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将建一批“双创”示范基地 开展成果收益分配等六类试点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冯彪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经记者 冯彪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获得政府持续关注。4月20日,“双创”再次成为李克强总理的关注点。

2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建设一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推动双创迈向更高层次和水平。

会议内容显示,“双创”示范基地将重点围绕简政放权、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成果收益分配和科研经费使用制度、人才流动、协同创新和开放共享、发展分享经济这六个方面开展试点。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双创’是本届政府一贯的政策。可以说通过创新、创业,催生更多新产品、新业态也是供给侧改革的题中之义。”

记者注意到,创建“双创”示范基地并不是此次常务会议首次提出。在今年1月份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介绍,发改委正在组织起草“双创”示范基地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另外,今年3月,在全国两会上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将充分释放全社会创业创新潜能作为今年的重点任务之一。《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及,建设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培育创业服务业,发展天使、创业、产业等投资。

此次常务会议提及,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发展,按照政府工作报告部署,遵循市场规律,建设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双创示范基地,构筑完备的创业创新服务链,促进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

具体做法是,首批选择部分省市的一个区域,同时选择若干高校和科研院所、已有成效的生产企业、网络平台企业等建设双创示范基地。

“双创”示范基地将进行动态调整,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以发展新经济,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

值得注意的是,在示范基地将要开展的试点内容包括成果收益分配和科研经费使用制度。

对此,李克强总理实际上已经定过基调。4月15日,李克强考察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他在考察中强调,科研“人头费”不要管得太死,否则很难吸引一流人才。

“要给教学和科研人员更多经费使用权,更多创新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更好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李克强说。

责编 王可然

Copyright© 2014 成都每日经济新闻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7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9004508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2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