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本基金“谢幕”,避险策略基金“接棒”

广受市场关注的保本基金存续问题终于有了答案。就在今天(2月10日),监管层发布了关于避险策略基金的指导意见,将保本基金名称调整为避险策略基金,相应指导意见名称也进行修改。主要修改内容包括:取消连带责任机制、完善风控要求和控制单个产品规模。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李蕾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经记者 李蕾  每经编辑 肖鴻月

广受市场关注的保本基金存续问题终于有了答案。

就在今天(2月10日),监管层发布了关于避险策略基金的指导意见,将保本基金名称调整为避险策略基金,相应指导意见名称也进行修改。主要修改内容包括:取消连带责任机制、完善风控要求和控制单个产品规模。

在理财不二牛(微信号:buerniu5188)看来,基本上可以理解为保本基金“谢幕”、避险策略基金要上来“接棒”了。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表示,为了规范保本基金发展,2010年监管层发布关于保本基金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投资策略、担保机制和担保方式问题,目前存续的基金共有151只,总体来看运作平稳。在丰富基金产品类型,满足投资者多元化需求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监管部门称,保本基金也存在诸多风险:一是保障机制存问题,已发行的均采用连带责任担保的保证机制,一旦保本基金到期不能实现保本,管理人应偿付最终的投资损失,行业风险不能忽视;二是保本基金投资策略可能失效,保本基金存在将低等级信用债纳入文件资产投资范围、剩余期限错配等问题,使得净值波动加剧;三是保本基金快速膨胀可能带来风险,保本基金规模增大,部分基金管理人大量集中发行,若出现到期亏损无法赔付,会损害投资者利益。

事实上,2015年国内公募曾掀起过保本基金的发行高潮,一些1.5年、2年期的保本产品都将在今年陆续将到期。根据Wind数据,截至2016年底,成立满一年的99只保本基金中有44只都是负收益,占比超过40%,令人不得不担忧最终的收益和当初保本的承诺。

监管机构显然也注意到了相关问题,早在去年8月,监管层就修订《关于保本基金的指导意见》公开征求意见,对保本基金规模、管理人经验、风险指标、杠杆倍数和担保等方面都做出了详细规定。此后,监管层再次对保本基金“反担保”机制提出质疑,保本基金也暂停申报。而在今天的发布中,监管机构称为了避免投资者对产品保本的误解,将保本基金名称调整为避险策略基金,相应指导意见名称也进行修改。

指导意见也做出了过渡的安排,原则是新老划断:存续基金不用更改名称,不得增持资产,不得增加资产放大倍数,存续基金到期后应当更改。

邓舸表示,此次关于避险策略基金的指导意见的发布有利于保护投资者权益。

理财不二牛也就此询问了业内人士的看法。一家大型公募人士表示,“这就相当于没保本只有避险策略基金了”。另一家中型公募基金的产品经理则表示,暂时还没收到相关文件通知,“这么看来,以后新发的基金估计要受一些影响,老产品就是到期处理问题,转型或者清盘吧”。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负责人刘亦千解释道,这意味着老的保本基金没变化,只是未来新发基金不可以发保本基金了,只能发避险基金作为补充。

“事实上,国际上保本基金没有连带责任担保机制,这基本上是国内独有的现象。而且在该机制下,相应责任实质上通过反担保协议转移到基金公司身上,不仅额外增加了保本基金运营成本,而且提高了基金公司经营风险,取消是符合国际主流的做法。”

济安金信副总经理王群航此前也公开表示,保本基金的风险在于担保公司不愿意承担风险并转嫁给基金公司,不仅会给中国的公募基金行业带来潜在的巨大风险,更有可能给中国的证券市场带来巨大的潜在风险。“这样的风险必须严加防范,绝对禁止。”

“保本基金到期之后可以有三种处理方式:清盘、转型、延续新的保本周期。按照当前的基础市场环境,清盘是相对最好的一种操作方式。”他指出。

责编 谭婧

Copyright© 2014 成都每日经济新闻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7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9004508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2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