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HO中国连物管都减员16.8%,谁还敢学潘石屹转型?
“这是要发债或进行股票再融资吗?”看了SOHO中国2015年的中报和年报后有人说,SOHO中国现金流量表的数据都是“啃老本”企业的特征。
每经编辑 杨羚强

(本文原载于微信公众号“邦地产”real-estate-circle)
“这是要发债或进行股票再融资的节奏吗?”邦爷的一位朋友在看了SOHO中国2015年的中报和年报后问。他说,尤其是SOHO的三张现金流量表,所有数据特征都是“啃老本”企业才有的。
也是,SOHO中国这家理论上应该是全行业最稳赚不赔的公司,虽然截至去年底账面上还有5.38亿元的纯利,董事会甚至建议派发每股人民币0.384的股息,但还是掩饰不住去年中报里,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融资性现金流、投资性现金流统统为负,年报的公司净资产也出现了缩水,现金(包括银行存款)更是减少了34亿...这些数据可真让人高兴不起来。
奇葩的现金流量表
对大部分企业来说,经营性现金流为负,都不是什么好兆头。很多亏损、倒闭企业才会出现经营性现金流为负的现象。但是,成长性企业有时经营性现金流也会为负,那是因为企业规模扩张,需要通过融资性现金流“补血”。
在房地产行业,经营性现金流为负非常普遍。因为,这个行业到现在仍然是“扩张型”的,即使像万科这样的行业龙头也还在“长个”,只不过这几年长得比之前略缓慢些。
排在万科后面的企业则都是处于青春期,“个”长得很快。很多原本销售规模只有一两百亿的企业,去年的销售规模都在三百亿到四百亿。因此他们的经营性现金流量表很多时候是负的,投资性现金流也很可能是负的,但融资性现金流却一定是正的,所以总的现金流量表还是正的。
“-”、“-”、“-”
但是,SOHO中国却不同,去年中报,它的经营性现金流量表是负,投资性现金流量表是负的,融资性现金流量表也是负的。三张表放在一起,形状就像没关紧的水龙头:“-”、“-”、“-”。
这是邦爷的朋友说它是“啃老本”企业原因。
去年,SOHO中国还有124亿人民币的现金,可今年手上的现金就剩90亿了。而公司的净资产也由去年的近405亿,缩水至去年底的377.22亿元。有人说,SOHO中国不是刚刚从外滩“地王”项目退出吗?应该很有钱的样子啊!
邦爷开始也是这么觉得,SOHO中国在过去一年中并没有什么新增项目需要花钱,理应很富的。那么钱是不是都用去偿还债务,减轻负债率了呢?
事实却和邦爷猜的相反,去年末SOHO中国的负债率为47.48%,而2014年的负债率只有47.33%。再看公司的有息负债数据,银行贷款由2014年的142亿增加至去年的162.67亿。
其他的负债也和前一年规模接近。只有优先票据比前一年有较大幅度减少,从2014年的60.62亿,减少至16.14亿。
挣得不够利息开销
那么,钱都花去哪了?
先看SOHO去年的经营收入:集团营业额一共9.95亿元,还有其他利得、其他收入16.46亿、融资收入3.8亿。这些收入一共加起来26.41亿。
再看开支:营业成本2.61亿、行政费用2.98亿、其他经营费用2.99亿销售费用6900万还有融资费用9.26亿、所得税8.44亿。
收入和税费基本接近,如果不是因为去年还有2亿多的投资物业评估增值,账面的利润数据还要难看。
应该说,去年SOHO中国一直在“节衣缩食”,尽量提升利润。销售费用由2亿,减少到去年的6900万;行政费用也由前一年的2.78亿,减少至2.51亿。
但是有些费用能省,有些却是省不掉。比如银行贷款和优先票据的利息,两笔利息开支加起来要13亿多,而一年前只有10亿。
另外,企业所得税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虽然,SOHO中国去年9.95亿的营业额,只是前年营业额的一个零头。但去年其企业所得税可不比前年少多少,前年是5亿,去年也有4.88亿。这些还不算年度准备、以往年度准备不足的税金。
对SOHO中国来说,不能省的钱还不少。就拿物业管理来说,前年是1800多万,去年是5300多万元,另外日常维护费用也有近5000万元。这些费用基本上都是每年要花费,而且省不了的。
但在收入层面,SOHO中国却没有办法那么快变出很多钱来。虽然,租金已经较前一年增长148%,但是进一步提振的空间也有限了。财务报表显示,诸如望京SOHO和SOHO实际广场的出租率都已经达到100%,前一年出租率64%的复兴SOHO现在也已经达到94.5%,虹口SOHO、光华路SOHO这些都在大规模提升出租率。
为了省钱,SOHO中国连物业管理公司也都在减少雇员,前一年还有2083人,现在只有1733人,总雇员人数也由前一年的2735人,减少至现在的2433人,减员16.8%。
对SOHO中国来说,转型带来的困境,不仅仅是收不抵支,还有一系列的增长放慢等问题。
从SOHO中国的例子可以看出,中国的房地产从开发商,转型为城市运营商的大趋势是不错的。但什么时候开始转型,转型的步伐应该多大,真得好好想想。
否则像SOHO中国这样,一下子转型用力过猛扭伤了身体,也许好几年,才能重新恢复元气。
(本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与邦地产立场无关。文中涉及对公司的调侃,纯属搞笑,莫为介怀。)
☞ 对本文有任何疑惑请关注邦地产,也可加入“邦地产粉丝群IV”与作者交流!
编辑:王婷婷 审核:杨羚强 终审:蔡战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