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融入“一带一路” 成都部署19项举措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今日(10月15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成都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抢抓发展先机,成都近日部署了19项举措,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其中包括“建设国际航空枢纽”、“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促进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等等。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丁舟洋    

     每经记者  丁舟洋

“一带一路”战略持续推进,中国内陆城市迎来了对外开放的重大机遇。

今日(10月15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成都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抢抓发展先机,成都近日部署了19项举措,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其中包括“建设国际航空枢纽”、“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促进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等等。

据了解,成都已将各项任务细化、拆解,在商事改革、金融支撑、人才制度等一系列政策层面逐个予以保障,助力成都优势企业和产业走出去,以享“一带一路”红利。

 “一门户一高地双中心”

作为历史上“南丝绸之路”起点城市、“北丝绸之路”货源供应地,成都主动迎接发展新机。

成都市发改委副主任刘兴军表示,结合成都实际,成都将推进“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建设的目标定位:加快实现建设国家门户城市、国家内陆开放高地、西部经济中心和西部创新中心(简称“一门户一高地双中心”)。

为达到上述目标,成都将通过实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扩大开放合作”、“提升产业国际化水平”、“深化大众创新创业”四大举措,推进19项具体工作任务。

经济对外开放,交通物流先行。据成都市交委介绍,地处内陆城市的成都将构建多层次的交通枢纽放。在航空运输方面,成都将拓展4小时航程的亚洲航线网络,加密10小时航程的洲际航线,开发10小时以上航程的跨洋洲际远程航线。在铁路运输方面,到2020年实现市域30分钟快铁交通圈,至重庆等周边城市1小时快铁交通圈,至西安、昆明、贵阳等4小时快铁交通圈,至环渤海湾、长三角、珠三角地区8小时快铁交通圈。

产业走出去

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在成都发展的优秀产业和企业将受到哪些福利?

成都市商务委副主任朱容表示,成都正积极争取中国和新加坡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落户。打造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在商事登记、境外投资、人民币跨境结算、跨境电子商务、融资租赁等方面积极探索。

“我们要帮助在成都的企业更好的融入国际投资。”朱容称,商务委正编制产业指导目录或国别投资指南,指导企业对外投资。“鼓励企业积极对接沿线国家和地区建设和发展需求,承接‘一带一路’重点建设工程以及沿线国家和地区工程项目,带动机械电子、发电设备、节能环保、轨道交通等产品和信息、设计咨询、建筑劳务、运营维护等服务出口。”

值得注意的是,融入两大战略,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十分重要。市科技局副局长马良乾表示,在科技经费的使用方式上,成都由传统单一的“前资助”方式转变为“前资助+后补助+间接投入”相结合。对重点解决制约公益性行业发展的公益类科研项目,以需求和应用为导向,对项目经费采取“前资助”的支持方式;对市场导向类项目,突出企业主体,项目经费采取“后补助”和“间接投入”支持方式。

此外,成都着力撬动金融对科技的支持力度,构建“创业投资+债权融资+上市融资”的创业融资服务体系。

 
责编 杨军

Copyright© 2014 成都每日经济新闻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7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9004508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2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