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连续24个月位于荣枯线上方 企业资金紧张状况有所缓解
2018年7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2%。这也是制造业PMI连续24个月处于景气区间。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7月份,制造业PMI虽然环比回落0.3个百分点,但连续5个月位于51.0%以上,显示制造业持续处在相对稳定的景气区间。
每经记者 李彪 每经编辑 陈旭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制造业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制造业PMI连续5个月位于51.0%以上。
7月3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发布2018年7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数据显示,2018年7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2%。这也是制造业PMI连续24个月处于景气区间。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7月份,制造业PMI虽然环比回落0.3个百分点,但连续5个月位于51.0%以上,显示制造业持续处在相对稳定的景气区间。
PMI24个月处于枯荣线以上
赵庆河称,受近期强降雨台风高温频发的影响,加之国际贸易摩擦升温和部分行业进入传统生产淡季等,采购经理指数出现一些波动,但运行基本稳定,我国经济总体继续保持扩张势头。
其中,制造业大多数行业保持扩张。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14个行业的PMI位于扩张区间,其中医药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PMI均位于53.0%及以上的较高运行区间,实现较快增长。
同时,居民消费水平提升,消费品制造业加快扩张。消费品制造业PMI为52.4%,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高于制造业总体1.2个百分点。从行业大类看,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等行业PMI持续位于53.0%及以上,保持了较快扩张。
7月份制造业PMI也是连续24个月处于景气区间,但从近一年的制造业PMI数据来看,今年7月份的PMI指数处于倒数第二位,仅高于2018年2月份的PMI指数。
赵庆河介绍,本月受不利天气影响较大,局部地区一些工矿企业停产,同时部分企业集中进入设备检修和技术改造期,生产活动和市场需求总体有所放缓。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3.0%和52.3%,低于上月0.6和0.9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进出口指数也出现回落。赵庆河称,调查结果显示,本月反映人民币汇率波动对生产经营造成一定影响的企业比重环比上升3.1个百分点。受近期国际贸易摩擦升温等影响,部分企业出口订单和原材料进口有所回落,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为49.8%和49.6%,均位于临界点以下。
企业资金紧张略有缓解
数据显示,7月份,从业人员指数为49.2%,高于上月0.2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以下,表明制造业企业用工量降幅有所收窄。
赵庆河介绍,调查结果显示,企业资金及用工紧张情况有所缓解。本月反映资金紧张的企业比重为39.9%,连续4个月上升后本月有所回落。同时,反映劳动力成本高和劳动力供应不足的企业比重为38.7%和15.6%,分别比上月下降1.0和1.4个百分点。
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2.4%,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继续位于扩张区间;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9.9%和49.3%,虽位于临界点以下,但仍高于上年同期0.3和0.4个百分点。
去年底以来,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话题,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为此,今年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针对解决企业融资等问题作出要求。
今年7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适度的社会融资规模和流动性合理充裕,疏通货币信贷政策传导机制,落实好已出台的各项措施。通过实施台账管理等,建立责任制,把支小再贷款、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利息免征增值税等政策抓紧落实到位。引导金融机构将降准资金用于支持小微企业、市场化债转股等。
华泰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研究员李超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工业数据仍较具韧性,但在信用风险上升、国企去杠杆和民企信心不足的大背景下,我国制造业仍缺乏内生性上行动力,主因仍是需求不足。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体现了政策的前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