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20年,这就是公募丨2018中国公募基金高峰论坛圆满收官
今天下午,“2018中国公募基金高峰论坛”在成都隆重举行。数百位基金业内外嘉宾齐聚一堂,两位重磅嘉宾发表了精彩的主旨演讲,更有数位公募大咖就“公募基金助力养老事业”、“公募基金突围新资管”话题,展开了头脑风暴。
每经记者 黄小聪 每经编辑 肖芮冬
深秋的成都,温度似乎比往年要更低一些,但渐浓的寒意依然掩盖不住这座生机勃勃的新一线城市。
今天(11月16日),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18中国公募基金高峰论坛”在香格里拉大酒店隆重举行。13位国内一线基金大咖如约而至,数百位基金业内外嘉宾共聚一堂,论坛现场精彩纷呈、星光熠熠。
两位重磅嘉宾发表主题演讲
弹指一挥间,公募基金行业已走过近二十年历程,在这近二十年的岁月中,虽然公募行业经历过起伏、挫折,但公募基金二十年的发展足以载入史册,也足以让所有为这一行业奋斗的人们所骄傲。
进入2018年,公募行业的发展依然具有无限潜力。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9月底,公募基金公司共管理资产规模达到13.4万亿元,相比于2017年底的11.6万亿元,增长了近2万亿元。
在今天的“2018中国公募基金高峰论坛”上,现场共同回顾了1998~2018年的风雨兼程,也一起寻找、挖掘了属于公募基金最靓丽的篇章。论坛期间,两位公募界重磅嘉宾——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易方达基金总裁刘晓艳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
2018年,公募行业恰逢二十周年,同时也推出了养老目标基金,因此也被称之为公募养老元年。在此背景下,关于公募养老的话题一直备受关注,而本次论坛自然也聚焦了养老有关的话题。
李一梅在演讲中表示,公募基金在助力养老金保值增值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养老金未来有望成为公募基金资金来源的主要支柱。基金业已到了一个新的爆发式增长的起点——不论是资管新规还是即将落地的养老型公募基金,都为行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两场圆桌论坛碰撞火花
主题演讲之后,本次论坛还开设了两场圆桌会议,并有数位公募基金大咖展开激烈的圆桌讨论,进行思想碰撞。
两场圆桌会议分别以“公募基金助力养老事业”和“公募基金突围新资管”为主题。
在第一场圆桌论坛聚焦的“公募基金助力养老事业”话题中,国泰基金副总经理李辉提及,养老是一个系统性的民生工程,涉及上层的顶层建设一直到整个投资者教育。目前整个资本市场需要一些长期稳定资金的进入,养老金本身就具有这一属性。养老金若是能够进入资本市场,对于很多实体经济也是一个很不错的支持。
天弘基金总经理助理朱海扬也表示,现在的投资者对于长期的未来结果有不确定性预期,而作为基金管理人,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产品设计和功能区进行模拟,帮助投资者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他还提到,养老目标基金纳入个税递延是好事,且也是一个最优的解决方案。
而在第二场圆桌论坛中,基于今年公募基金行业,出现了ETF规模的大增长、债券细分品种的大爆发,以及叠加资本市场科创板等最新的动态,种种新的变化,基金公司如何突围新的市场、占领新的市场,也是有颇多疑问;而投资者对于新市场下新的投资机会,也非常关注,我们将话题聚焦“公募基金突围新资管”。
华宝基金副总经理李慧勇认为,虽然今年市场下行,但如果资产配置对了,收益还是非常可观的。从大类资产上讲,例如债券;从全球范围看,例如美股或其他国家资产;从商品角度看,与经济周期关联度不大的产品,它们都会有超额收益。所以我们必须要跳出狭隘的资产配置思路,做真正的大类资产配置。
华商基金总经理助理王华表示,市场上很少能有“全天候”的投资管理人,但无论何时,投资管理人都需要发扬长处,同时把控好公共底线。只有这样,当投资管理人坚持的特色理念与市场相符时才能够表现突出,而当市场处于不利时,也能坚守底线,保护投资者权益。

