来真正的投资热潮。我们预期,随着示范项目的标杆效应逐渐显现、关键技术渐趋成熟,未来五年我国新型煤化工产业有望迎来真正的投资热潮。我们预期新型煤化工在“十二五”期间仍将延续“升级示范、总量控制”的政策路径,但示范项目总投资规模将达近5000亿元,较“十一五”大幅增加近4000亿元。

包括煤制气在内的煤炭清洁利用前景广阔,煤制天然气在“十二五”期间将成为常规气源的重要补充。由于中国特殊的资源禀赋,煤炭在能源领域地位无可替代。有序建设现代煤化工升级示范工程,促进煤炭高效清洁利用已经作为“十二五”煤炭工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国家对煤制天然气产业持审慎支持态度,煤化工产业“十二五”规划将有望推出15个新型煤化工示范项目,其中9个项目涉及煤制气,预示着未来几年煤制天然气将迎来可观发展。而近期中石化新粤浙管道成功取得发改委“路条”,无疑又是一大积极信号。需求面看,天然气将受益于节能减排的迫切需要;城镇燃气、天然气汽车、发电及分布式能源等下游产业均有望在未来数年取得可观发展。而从供给面看,进口气源价格高企,页岩气技术瓶颈尚存,我们认为煤制天然气将成为常规气源的重要补充。

新型煤化工大发展下,化工工程龙头公司受益明显。中国化学和东华科技在煤制气领域竞争优势明显,同时两公司在包括新型煤化工在内的各个化工领域均具有丰富的项目经验。虽然公司面临外资、民营企业及石油石化系统企业的激烈竞争,但两公司在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领域均具有丰富的项目经验,在煤制烯烃、煤制芳烃领域的技术储备则将成为长期增长亮点;而在传统化工领域,随着“以优置劣”产能替换的强力推进,公司订单额将保持稳定增长。因此,我们认为即使未来新型煤化工投资力度低于预期,公司仍有望通过市场份额的提高取得可观增长。

中国化学是化学工业工程领域无可争议的领军者,在包括新型煤化工在内的各个化工领域均具有丰富的项目经验,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优于可比公司,且估值水平较低,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东华科技在煤化工领域的技术积淀深厚,考虑到新型煤化工投资放开预期及公司目前充足的在手订单,我们认为公司未来继续成长的空间巨大。公司估值水平与可比公司相当,而ROE显著超出,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氨纶行业回归原点系列深度之一:扩产结束,需求稳健,景气度持续回升

 

类别:行业研究 机构:第一创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经历了一年有余的跌宕起伏,我们将对强周期化工股判断的重点回到了供需这个“原点“之上。受供给增加基础化工深跌之后,盈利和股价的逐步回调也必从供需变化的原点出发。

深跌过后,化学原料和化纤各子行业谁能率先反弹取决于新增产能投放进度的判断。在对需求相对乐观的假设下,我们认为新产能投放完毕和需求相对稳健将为相应行业和公司带来长期景气度提升。

对于氨纶行业来说,三年连续超过15%的产能投放将行业盈利和股价打回历史低位。根据我们对行业的深入分析和持续跟踪,行业拐点已经形成,未来盈利恢复可期。

新增产能投放基本完成。从我们对各生产商产能数据的分析和新产能投放的跟踪,以装置具备生产能力为标准,氨纶行业新增产能投放今年底基本完成。而且经历了此轮阵痛,短期内各公司扩产数量将十分有限。

下游需求稳健增长。受制于国内棉价虚高影响纺织品竞争减弱和欧美市场需求萎靡双重压力,今年以产量计算表观消费量增长15%左右是略超过大家感受的。价格下降和积极销售推动氨纶销售稳健增长。

去库存结束和生产商业绩分化加速大企业业绩反转。虽然暂时未有宏观统计数据佐证,从我们草根调研的情况来看,由于产品亏损生产商除保证客户需求基本不愿多生产库存,下游订单较少较小亦保持低库存运营,行业库存较低是下半年氨纶价格能够炒作的重要原因。而且产能过剩下,我们看到的是大厂尤其是上市公司由于产品、成本和资金的优势盈利远好于其他厂家。

我们不讳言产能过剩需要一定时间消化。但氨纶行业经历了此轮刮骨之痛后,产能投放完毕、需求相对稳健和低库存将拉动大企业尤其是上市几家公司业绩逐步恢复。

投资建议:我们看好对产品价格弹性最大的华峰氨纶和差异化优势明显的泰和新材。

风险提示:宏观需求大幅下降;欧美经济复苏止步;企业遭遇不可抗力生产受限。

汽车行业2012年11月月报:趋势或在徘徊中明朗

 

类别:行业研究 机构: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产销环比回落但同比增长,前10月累计增长3.65%。汽车产销环比回落,同比增长;乘用车产销环比下降,同比增长;商用车生产下降,销售增长;出口同比保持较快增长速度。

17家重点企业收入和利润增速分别为5.44%和9.06%。70家上市公司前三季度营收总计约7307亿元,同比增长4.81%,营业利润约516亿元,同比下降10%。1-8月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36.03%,比1-7月下降了1.71个百分点。

业绩下降预期已明朗,板块走势有企稳并相对回升迹象,但估值仍处于历史经验值的低位。板块年初至今跌幅4.85%。相对上月数据略有下降。70家汽车类上市公司当前的PB仍为1.4倍左右,其中2倍以下公司为50家,1.5倍以下公司由28家重新增加到33家。

趋势或在徘徊中明朗。汽车板块近期低位徘徊特征明显,向上或还需要一点信心,未来几个月内市场形成向好预期是有可能的。建议关注低估值公司如东风汽车、海马汽车等,同时布局业绩增长预期较大的龙头类公司如长安汽车、福田汽车等。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放缓影响行业拐点和复苏的幅度。政策刺激相关政策迟迟未能出台w 政策前瞻及综述点评:九部委共酝酿推进汽车等八大行业重组政策;中央财政拟安排6亿元用于扶持甩挂运输。

行业及公司要闻点评:中国零部件车企再掀“海外抄底”潮;海马规划未来产品进入2.0时代;福田10月销车49130辆同比增5.44%;广汽与奇瑞签署合作协议;长安计划2014年推出针对私人纯电动车型;上汽商用车5年内海外销量达公司销量20%。

 

责编 何剑岭

Copyright© 2014 成都每日经济新闻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7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9004508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2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